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穿过窗棂的时候,我正翻着最近的新闻,屏幕上满是硝烟、争执与流离的片段。指尖划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刺眼的画面,忽然就想起小时候外婆说的话:“这世上的乱子...
2025-11-08 0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真的决定了?”李军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看着对面收拾行李的女人。
陈雪停下手里的动作,回头看了他一眼:“我们之间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李军的胸口。
十二年后,当李军再次踏进省城师范大学的校门时。
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会在这里给他开一个如此巨大的玩笑。
1996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县城机械厂的梧桐叶还没完全绿透,李军就已经在车间里忙得满头大汗。
他今年二十三岁,在厂里当技术员已经两年了,每天的工作就是维修那些老旧的机器,偶尔画几张图纸。
下午五点半,下班的铃声准时响起。
李军脱下工作服,洗了把脸,骑上那辆二八自行车往镇上赶。
镇上的小学离县城有十五里路,他要去接妻子陈雪下班。
陈雪比他小一岁,高中时就是班里的尖子生,毕业后在镇上当小学老师。
两人是高中同学,谈了三年恋爱,1994年结的婚。
“今天怎么这么晚?”陈雪站在学校门口,手里拿着一摞作业本。
“厂里的注塑机又坏了,修了一下午。”李军下了车,接过她手里的作业本。
“那台机器多少年了?”
“八几年的老古董,零件都找不到配的。”
两人推着车子,说着话,并排走着。
夕阳西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回到家,李军生火做饭,陈雪在一边改作业。
他们租的是个小院子,两间房,月租金二十块钱。
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吃饭的时候,陈雪突然说:“军哥,我想考大学。”
李军夹菜的手停了一下:“考大学?”
“嗯,成人高考。”陈雪放下筷子,“我打听过了,可以考师范大学的中文系。”
“你现在不是已经在当老师了吗?”
“小学老师能有什么前途?”陈雪的眼睛亮了起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可以当中学老师,工资高,待遇也好。”
李军点点头:“那你就考吧,我支持你。”
从那天开始,陈雪晚上就不再陪李军看电视了。
她在桌子上铺开复习资料,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李军看她辛苦,主动包揽了所有家务活。
“你也看会儿书吧。”陈雪有时候抬起头,看到李军在一边发呆。
“我看什么书?那些东西我又看不懂。”李军笑笑,“你看你的,我洗碗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陈雪越来越专注于学习,话也越来越少。
李军有时候想跟她聊聊天,她总是说:“别闹,我在看书。”
1996年8月,高考成绩下来了。
“过了!过了!”陈雪拿着录取通知书冲进院子,“我考上了省城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军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看到她兴奋的样子,也跟着高兴起来:“真的?让我看看。”
陈雪把通知书递给他,上面印着“省城师范大学”几个大字,红色的印章特别鲜艳。
“九月份就要开学了。”陈雪抢回通知书,“我要去买几件新衣服,还要准备行李。”
“行,你需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李军擦擦手,“正好厂里这个月发了奖金。”
接下来的几天,陈雪忙着准备上学的东西。
她把所有的书都整理出来,该带的带,该送人的送人。
李军在一边帮忙收拾,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小雪,你上学去了,我一个人在家怎么办?”李军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你想怎么办?”陈雪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
“我是说,我们两地分居,这样不太好吧?”
“那有什么办法?你总不能跟我一起去上大学吧?”
李军被她这话说得有些尴尬:“我的意思是,要不你别去了,在镇上当老师也挺好的。”
陈雪的脸色变了:“李军,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你让我别去?”
“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陈雪把手里的衣服扔到床上,“你就是见不得我比你强,是不是?”
“我没有...”
“你有!”陈雪的声音提高了,“从我说要考大学开始,你就不高兴。表面上说支持我,心里巴不得我考不上!”
李军被她说得哑口无言。
他确实不希望陈雪离开,但他从来没想过要阻止她。
02
从那以后,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很紧张。
陈雪继续准备行李,李军在一边帮忙,但谁也不主动说话。
开学前一周,陈雪把最后一件衣服装进箱子里,然后转身看着李军:“军哥,我们离婚吧。”
李军愣住了:“什么?”
