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热点资讯 2025年05月21日 15:32 1 admin

1985年,河南新县的山野间多了一份沉重。那一天,一位开国上将的遗体被送回故土,长眠于母亲墓旁。他的离去带走了一段传奇。将军名叫许世友,生前战功赫赫,死后却因自己的选择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波澜。

在他的葬礼上,老战友王震拄着拐杖,语气郑重地对在场的老将军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许世友的生平与贡献

许世友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后来这一带划归了河南省新县。他家里穷得叮当响,8岁那年就被送到嵩山少林寺当杂役。那时候,他干的是劈柴挑水的活儿,顺便跟僧人学了点武艺。这段经历让他练出一身硬功夫,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子。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名铁骨铮铮的战士。

红军时期,许世友在鄂豫皖苏区打了不少硬仗。他参加过好几次反“围剿”,七次加入敢死队,两次当队长,身上留下了四次负伤的痕迹。那会儿,他作战勇猛,脑子也活,1932年才26岁就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34团团长。长征路上,他带着部队三过草地,硬是闯过敌人的封锁线,为红军保住了不少力量。

到了抗日战争,他在山东胶东一带指挥作战,带着部队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1944年的秋季攻势,他指挥部队干掉5000多敌人,解放了2500多个村庄,把敌人的部署彻底搅乱。解放战争中,他又参与了莱芜、孟良崮、济南这些大仗,每一仗都打得漂亮,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大功。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没闲着,先后当过山东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这些要职。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了我国军队里响当当的人物。他打仗有自己的路子,特别擅长把毛主席军事思想用得灵活到位。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他指挥过无数战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战友们都服他,百姓也敬他。

不过,许世友这人也有特别的一面。他爱喝酒,红军时挑夫担子里常装着酒坛,抗战时通信员的水壶里也是酒,解放后更是迷上了茅台,一顿饭一瓶是常事。习惯看着豪气,可也给他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还有,他对母亲的孝心特别深。早年想把母亲接到城里享福,可母亲舍不得乡下,他也就随了她的意。母亲去世后,他一直觉得没尽到孝道,发誓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许世友葬礼事件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他的去世让很多人惋惜,毕竟这位老将军的功绩和性格都太鲜明了。可他死前的一个请求,却让中央犯了难——他坚持要土葬,而且要葬在母亲墓旁。

这事儿在当时可不简单,因为我国从1956年开始推行火葬政策,毛主席带头签了倡议书,中央领导都支持。可许世友偏不,他早就没在倡议书上签字,还跟毛主席说过自己的想法。毛主席当时没反对,只是笑了笑,说“言之过早”。许世友的理由很简单,他觉得土葬才能“完整归于尘土”,也才能真正陪着母亲。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病重的时候,许世友又向中央提了这事儿。1985年元旦后,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专门写了报告,请求死后土葬,葬在河南新县母亲身边。这报告在领导之间传了好几圈,没人敢拍板。直到他去世,文件才送到邓小平手里。邓公了解许世友的脾气和贡献,想了想,批了“照此办理,下不为例”,还要求低调,不开追悼会,不上报纸宣传。

10月31日,南京军区组织了遗体告别仪式。仪式很简单,军乐队奏了哀乐,许世友的遗体穿着军装,周围放着鲜花。南京军区的领导和老战友都去了,参加的人比预想的还多。11月7日凌晨,灵柩被送往新县,车队由几辆吉普车、卡车和面包车组成,没挂黑纱白花,跟他生前的作风一样朴实。11月9日早上,车队到了新县许家洼,墓地定在半山腰,离他母亲的墓只有三四十米远。

下葬那天,墓地周围静悄悄的。许世友的灵柩被放进墓穴,随葬了一瓶茅台酒、一套军装和一把手枪,这些东西代表了他的习惯和身份。葬礼快结束时,王震拄着拐杖走上前,用拐杖指着在场的老将军们,说了那句“你们可千万不能学他”。一方面是许世友爱喝酒,肝癌跟他喝酒脱不了干系,王震惋惜老战友,也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另一方面,许世友坚持土葬,跟国家政策对着干,虽说是特例,但王震想让大家明白,政策还是得守。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许世友的土葬是中央特批的,可也成了个“孤例”。

事件的影响

许世友的土葬没动摇我国火葬政策的大方向。中央批了“下不为例”,意思很明白,这是特事特办,以后别再提了。他的墓地修得简单,长11.5米,宽8.5米,占地不到100平方米,墓包高2米,直径3.5米,位置背山面田,挺开阔。每年清明,不少人去祭拜,墓前总能看到茅台酒瓶,说明大家还惦记着他。

在新县,许世友将军纪念馆2014年开了张,建在田铺乡河铺村,背靠来龙岭,面对五虎山。馆里有他的故居、墓地、纪念广场,还有事迹陈列室,藏了172件东西。2022年,这儿接待了28万人次,成了河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评上了国家三级博物馆。

纪念馆里,许世友的战斗经历和孝道故事都摆在那儿,让人看了既佩服又感动。这地方如今是大别山区的爱国教育基地,来的人不少,尤其是年轻人,想了解那段历史。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许世友的故事没停在葬礼那天。后来,他的经历被写进书里,拍成纪录片,流传得很广。他的军事思想,比如重视实战训练、灵活打法,现在还影响着我国军队建设。他的嗜酒问题也让老战友们反思,葬礼后,不少老将军喝酒少了,身体也顾得更多,想着多为国家出力。

说到底,许世友是个有血性的人。从少林寺走出来,到战场上拼杀,再到最后回到母亲身边,他活得真。他对母亲的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他对革命的付出,是共产主义信仰的体现。

许世友下葬后,王震用拐杖指着参加葬礼的老将们:可千万不能学他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