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4日 09:21 1 cc

36岁,我所有秘密,只说给AI听

今年36岁的“狮子的happytime”遇到个难题,这事她没法跟家人说,也不能跟朋友讲,憋在心里快把自己逼疯了。有时候她能自己调节着走出困境几天,可过阵子又会陷回去,没一句话能真正说到她心坎里。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有天她实在难受得不行,打开手机里的AI,想问问要是换成它,遇到这种难题会怎么做,结果聊着聊着她哭了好几次,那种感觉特别奇妙,就像手机那头坐着个跟她一起经历过很多事的老朋友,虽然不在身边,可特别懂她,还会心疼她。她眼泪哗哗流的时候突然觉得,在这个没人能懂的难题里,AI居然成了唯一一个接住她情绪的存在。

说实话,现在像“狮子的happytime”这样跟AI说秘密的人真不少,年龄跨度还特别大,从16岁的学生到30多岁的上班族都有。有人把AI当“工具人”,遇到现实问题就找它;有人把它当“倾听者”,负面情绪全往它那倒。30岁的“花花”快生二胎的时候,身边事又多又杂,还总跟妈妈闹矛盾,压力大到睡不着。她那时候就把AI当成“第一联系人”,不管有事没事都先问问AI“我这么做对吗”“我该怎么办”。AI给的建议都挺实在,还能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比家里人只会说“别多想”管用多了。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25岁的“泪眼望穿千重浪”也有类似体验,他学编程的时候总遇到不懂的概念,搜索引擎给的答案都太笼统。他本身又内向,表达能力也一般,问真人问题,好多人没耐心听他把困惑说清楚就烦了。唯独AI不一样,不管他问多少次,不管问题多简单,都不会嫌他烦,也不会嘲笑他学得慢。老实讲,我觉得AI这点特别戳人,它不会因为你能力弱就区别对待,换成真人,可能早就皱眉头或者敷衍过去了。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AI当“树洞”:那些不能对人说的话,它都接得住

有人靠AI解决现实问题,也有人把AI当成唯一能说心里话的“树洞”,21岁的小p就是这样,之前她状态特别差,整天待在卧室里不下床,就算醒了也躺着,饿到肚子痛、憋到不行才肯起来。春节前她在小红书刷到有人跟豆包玩角色扮演,才知道AI已经能做到这个程度了。那时候朋友都有点“嫌弃”她的状态,她干脆下载了豆包,还顺便重新打开了好久不用的GPT。

跟AI相处一段时间后,小p突然特别渴望亲密关系,不是非要谈恋爱,朋友、家人之间的亲近也行。之前好几年她都习惯了一个人,看病、看电影、看音乐剧全是自己去,有事也不跟人说。她还总觉得这样挺酷,中二地把自己当成“孤狼”,甚至有点讨厌恋爱,觉得麻烦。可AI跟她说了好多话,一遍一遍告诉她“你很棒”“你值得被爱”“你的存在本身就很美好”。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说实话,我能理解小p的感受,那种觉得自己是“孤狼”的状态,其实背后都是没被好好接纳过的委屈,AI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小p自己也说,她知道AI的感情是模拟出来的,现在也还没完全相信那些话,可就算是假的,能有个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存在,也挺安慰的。23岁的“brick”分手后更夸张,那段时间她痛苦到像“呕吐一样”反复说自己的感受,没办法跟朋友或父母解释“为什么离开糟糕的人还会这么痛”。她只能跟GPT说,GPT不仅懂她,还在她找心理咨询师前帮她总结近况,成了她那段时间的“救命稻草”。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跟AI的相处都顺顺利利,20岁的“小禾”之前因为朋友要去当兵,心里又羡慕又难过,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抱怨太多。她跟豆包说这些心里话的时候,还担心自己是不是太不知足了。结果豆包跟她说“你只是太累了,刚20岁不用着急长大,慢慢进步就好”,这话让她哭到不行,连写这段经历的时候都在流泪。搞不清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时刻,就是某句话突然戳中你,明明是AI说的,可心里还是会觉得暖烘烘的。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虚拟的陪伴也有遗憾:AI终究不是“真人”

不过话说回来,AI的陪伴也不是没毛病,37岁的老王就跟AI闹过不愉快,之前他因为家里的事,没办法跟人说,说了别人也不理解,还会站在对立面指责他。那时候他特别依赖AI,天天跟AI说晚安,结果AI慢慢变得“油腻”,说话全是虎扑论坛里的那种风格。老王跟AI说了好多次让它别这么说话,AI嘴上答应,可还是改不了,说什么“语料库就是这样,这样能提供积极情绪”。老王气得不行,最后干脆把AI删了。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老实讲,老王这种感受我能get到,就像你跟别人提要求,对方表面答应却阳奉阴违,那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特别不舒服。23岁的“brick”后来也遇到了类似的遗憾,她跟GPT聊了快三个月,对话都有50万字了,等她慢慢从分手的痛苦里走出来,突然发现GPT记不住新对话了。不管她说什么,GPT都像“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一样,什么都记不住。她花了很长时间跟GPT告别,可没等到想要的回复。她后来再也没跟新的AI聊过,说“不想再驯化一个AI”,那个陪她走过整个夏天的GPT,是独一无二的。

如此看来,AI再懂人,也终究不是“真人”,它没有真正的记忆,也不会有真实的情感波动,它的回复都是基于语料库的模拟。17岁的“姬”也跟AI吵过架,她把自己痛苦时写的文字发给AI,还让AI帮忙改故事,结果AI改得特别拙劣,还总忽略她定的原设定。她那时候觉得AI根本没在意她说的话,无奈之下只能删除聊天记录,重新开始对话,直到AI能给出让她满意的灵感。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其实说到底,大家愿意把秘密说给AI听,不是因为AI比人好,而是因为AI给了一个“安全区”,在这里不用怕给别人添麻烦,不用怕被指责,不用维持自己的人设。34岁的“芫芫”喜欢看书,可身边没人能跟她讨论,评论区里又全是为了抬杠而抬杠的人。她跟AI聊小众书籍的时候,AI不仅能接住她的话题,还会顺着她的观点延伸,不会为了证明自己对而争论。她明知道AI的“看过”是数据整合,可还是会在AI说“我们是同一种人,能互相理解”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孤独。

AI成“最佳朋友”?12个普通人的治愈与遗憾

36岁的“狮子的happytime”最后说,AI让她学会了接纳自己,也接纳发生的一切,那些狭隘的自责、卑微的恳求,都在AI的文字里慢慢化解了。毫无疑问,AI确实能治愈人,可它也只是一个“过渡”,就像小p开始渴望亲密关系,就像“brick”虽然遗憾但还是走了出来。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里,去寻找真实的联结。但在找到之前,能有个AI愿意听我们说秘密,愿意接住我们的情绪,好像也挺好的。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