“我说,我们离婚吧。”陈雪的声音很平静,“我要去上大学了,你还留在这个小县城。四年以后,我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差距?什么差距?”
陈雪坐在床边,“军哥,我们不是一路人。当初结婚的时候我就知道,但那时候觉得两个人有感情就够了。现在我明白了,光有感情是不够的。”
李军感觉脑袋嗡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碎了。
“你...你是认真的?”
“我是认真的。”陈雪站起来,“与其以后更痛苦,不如现在就结束。”
李军张张嘴,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第二天,两人去了民政局。
办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问:“确定要离婚?”
“确定。”陈雪回答得很干脆。
李军在离婚证上签了字,手有些颤抖。
从民政局出来,陈雪说:“军哥,对不起。”
李军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帮她把行李搬到了车站。
汽车启动的时候,陈雪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军哥,你要好好的。”
李军点点头,看着汽车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陈雪走后,李军一个人住在那个小院子里。
房子突然变得空荡荡的,连脚步声都有回音。
厂里的同事们很快就知道了他离婚的消息。
有人安慰他,有人给他介绍对象,李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他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回到家就喝酒,喝到醉了才能睡着。
一个月后,李军的父亲来看他。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父亲看着满屋子的酒瓶子,“人活着总得有个奔头。”
“我还有什么奔头?”李军趴在桌子上,醉眼蒙眬。
“要不,你去当兵吧。”父亲突然说。
“当兵?”
“我有个老战友在部队里当团长,他说现在部队缺技术人才。你在厂里当技术员这么多年,去部队正好用得上。”
李军抬起头,看着父亲:“当兵能干什么?”
“能让你重新做人。”父亲的语气很严肃,“部队是个大熔炉,什么样的人进去都能练出来。你现在这样消沉下去,早晚得毁了。”
李军想了想,点点头:“好,我去。”
1996年12月,李军告别了县城机械厂,踏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火车开了两天一夜才到达目的地。
李军下了车,看到站台上站着一个穿军装的人,手里举着一块牌子:“新兵接站”。
“同志,你是来当兵的?”那个军人走过来问。
“是的,我叫李军。”
“我是三连的班长王海,负责接新兵。来,把行李给我。”
王海接过李军的行李,两人走出车站。
外面停着一辆军用卡车,车厢里已经坐了十几个新兵。
“上车吧,到部队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王海说。
卡车开动了,李军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雪景。
这里的雪比县城的要厚得多,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第一次来东北吧?”坐在他旁边的一个新兵问。
“嗯。”李军点点头。
“我也是,我是从南方来的,叫张亮。你呢?”
“李军,中原人。”
“为什么想到来当兵?”
李军想了想:“想换个环境。”
03
到了部队,李军被分配到三连二班。
班长王海把他领到宿舍,指着一个上铺说:“这是你的床位。”
宿舍里住着八个人,除了李军都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
他今年二十三岁,在他们中间显得有些老。
“新来的?”一个战士问。
“对,李军。”
“我叫刘强,河北人。这是小马,这是老孙...”
李军一一跟大家握手。
这些年轻人看起来都很友善,但李军还是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晚上熄灯后,李军躺在床上睡不着。
他想起了陈雪,想起了那个小院子,想起了以前的生活。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只能被逼着往前走。
新兵连的生活比李军想象的要苦得多。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做操、训练,一直到晚上九点才能休息。
起初,李军的体能跟不上其他人。
他毕竟已经二十三岁了,而且在工厂里干了几年,身体素质不如那些刚从农村来的小伙子。
“李军,你行不行啊?”训练的时候,班长王海经常这样问他。
“我行。”李军咬着牙说。
他确实很拼命。
别人训练一个小时,他就训练两个小时。
别人做一百个俯卧撑,他就做两百个。
很快,他的成绩就追了上来。
三个月的新兵连结束后,李军被分配到了一营二连。
连长叫赵刚,是个三十多岁的老兵,看起来很严厉。
“听说你在地方上当过技术员?”赵刚翻看着李军的档案。
“是的,连长。”
“那正好,连里的那台发电机老出毛病,你去看看能不能修好。”
李军接过工具箱,来到发电机房。
这台发电机是八十年代的产品,跟他在厂里见过的差不多。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连长,修好了。”两个小时后,李军向赵刚报告。
赵刚过来试了试,发电机运转正常。
他满意地拍拍李军的肩膀:“不错,以后连里的机械设备都归你管。”
从那以后,李军在连里的地位开始不同了。
不仅因为他的技术,更因为他训练刻苦,从不偷懒。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
李军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立即开赴灾区参加抗洪抢险。
“同志们,这次任务很艰巨。”出发前,团长做动员,“大堤随时可能决口,我们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李军听着团长的话,心里并没有害怕。
从陈雪离开他以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到了灾区,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洪水滔滔,大堤岌岌可危。
李军和战友们没日没夜地扛沙袋、堵决口,一干就是半个月。
那天夜里,李军正在大堤上巡逻,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有人掉水里了!”
