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热点资讯 2025年05月10日 17:33 1 cc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1967年1月19日,北京京西宾馆西楼会议室的吊扇吱呀作响。开国上将萧华扶了扶眼镜,刚要开口解释军队干部审查问题,斜对面突然闪过一道黑影,51岁的开国中将王必成半站起身,手掌带着风声甩在了他左脸上。

萧华踉跄半步,手指按着火辣辣的脸颊,他看见王必成胸前第二颗纽扣崩飞,落在了自己脚边。

会场30多双眼睛瞪得滚圆,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手里的钢笔悬在了笔记本上方,造反派代表攥着的红宝书啪地掉在了地上。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王必成的吼道:“你身为总政领导,天天批斗老战友,良心让狗吃了?”,嘴角还沾着刚才抽烟时的火星子。

这句话让造反派代表拍着桌子喊“打倒军阀作风”,几个支持他的将领也站起来阻拦推搡的人群,木椅翻倒的声音此起彼伏。

直到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带人强行分开双方,才发现萧华的左脸已经肿起五道指印。

中将为何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上将一巴掌?是谁给他的胆子?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老战友的不同轨迹

这场冲突的种子,早在66年的时候就埋下了。当时各地造反派开始冲击政府机关时,军队系统也没能幸免。

南京军区大院的梧桐树上,一夜之间贴满了“打倒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大字报,矛头直指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的老将领。

王必成看着自己带出来的部下被挂牌游街,气得在办公室摔了三个搪瓷缸。

他和萧华是认识20年的老战友。1937年在延安,身为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萧华,曾把自己碗里的鸡蛋拨给了红四方面军来交流的王必成,还体贴的说道:“老必,你在前线天天打仗,多吃点有油水的。”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抗日战争时,王必成在新四军打了“夜袭浒墅关”“激战半塔集”等硬仗,萧华在山东根据地创建了抗日民主政权,两人虽然不是一个战区的,但因为共同的作战风格被称为“虎将”“儒将”

1943年延安整风时,他们还在窑洞外分吃一碗油泼面,约定“这辈子不打自己人”

可1967年的时候形势变了,上海一月风暴后,造反派提出“打倒军内走资派”,总政治部被要求“带头揭发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萧华作为总政负责人,被迫在会议上进行了多次检讨,结果被造反派指责是“包庇旧部”。吴法宪等人为了迎合形势,多次在军委会议上批判“某些野战军抵制运动”暗指南京军区的许世友、王必成等人搞独立王国。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王必成从南京进京前,司令员许世友拍着他的肩膀说:“老伙计,到了北京别惯着那些乱扣帽子的人。咱们当年在孟良崮用刺刀捅张灵甫,可不是为了今天让他们指着鼻子骂老战友。”

面对现在的情况,这句话让王必成越来越难受,每次开会听到审查干部的名单,眼前就会不由得浮现出老部下被折磨的样子,一个师政委被打断三根肋骨,还在牛棚里用尿碱在墙上写打倒王必成。

错手耳光背后的积怨

1月19日的军委扩大会议,焦点集中在了吴法宪拿出的那份“南京军区问题干部名单”上。

“根据群众举报,有37名团以上干部属于旧政权代理人,必须停职审查。”他念到第二个名字时,王必成认出那是1949年跟着自己解放上海的某团参谋长,最近刚被造反派打断左手拇指。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王必成怒道:“哪来的群众举报?是不是造反派头目李二狗写的黑材料?他当年在还乡团当过狗腿子,有什么资格举报老党员?”

吴法宪脸色一沉:“王副司令员,你这是怀疑群众运动,对抗中央文革指示!”

坐在旁边的萧华见势不妙,轻轻拽了拽王必成的衣袖:“老必,名单的事会后再商量……”

这一拽让王必成的火气彻底爆发,他误把萧华当成了附和批判的人。想起三天前收到的照片,那位团参谋长被反绑着跪在卡车斗里,五斤重的木牌吊在脖子上,绳子勒出的血痕顺着锁骨往下淌。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你也跟着起哄?”他转身就是一记耳光,“当年在山东你说不整自己人,现在倒好,亲手把老战友往火坑里推!”

