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6日 01:20 1 admin

23日的联合国大会本来没多少人抱希望,毕竟多年下来大家早就习惯了这种“各说各话”的场面。

但谁也没想到,刚重新掌权的特朗普一登场,整个大会的气氛就变了味。他没寒暄、没铺垫,站上讲台就是一通猛攻,把欧盟骂得狗血淋头,连多边合作都不认了,直接把这场全球舞台拉成了美国的“单口相声”。

而最引人注意的变化,出现在第二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中方高层见面时,态度突然柔和了不少,话里话外把“合作”和“赞赏”挂在嘴边。这一前一后,落差明显,耐人寻味。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一夜之间变了脸?冯德莱恩的转弯不是巧合

过去这几年,冯德莱恩对中国的态度一直不怎么友好。在不少场合,她都把中国当成“需要警惕的对象”,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和全球产业链调整上,欧盟对中方的指责从未中断。

她本人也多次把中国拉进“战略竞争者”的框架,公开表态时用词相当强硬。

但就在联合国大会之后的第二天,她与中国高层见面时,话风突然一转。不再是指责,不再是质问,而是不断强调对话的重要性,甚至在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等问题上,开始表达“欣赏中国的积极角色”。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最引人注意的,是她在谈到俄乌冲突时,语气明显缓和,不再让中方“必须站队”,而是改口说“希望中方在推动和平方面发挥作用”。

这种说法,和她之前的语气完全不同。如果把前后两种态度放在一起对比,基本就是一个“前一天敲桌子,第二天递橄榄枝”的画面。

这种转变显然不是灵机一动,更像是被现场的某些现实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这个“现实”,就是特朗普在大会上的表现。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特朗普掀桌,欧盟急转弯:不是亲中,是保自己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表现,说白了就是给欧洲当头一棒。他站在讲台上,毫不客气地指责欧盟“白吃白喝”,说得难听点,就是在全球安全和经济合作上一直靠美国“养着”。

他还明确表态,美国不会再为别的国家“埋单”,尤其是在防务、气候和贸易这些问题上,要把“美国优先”进行到底。

这种话落到欧盟耳朵里,等于是当众撕脸。欧盟原本还打算继续在中美之间“骑墙”,一边跟着美国搞制裁,一边又希望能从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但现在,美国的脸色变了,欧洲的算盘也就打不下去了。冯德莱恩的态度转变,说白了就是一种应急反应。

欧盟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一方面,它在军事上还得靠美国撑腰,北约离不开美国;另一方面,它的经济又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尤其是跟中国的往来。

这两头都不能得罪,但特朗普这次把话说得太绝,欧盟再不调整策略,等于把自己夹在中美之间动弹不得。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冯德莱恩这次见中方,态度明显缓和,更多是为了稳住局势。她知道,不能再用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跟中国打交道。中方不吃那一套,合作必须是平等的。如果欧盟想继续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就得先把气氛做暖了。

想靠自己站起来,欧洲还得先解决自己人之间的问题

当然,冯德莱恩变了脸不代表整个欧盟就跟着一起转弯。欧盟不是一个国家,是27个国家凑在一起的“联盟”。

每个国家想的都不一样,尤其在对美、对华问题上,分歧很大。有的国家一心靠着美国,有的则主张搞“战略自主”,但这“自主”怎么搞,谁都说不清。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更麻烦的是,欧盟在安全领域的短板太明显。只要俄乌冲突一天没停,欧洲国家就离不开美国的军事资源。

哪怕嘴上说要搞自主防务,真出了事,还是得看美国脸色。这种根上的依赖,注定了欧盟在很多关键问题上“想走也走不了太远”。

还有一个问题是,美国那边的情况也不稳定。特朗普虽然现在风头正劲,但政坛风云变幻,四年一轮。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等到下次大选,美国换了一个人,可能又会换一套说法。欧盟内部的亲美势力很可能又会冒头,到时候对中国的态度也可能再变。

中方对这些情况心里也有数。既不指望欧盟会彻底“倒向中国”,也不会对眼前的缓和态度掉以轻心。

一旦外部局势变化,中欧关系随时可能“冷热交替”。所以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轻易做出过度反应,而是一步步稳扎稳打,把自己的牌打好。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即使欧盟内部出现波动,中国也有自己的备选方案。过去一些合作通道被阻断,中方也能迅速调整布局,比如启用其他运输路线、优化供应链结构等。

这些底气,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多年积累形成的应对能力。

谁才是值得信赖的伙伴?欧盟在做一道现实选择题

冯德莱恩的这次“变脸”,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真实处境。他们不是突然亲中了,也不是彻底和美国划清界限了,而是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做出一个暂时的调整。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面对一个越来越不可预测的美国政府,欧盟必须去寻找更稳定的合作对象。中国在全球治理、气候合作、国际贸易上的作用,正好补上了欧盟当前缺的那一块。而欧盟也清楚,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不能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次联合国大会,其实就是一面镜子。美国的姿态越来越强硬,欧盟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与其坐等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争取一点战略回旋的余地。而眼下,愿意合作、愿意对话的中国,就成了那个“能谈得拢”的对象。

但这种调整能持续多久,还得看欧盟有没有能力真正实现所谓“战略自主”。如果只是嘴上说说,实际动作跟不上,那这次“转身”也就是一时权宜之计。未来的走向,取决于欧盟能不能在关键领域摆脱对外依赖,真正拥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权。

特朗普大闹联合国,冯德莱恩第二天见到中方的时候,态度已经变了

结语

这场外交剧变,背后是大国之间的权力再分配。特朗普的“搅局”确实带来了冲击,但也逼出了欧盟的应变姿态。冯德莱恩的转向,不是偶然,是在现实压力下的一次试探。

对于中国来说,面对这种局势不需要急于表态,也不必被眼前的善意冲昏头脑。合作可以谈,立场不能丢。保持定力,灵活应对,才是长期博弈中最重要的底气。

对于欧盟来说,这次的态度调整是一种“试水”,但真要走得远,就得解决内部认知分歧和外部依赖问题。从一时的缓和,走向长期的稳定合作,还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支撑。

国际舞台变幻莫测,但有一点不会变:谁更稳定,谁就更有话语权。而这场博弈,才刚开始。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