他顺着声音跑过去,看到洪水中有个年轻人在拼命挣扎。
李军二话不说,跳进了浑浊的洪水中。
水流很急,李军好不容易才游到那个年轻人身边。
“别动,我来救你!”李军抓住他的胳膊,拼命往岸边游。
经过一番努力,李军终于把那个年轻人救上了岸。
“谢谢,谢谢你!”年轻人趴在地上大口喘气,“我叫王明,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志愿者。”
“不用谢,应该的。”李军也累得够呛,“你怎么会掉到水里?”
“我想去对岸看看情况,没想到脚下一滑...”王明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你,我就完了。”
“没事就好。”李军站起来,“以后小心点,这水太危险了。”
这次抗洪抢险,李军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他真正融入了部队这个大家庭。
04
2006年,李军被调到边防团,在中朝边境执勤。
边防线上的生活更加艰苦,李军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他喜欢那种简单纯粹的日子,不用想太多,只要完成任务就行。
又过了一年,李军被提拔为连长。
这时候,他已经在部队待了十一年,从一个迷茫的青年变成了成熟的军官。
次年秋天,李军接到上级通知,要选派优秀军官到地方大学进修。
“李军,组织上决定让你去参加这次进修。”团长找他谈话,“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好好珍惜。”
“是,首长。”李军立正回答。
“进修的地方是省城师范大学,为期半年。你去收拾一下,下周就出发。”
李军听到“省城师范大学”这几个字,心里猛地一跳。
他没想到,十二年后,命运会让他重新回到这个地方。
这些年来,李军很少想起陈雪。
偶尔想起,也只是当作一段过去的回忆。
他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是否还在那所大学,是否已经有了新的生活。
但现在,他就要去她曾经上学的地方了。
回到宿舍,李军开始收拾行李。
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涯,他的东西不多,一个行李包就装下了。
“连长,你这次去进修多长时间?”副连长问。
“半年。”李军折叠着军装,“连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连长。你就安心去学习,争取多学点东西回来。”
李军点点头,把军装放进包里。
明天,他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十二年的地方,去面对一个未知的未来。
他不知道在那个城市,在那所大学里,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是平静的学习生活,还是命运的再次安排?
从边防团到省城,李军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
这是他十二年来第一次重新踏上这片土地。
火车进站的时候,李军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十二年过去了,这里变化很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也比以前宽阔了许多。
李军穿着便装,背着一个包,从火车站出来。
部队给他安排的住宿在学校附近的招待所,他先去办了入住手续,然后才到学校报到。
省城师范大学坐落在城市的东郊,占地面积很大。
李军走进校门,看着校园里的梧桐树,忽然想起十二年前送陈雪到车站的那个下午。
“同志,请问你是来进修的军官吗?”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问。
“是的,我叫李军。”
“跟我来吧,先去办报到手续。”
工作人员领着李军来到办公楼,给他办了各种手续,发了听课证和图书证。
“你们的课程安排在这里。”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张表格,“主要是管理学、心理学、还有一些军事理论课程。”
李军看了看课程表,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上午,下午是自习时间。
“需要我带你熟悉一下校园吗?”工作人员问。
“不用了,我自己转转就行。”李军说。
05
办完手续,李军在校园里闲逛。
这是一个古老的大学,建筑都很有历史感。
他走过教学楼,走过实验楼,最后来到了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栋四层楼的建筑,门前有一片小广场,种着几棵银杏树。
李军站在树下,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十二年前,陈雪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的吧?她坐过哪个教室,去过哪个图书馆,走过哪条小路?
