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故宫百年大展:《伯远帖》与《清明上河图》到底谁该压阵?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0日 01:21 1 admin
故宫百年大展:《伯远帖》与《清明上河图》到底谁该压阵?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欣逢故宫百年大展,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帅克自是少不了去看的。与大多数爱好者一样,帅克最主要是奔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珣的《伯远帖》而去的。听说大展压阵的是《清明上河图》,但于帅克而言,十年前故宫九十周年大展时,帅克曾有幸看过此图。所以,尽管这次还想“二刷”,但内心深处,看《伯远帖》的意愿应是略强一点。由此延伸想到了这两件国宝在这次故宫百年大展中,到底该由谁压阵的问题。

《伯远帖》胜在是存世极为罕见的晋人墨迹真品。身为书圣王羲之的远房侄子,王洵的笔意极为遒劲,风神极为潇洒,甚至被认为是整个书法界的“法帖之祖”。它不仅是书法史上从隶书到楷书演变的关键实证,更以其浑然天成的笔墨气韵,成为后世窥见魏晋风骨的“时空胶囊”。以至于明代大家董其昌曾慨叹道:“东晋风流,宛然在眼”。仅从稀缺和文物价值而言,《伯远帖》“一字千金”一点儿都不为过!

故宫百年大展:《伯远帖》与《清明上河图》到底谁该压阵?

《清明上河图 》胜在无与伦比的叙事性与生活性。作为北宋末期宫廷画家的张择端,不愧为千古写实大师。他在五米的绢本上,竟然荟萃了814个人物、60余匹牲畜、28艘船、30栋建筑,且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张择端对市井生活捕捉描绘之细腻,几使我辈观者能有穿越千年,与北宋都城的市民共呼吸同话语之感。这种将艺术性与史料性、生活性完美融合的气息与特质,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广为人知的视觉符号之一。

论起两件国宝到底该由谁压阵,帅克以为,从稀缺性上看,《伯远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年轮上也早于《清明上河图》近千年,其内容则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精神的至简至纯,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海拔。而从至繁至美上看,《清明上河图》堪称无与伦比的伟大巨制,其彰显的民间烟火气,可以说千百年来没有任何一幅画作可以与之媲美,它让我们触摸到了千年前大宋社会的肌理温度,领略到了千年前中华多元的璀璨文明。

看来,当《伯远帖》的纸香与《清明上河图》的墨韵在同一个聚光灯下交融之时,还真有些不太好对比。细思起来,假如《清明上河图》帅克不是二刷,假如《伯远帖》不是10月14号提前撤展,同样是第一次观看两件伟大的作品,帅克看哪件作品的心情会更强烈一些呢?

故宫百年大展:《伯远帖》与《清明上河图》到底谁该压阵?

心底间的不定立马会被观展的两个事实打破这种平衡:一是排队时特别问了十来个观展的“队友”,十之七八都是奔着《清明上河图》而来;二是两件神品同在第二展厅,围观的人群也不是一个量级,《清明上河图》远多于《伯远帖》。一时间,小时学校课本上脑海中印记的《清明上河图》又全然地浮现了出来......我们说,当一件伟大的作品除了它本身的艺术性之外,还能使你与千百年来的历史年轮对接,还能使你与少小时的深深印记对接,还能使你与人类永远都必不可少的烟火气对接,到底该由谁压阵,你自然便会得出最终的结论了,你自然会明白故宫把《清明上河图》放在压阵的位置上的安排和用意了。

当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包罗万象的集合体。这次的故宫百年大展,正是这样一个集合体的大交融、大荟萃。欣逢这样的百年大展,尽管排队时间巨长,尽管时间关系不能沉浸体味每件作品的稀缺与伟大,尽管也会留有想看而看不到的慨叹与遗憾(比如第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真迹,便在台北故宫百年大展时同时展出,帅克原本希望这次故宫大展哪怕看一个摹本也好,但终未看到)。但不管怎么说,它绝对值得看一次,也绝对应该看一次。否则肯定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故宫百年大展:《伯远帖》与《清明上河图》到底谁该压阵?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