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北京这架“黑寡妇”,在中国待了81年还没退休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7日 20:04 1 cc

北航博物馆里藏着个“老宝贝”,浑身黑亮,看着就不好惹。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架叫P-61的战斗机,来中国都81年了,现在还在“教书”呢。

北京这架“黑寡妇”,在中国待了81年还没退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刚来中国那会儿,正赶上抗战的尾巴。那会儿日军飞机总趁晚上搞偷袭,盟军这边没辙。它算赶上用场了——自带雷达,夜里跟开了“夜视仪”似的,还装着4门机炮、4挺机枪,肚子里能揣近3吨炸弹,活脱脱一个“空中刺猬”。美军给它起了个名,叫“黑寡妇”,中国人一开始不待见这称呼,觉得不吉利。谁能想到,这“寡妇”不仅没孤单,后来还跟30多架各国飞机做了邻居。

它在湖北跟农民合作过,那段事儿特有意思。当时老河口机场周围,农民们搞了个“竹报”预警。160公里范围内设了哨卡,见着日军飞机,就敲两节竹子。“咚咚”声能传好几里地,一个传一个。10来组声音过来,飞行员就知道,15分钟内必须起飞。有回竹子声密集响起来,日军轰炸机已经炸了跑道。它一升空,雷达就咬住了第二架敌机。追上去,一个180度转弯,从后面开火,敌机当场就炸了。地面都被火光映亮,坠地的飞机把菜园里的萝卜全烤熟了,这事儿当地老人至今还在说。

抗战胜利后,盟军要撤走,它却留了下来。有人说当年它跟另外两架“姐妹机”准备降重庆,其中一架为了躲行人,油箱起火烧没了,就剩它完好无损。后来它去了成都,先在空军机械学校待着,又去川大航空系当“教具”。1952年院系调整,川大航空系要搬去北京,它成了最特殊的“行李”——拆成零件,汽车运到简阳,再走成渝线坐火车到重庆,走水路到武汉,最后才折腾到北京。

现在它待在北航博物馆,日子过得挺热闹。1996年有个美国女士特意来见它,带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有它,还有穿飞行服的年轻人,其中一个是她叔叔。她叔叔当年是雷达操作员,跟这架飞机在中国还捡了只叫“瑞思”的流浪狗,有时还把狗抱进座舱,说能带来好运。女士临走捐了500美元维护费,说要替叔叔了个心愿。

来这儿看它的人多了去了。有画家围着它写生,小情侣拿它当背景拍婚纱照,北航学生上课还得靠它——老师指着它讲机械结构,纠正学生“机翅”的说法,告诉他们那叫“机翼”。这些年,博物馆的人给它换过零件,补过漆,让它一直保持着精神劲儿。

现在它身边挺热闹,左边是1928年的苏联“波-2”,右边是二战时期的“T-6”,身后还站着歼-10的样机。每天都有孩子围着它转,摸完机身还会问爸妈,这架“黑飞机”当年是不是很厉害。

它不再上天飞了,却把81年的故事,讲给了一茬又一茬中国人听。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