李军正想着,忽然有人从图书馆里出来,一头撞在了他身上。
“对不起,对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
李军抬起头,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长裙,头发扎成马尾。
她手里抱着一摞书,因为撞到人,书散落了一地。
李军愣住了。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陈雪。
十二年不见,陈雪变化很大。
她比以前丰满了一些,皮肤也没有以前那么白皙,依然很漂亮。
最大的变化是她的气质,看起来更加成熟和知性了。
“李军?”陈雪也认出了他,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小雪...”李军张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人就这样站在图书馆门前,看着对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怎么会在这里?”陈雪先开口了。
“我来进修。”李军蹲下来,帮她捡散落的书,“你呢?”
“我在这里当老师。”陈雪的声音有些紧张,“中文系的讲师。”
李军把书递给她,两人的手碰了一下,都像触电一样缩了回去。
“你...你还好吗?”陈雪问。
“还好。”李军看着她,“你看起来很不错。”
“谢谢。”陈雪低下头,“你现在...”
“小雪,你在这里啊。”一个男人的声音传来。
李军和陈雪都转过头,当他看清男人的脸后心里猛地一震。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看起来很斯文。
“这是我爱人,王明。”陈雪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同学,李军。”
王明热情地伸出手:“你好,我是王明,也在学校工作,教育系的。”
王明?这个名字他好像在哪里听过。
“你也是师范大学毕业的?”王明问。
“不是,我是来进修的军官。”李军说。
“军官?”王明的眼睛亮了,“太好了,我最敬佩军人了。对了,你是哪个部队的?”
“边防团。”
“边防团?那你一定参加过抗洪抢险了?”王明显得很兴奋,“98年抗洪的时候,我也去过灾区当志愿者,还被一个军人救过命呢。”
李军心里一跳,仔细看着王明的脸。
十年过去了,王明变化很大,李军还是认出了他。
“你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志愿者?”李军试探着问。
“对对对!”王明激动起来,“你怎么知道的?难道你也参加了那次抗洪?”
李军看了看陈雪,她的脸色变得很奇怪。
“是的,我参加了。”李军说。
“那太好了!”王明握住李军的手,“同志,你辛苦了!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知道要遭多大的罪。”
李军看着王明热情的样子,心情很复杂。
他没想到,当年救的那个大学生,竟然成了陈雪的丈夫。
06
晚上六点,三人在一家川菜馆见面,王明点了几个菜,还要了一瓶白酒。
“来,老同学,我们先喝一杯。”王明举起酒杯,“为我们的重逢干杯。”
三人碰了杯,气氛有些微妙。
陈雪几乎不怎么说话,李军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有王明一个人在那里兴致勃勃地聊着。
“军哥,我能这么叫你吧?”王明喝了点酒,话更多了,“说起来,我这辈子最感激的就是军人了。”
王明又倒了一杯酒,“98年抗洪的时候,要不是一个军人救了我,我早就没命了。”
李军放下筷子,看着王明:“那你还记得救你的那个军人长什么样吗?”
“当然记得!”王明点头,“时间过去十年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恩情。”
王明说着,突然停了下来,仔细看着李军:“咦,你怎么...”
李军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你该不会就是...”王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是我。”李军点了点头。
王明愣了几秒钟,然后突然站了起来,抓住李军的手:“真的是你?真的是你救了我?”
“是我。”李军说。
王明的眼圈红了,他紧紧握着李军的手:“恩人啊!我找了你十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
陈雪坐在一边,脸色变得很复杂。
她看看李军,又看看王明,不知道该说什么。
“当年我问过很多部队,想找到你道谢,但都没有找到。”王明激动地说,“没想到老天有眼,让我们在这里重逢了。”
“不用这样,当时情况紧急,换了任何一个军人都会这么做的。”李军说。
“不,不一样。”王明摇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个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吃完饭,三人一起走出饭店,李军走在夜晚的街道上。
他没想到,重逢会是这样的情况。
陈雪嫁给了他当年救过的人,而王明还不知道他和陈雪的过去。
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巧合?李军不知道。
他只知道,事情变得复杂了。
第二天早上,李军去上课的时候,在教学楼门口遇到了陈雪。
“李军。”陈雪叫住了他。
“有事吗?”李军停下脚步。
陈雪看看四周,确定没有其他人,才低声说:“我想跟你谈谈。”
“谈什么?”
