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扔姜,我捡宝。 ” 北京姑娘把一块发芽边角料丢进喝剩的奶茶杯,两周后直接变“小竹林”照片一出,评论区集体破防:这不是我家上次丢的那块吗? 别...
2025-11-09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以往,我们津津乐道的硅谷传奇,总是与“车库”、“辍学”这些关键词紧密相连。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这些从名校辍学,在简陋车库里敲出商业帝国的天才,是过去几十年里激励了无数人的偶像。他们代表着一种精神:改变世界,靠的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超凡的执行力,而非一纸文凭。
然而,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正在当前最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悄然发生。我们熟悉的“车库神话”正在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我们曾经可能称之为“书呆子”的顶尖学者。
最近,美国风险投资公司Leonis Capital发布了一份针对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AI初创公司的研究报告,数据揭示的真相足以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
第一,创始人更年轻。AI创始人的中位年龄仅为29岁,比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时期的34岁,足足年轻了5岁。创业启动年龄更是集中在26、27岁。
第二,博士创业成为主流。如今的AI创业领袖,不再是产品经理或MBA,而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顶尖研究员,或是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的科学天才。报告显示,超过60%的顶级AI创始人毕业于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等世界顶尖学府。
从辍学创业到博士创业,这场“创始人换代”的背后,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趋势,一个关乎科技创新游戏规则的根本性转变。
要理解这场变革,我们必须先区分两种创新模式。
过去三十年,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属于“应用驱动的创新”。当时,底层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和标准化,如操作系统、芯片、网络协议。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这些技术。
比如,Airbnb的创始人是设计师背景,他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连接房东和租客的商业模式。Uber则是利用智能手机和GPS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在那个时代,技术是赋能者,是工具,而最终的胜利属于那些更懂用户、更懂商业模式的人。
然而,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技术驱动的创新”时代,尤其是在AI领域。
Leonis Capital合伙人、前OpenAI研究员Jenny Xiao认为,在AI领域,技术本身就是产品。
这句话是理解博士创业的关键。当前的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等核心技术,远未达到成熟和标准化的阶段,它本身仍在飞速迭代和探索中。创新的焦点,不是如何“应用”技术,而是如何“突破”技术本身。
这就好比19世纪末的化学工业革命。早期,人们可能偶然发现某种合成染料。但要实现大规模、稳定、高效的工业化生产,主导权必然转移到那些掌握了深厚化学理论的博士和工程师手中。他们需要攻克基础理论和工程难题,才能建立起像巴斯夫、拜耳这样的现代化工巨头。
今天的AI产业,特别是大模型领域,就处在这样一个“建工厂”、“攻克核心配方”的阶段。核心问题变成了:你的模型性能是不是更强?你的算法效率是不是更高?你能不能解决基础理论和工程实现上的核心难题?
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那些拥有极其深厚数理基础、经过长期严格科研训练的博士和科学家,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们不是在“用”AI,而是在“发明”和“定义”AI的未来。
当我们看到AI创业的舞台被博士和科学家们占据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背后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当前AI领域的竞争,本质上仍然是技术研发的竞赛,而非商业模式的竞赛。
这恰恰说明,AI产业的创新范式,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大规模的“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阶段。
目前,绝大多数成功的AI初创公司,其核心壁垒都建立在技术领先之上。无论是开发出更强大的基础模型,还是在某个垂直领域实现了AI能力的代际提升,这些技术成果本身就直接构成了核心产品价值。
例如,AI代码助手Cursor,他们的技术能实实在在地提升程序员的生产力,在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1亿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ARR),而上一代明星公司Slack达到这一里程碑花了三年。
这种现象表明,AI的“电力化”时代还未完全到来。
我们可以想象,当AI的基础技术变得像电力一样,成为成熟、廉价、随处可得的社会基础设施时,创新的重心必然会再次转移。届时,创业者不再需要自己去“建发电厂”(研发基础模型),而是可以专注于如何利用这些强大的“电力”,去创造出五花八门的新产品、新服务。
到那时,那些更擅长洞察用户需求、设计巧妙商业模式、打磨产品体验的应用型创业者,也就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车库英雄”们,或许会迎来他们的“第二春”。他们将基于强大的AI基础设施,在各行各业掀起新一轮的应用革命。
但就目前而言,我们仍处在地基重建和核心引擎制造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的是能够十年磨一剑、“挖地基”的顶尖科研人才。因此,博士和科学家们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技术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这场由顶尖大脑引领的技术革命,正在重塑硅谷的权力格局,也在重新定义着未来的创新路径。它告诉我们,在一个由技术突破驱动的时代,最硬核的竞争力,来自于对世界底层规律最深刻的理解和探索。
那么,你认为AI领域的下一波浪潮,会是技术的再次突破,还是商业模式的百花齐放?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我妈扔姜,我捡宝。 ” 北京姑娘把一块发芽边角料丢进喝剩的奶茶杯,两周后直接变“小竹林”照片一出,评论区集体破防:这不是我家上次丢的那块吗? 别...
2025-11-09 0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2025年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超75%股东赞成给马斯克一份天价薪酬,十年内完成目标,就能拿1万亿美元股票。但目标不...
2025-11-09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文/关珺冉编辑/漆菲位于红海沿岸的苏丹,正在经历全球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25岁的穆罕默德居住在苏丹南部城市拉巴克,这里...
2025-11-09 0
乾隆一句“鼠无大小皆称老”,把御花园的小太监逼到生死边缘。这上联乍听像顺口溜,其实藏着三层刀: 一、字面刀——老鼠不管长幼,统称“老”鼠,挑的是文字漏...
2025-11-09 0
福建舰官宣入列!无数国人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成真。11月5日,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举行入列仪式,尽管仪式当日便已圆满完成...
2025-11-09 0
11月6号这天,两条关于墨西哥女性的新闻让我格外揪心,却又格外振奋。一边是墨西哥首位女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在街头遭性骚扰,一边是代表国家出征环球小姐的...
2025-11-09 0
今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依据1952年《货物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时,其宣称的"国家安全风险"至今未能出示任何实质证据。值得玩味的是,强行接管恰发...
2025-11-09 0
凌晨三点,你突然醒来只剩枕畔一地清冷,没有熟悉的身影。四十岁以后,很多人早已习惯夜深的孤独,甚至连同睡,都成了奢侈。翻身那瞬间,才顿觉两个人的距离,比...
2025-11-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