耳光响起的瞬间,萧华的眼镜飞了出去,镜片上还蒙着他刚才说话时呵出的白雾。

他摸着发烫的脸颊,突然想起1948年在河北,王必成为了保护被错误批斗的部下,跟上级拍桌子拍得手流血。

此刻看着眼前这个红着眼的老战友,他好像明白了老朋友的良苦用心。

周总理的平衡术

消息传到中南海时,周总理正在批阅《军委文革小组汇报》。听到“王必成动手打人”,手里的狼毫笔啪地掉在了宣纸上。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他抓起电话,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马上查清楚,现场谁先动的手?军队高级干部在会议室打架,传出去成什么体统!”

午夜的军委会议室里,吴法宪抢先汇报:“总理,这是典型的军阀作风,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可萧华却摸着还在发烫的脸说:“是我没把话说清楚,老必脾气急,不是故意针对我。”

周恩来盯着参会人员名单,突然问傅崇碧:“那份37人的名单,有几个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

傅崇碧低声回答:“35个,其中12人有一等战功。”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总理叹了口气,手指敲了敲桌面:“同志们,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有不同意见可以拍桌子吵架,但动手打人就是错!”

随后他逐项布置:第一,所有审查名单暂停执行,由总政牵头重新调查。第二,王必成同志要作深刻检讨,但不许借题发挥揪斗将领。第三,萧华同志代表总政,下周去南京军区慰问伤病干部。

最后他特意看向吴法宪:“搞运动不是搞清算,当年同志们在战场上流血时,有些人还在穿开裆裤呢。”

散会后,周恩来单独留下王必成。看着这个在战场上从来没低过头的虎将,此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总理突然放软语气:“老必啊,我知道你心疼部下,但打人终究不对。现在外面乱,军队要是乱了,老百姓靠谁?”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王必成盯着总理办公桌上的日历,1967年1月20日,距离他1926年参加农会已经整整41年了,他突然红了眼眶,梗咽到:“总理,我就是看不得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被欺负……”

耳光里的战友情

1月20日的检讨会上,王必成提前半小时来到会场,对着萧华的座位深深鞠了一躬。当他站在麦克风前,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擦过枪管:“我犯了严重错误,不该动手打人,更不该错打老战友。”

说到这里,他转身向萧华敬礼:“老萧,对不起,我给你赔礼。”

萧华赶紧站起来扶住他颤抖的手臂:“快别这样,咱们都被形势逼得急了眼。昨天总理说的对,军队现在就像艘在漩涡里的船,咱们掌舵的要是先打起来,老百姓怎么办?”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王必成最爱吃的江苏薄荷糖:“我让警卫员去王府井买的,还是当年的味道。”

这场风波后,周恩来特意安排两人在西花厅见面。王必成刚进门就摸出个布包:“老萧,这是南京的云锦手帕,给嫂子捎的。”

萧华接过来看见里面还裹着张纸条,是王必成歪歪扭扭的字:“那天打你时,我袖口裂开了,你还记得1945年在淮阴,你把自己的新军服让给我穿吗?”

两人都笑了,笑着笑着又红了眼眶。从红军时期的草鞋,到抗日战场上的小米,再到眼前的乱局。

临别时,萧华塞给了王必成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他连夜整理的“保护军队干部建议”,第一页用红笔圈着:任何时候,不能让流血的人再流泪。

1972年萧华调任兰州军区,王必成托人捎去了一双自己舍不得穿的羊皮靴,鞋窠里塞着张字条:西北天冷,别学我不爱护身体。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两人在军委会议上重逢,王必成拍着萧华的肩膀笑骂:“老萧,你这耳朵现在还怕不怕我抬手?”

萧华捶了他一拳:“你那耳光啊,让我记住了,军人的拳头,该留给敌人,不该砸向自己人。”

结语

1967年的这场掌掴事件,成了新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高级将领冲突记录。

如今翻看史料,会发现事件后的三个月里,周恩来以这起冲突为契机,推动军委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军队的通知》,明确“不准任意取消军队党委领导”“不准揪斗军队高级干部”

这些措施,为动荡中的军队保住了骨干力量。

开国中将当众掌掴开国上将,周恩来怒道:闻所未闻,实在荒唐!

在南京军区纪念馆,王必成和萧华的合影旁,现在还陈列着当年那份被总理叫停的“37人黑名单”

历史从来不是非黑非白,总有人拼尽全力,想护住心中那面不应该倒下的旗。

这样的笨拙坚守,今天应该很少见了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