“关于昨天的事情。”陈雪的声音有些紧张,“能不能请你...不要告诉王明我们以前的关系?”
李军看着她:“为什么?”
“因为...因为这对谁都没有好处。”陈雪咬咬嘴唇,“王明是个很单纯的人,如果他知道我们曾经是夫妻,会很难受的。”
“那你呢?”李军问,“你就不难受吗?”
陈雪沉默了一会儿:“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现在都有各自的生活,没必要再纠缠过去。”
李军看着她,心里五味杂陈。
十二年前,她提出的离婚;十二年后,她要求隐瞒过去。
她总是这样,总是为了自己的安稳而做出选择。
“好吧。”李军点头,“我答应你。”
“谢谢。”陈雪松了一口气,“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但是...”
“没关系。”李军打断了她,“你不用解释。”
从那以后,李军开始有意避开陈雪。
校园很大,他选择在不同的地方吃饭,在不同的时间去图书馆,尽量减少碰面的机会。
07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军的进修课程已经过去了大半。
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见识了很多新的理念。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和陈雪的这些偶遇。
有一天晚上,李军在校园里散步,看到陈雪一个人坐在湖边的亭子里。
“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李军走过去问。
“王明又去开会了,我出来透透气。”陈雪看着湖水说。
“他经常开会?”
“嗯,最近学校有个什么项目,他很忙。”陈雪说,“你快要结业了吧?”
“还有一个月。”李军坐在她旁边,“你会想念这段时间吗?”
陈雪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湖水。
“小雪,你后悔吗?”李军忽然问。
“什么?”
“后悔当年的选择。”
陈雪转过头看着他:“你呢?你后悔吗?”
“我不知道。”李军说,“如果当年我们没有离婚,可能我现在还在县城机械厂当技术员,你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那你是觉得离婚是对的?”
“我觉得...”李军想了想,“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当年太年轻,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合适。”
“现在你知道了吗?”陈雪问。
李军摇摇头:“还是不知道。”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谁也没有再说话。
湖水在夜色中轻轻地流淌,远处传来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半个小时后,陈雪站起来:“我该回去了。”
“嗯。”李军也站了起来,“我送你。”
“不用。”陈雪摇头,“你还是不要送我了。”
李军点点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进修的最后一个月,李军更加专心于学习。
他很少再主动去找陈雪,也尽量避免和王明碰面。
他知道,再过几周,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部队去。
这段插曲即将结束,他们又会回到各自的轨道上。
结业典礼的前一天,王明找到了李军。
“军哥,明天你就要走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到我家来吃饭。”王明说,“小雪已经准备了一桌好菜。”
李军想推辞,但王明坚持不肯,最后他只好答应了。
晚上,李军来到王明家。这是他最后一次来这里,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陈雪。
“军哥,这半年多谢你的照顾。”王明举起酒杯,“我敬你一杯。”
“应该是我谢谢你们。”李军也举起杯子。
“说什么谢不谢的。”王明喝了一口酒,“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们是一家人。”
陈雪在一边静静地吃菜,偶尔和李军对视一下,但很快就移开了目光。
“对了,军哥,你回部队以后有什么打算?”王明问。
“继续当我的连长。”李军说,“可能过几年会有新的调动。”
“一定要保持联系。”王明说,“有机会的话,我和小雪去看你。”
“好。”李军点头。
吃完饭,王明又拿出一个礼品盒:“这是小雪给你准备的。”
李军打开一看,是一套茶具。
“谢谢。”李军看了看陈雪,“太破费了。”
“应该的。”陈雪说,“你在部队条件艰苦,有空的时候喝喝茶,对身体好。”
李军收下了茶具,心里很复杂。这可能是陈雪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了。
临走的时候,王明要送他,被李军拒绝了。
“小雪,你送送军哥吧。”王明对陈雪说。
“不用......”李军刚要说不用,陈雪已经站了起来。
“我送你到楼下。”陈雪说。
08
两人走出房门,在楼梯间停了下来。
“李军,谢谢你。”陈雪说。
“谢我什么?”
“谢谢你守住了我们的秘密。”陈雪看着他,“也谢谢你这么多年来的成长。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我很高兴。”
“你也是。”李军说,“你实现了当年的梦想。”
“是吗?”陈雪笑了笑,“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确定。”
“为什么?”
“因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发现它并不是真正想要的。”陈雪看着楼下,“李军,你说人为什么总是这样?总是在得到以后才后悔,在失去以后才珍惜?”
李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算了,不说这些了。”陈雪摇摇头,“你要好好的。”
“你也是。”李军说。
两人就这样告别了。
李军走出楼道,回头看了看陈雪站在楼梯间的身影,然后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李军参加了结业典礼,然后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在火车站,他给王明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要走了。
“军哥,一路顺风。”王明在电话里说,“记得保持联系。”
“好的。”李军说。
挂了电话,李军拿起行李包,准备进站。
“李军。”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军转过身,看到陈雪站在不远处。
“你怎么来了?”李军问。
“我来送你。”陈雪走过来,“王明还在开会,不知道我来了。”
“你...”
“我只是想跟你说声再见。”陈雪打断了他,“好好的再见。”
李军看着她,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再见。”
“再见。”陈雪也点了点头。
李军转身走向检票口,没有再回头。
他知道,这一次的告别,可能就是永远的告别了。
火车启动的时候,李军透过车窗看着这个城市。
半年前,他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这里;半年后,他带着更复杂的心情离开。
他想起了十二年前送陈雪上车的那个下午,想起了刚才在车站的告别。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在重复着相遇和分离,只是每一次的意义都不相同。
火车越开越快,城市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李军闭上眼睛,让自己不再想这些。
他要回到部队去,回到那个简单纯粹的世界。
在那里,他不需要面对这样复杂的感情,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每个人都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受到伤害,没有人需要作出痛苦的选择。
但是在内心深处,李军知道,这段经历会成为他生命中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片段。
不是因为重燃了什么感情,而是因为它让他明白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不是人找不回来,而是那种年轻时候的爱情,再也找不回来了。
火车继续向前开着,载着李军回到他的世界。
而在那个城市里,陈雪也回到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的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还会想起这段重逢的经历。
但那时候,一切都会变成回忆,变成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短暂地出现,然后归于平静。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平凡而真实,复杂而简单。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偶尔回望,更多的时候向前看。
李军回到了边防团,继续着他的军旅生涯。
陈雪继续在大学里教书,过着她的知识分子生活。
两个人的生活轨迹重新分开,就像十二年前那样。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都成熟了,都明白了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责任。
他们学会了接受,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也是生活的智慧。
相关文章
风穿过窗棂的时候,我正翻着最近的新闻,屏幕上满是硝烟、争执与流离的片段。指尖划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刺眼的画面,忽然就想起小时候外婆说的话:“这世上的乱子...
2025-11-08 0
美国突然让步,主动降低对华关税。这场让步背后,中国的布局比外界看到的深得多。美方低头,关税“牌局”翻转关税打了这么多年,终于打到美国自己肉疼,这不是美...
2025-11-08 0
历史智慧启迪当下路径两岸问题不是新鲜事,早从1949年解放战争那会儿,就有类似路数可循。那时候,北平战役打得是围而不打,解放军四面布阵,国民党守军一看...
2025-11-08 0
美军在南海的连续坠机事件,实为自食其果。据悉,美国航母结束在南海的部署返航过程中,一架MH-60R直升机与另一架F/A-18F战斗机相继坠入海中。面对...
2025-11-08 0
2016年,河南郸城县吴台镇有个工作人员叫崔某某,跟当地一个离了婚的女子走到了一起,后来那女子说怀孕了,要他给点补偿,崔某某就给了她九万块钱,到了20...
2025-11-08 0
文|王英良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FT中文网专栏作家APEC结束,大国关系依旧走向动荡。但是这种动荡,更多是涉及“打击产业链关键节点国家”的方式...
2025-11-08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汝玉善恶终有报,人都要为自己曾经做...
2025-11-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