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3日 23:42 1 cc

前言

中国央视《攻坚》专题片首度把镜头对准2024年6月17日仁爱礁冲突现场,不到两分钟的预告,却足够让人惊出一身鸡皮疙瘩。

正当中国海警要拖离菲律宾的非法入侵船只时,对方非但不配合,还直接掏枪,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这是中国海警新规落地后首次实战,也是登船检查权首次被用上,正是那天之后,中菲南海角力进入了新的篇章。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仁爱礁事件

6分钟惊魂执法

那天凌晨,中菲在仁爱礁附近的碰撞,在央视里第一次全景揭露。

2024年6月17日凌晨5:59左右,中国海警船艇靠近菲律宾“坐滩”多年的马德雷山号破舰女士补给行动现场。

菲方人员先用钢板做防护,泼洒不明液体阻扰执法,接着甚至有人把枪口伸向我方执法船。

这场面像电影里才见得到。

中国海警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启动水炮战术精准压制,用强水流阻断腐蚀液的泼洒,保障我方人员安全。

之后海警人员高喊“冲我来!”像一道号令,瞬间在心理上压制了对方。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攻坚》 片段

接着登船、缴械、控制,最终成功拖离侵权快艇。

这一切就发生在6分钟之内。

过程中菲方试图割断缆绳挣脱,但全部徒劳。

中国海警果断登船检查,缴获多支火器,并成功控制菲人员。

菲方一名士兵因船体夹击伤断了拇指,其余多人受伤,现场武器被收缴,快艇受损严重。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攻坚》 视频画面

这是中国海警新规实施后的首次实战应用,新规于2024年6月15日起生效,明确赋予海警登上外国船只、检查并控制的权力。

这次登船行为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也是对以前“坐滩锈船”行为的一次合法执法回应。

菲律宾方面从那以后,再不敢像从前那样随意试探中方防线。

这次执法行动中,菲方持枪却迟疑,中国海警毫不退缩,使得对方最终只有沉默。

这一刻,“中国南海主权不容侵犯”不再只是口号,而是行动证明。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攻坚》 任务结束返航片段

中菲南海冲突

这场冲突绝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中菲南海角力中展现出来的更宏大的战略布局。

2019年里德班渔船被撞、2023年2月仁爱礁激光照射、2023年8月水炮封锁、2024年3月和5月频繁擦碰障碍......

这些都是“灰区冲突”系列中的节点。

尤其从2023年起,中国海警战术逐步升级,从初期水炮阻拦,到后来实施登船检查,再到如今联合海军部署万吨级舰艇形成战略威慑格局。

仁爱礁这次6分钟冲突,是系列战术演化中的关键一环。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攻坚》 视频画面

与此同时,仙宾礁的9701号海警船围困事件,正是另一条战线的展开。

菲方派最大最先进海警船滞留仙宾礁数月,企图复制仁爱礁“坐滩”模式。

中方则以“围而不打”的策略实施封锁,切断补给,迫使菲方船员饮空调冷凝水维生,最终被虚弱撤离。

这种长时间的心理和资源消耗,体现的是策略耐心而非冲突升级。

从仁爱礁6分钟硬碰硬的战术胜利,到仙宾礁几个月的软围困、资源压制。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仙宾礁视频画面

中方在南海的维权思路,正在从单纯“警察式执法”向“战略耐心”过渡。

这不仅是战术换代,更是战略管控逻辑的成熟。

这两地冲突虽形式不同,却共同说明一个事实。

那就是中方在南海的动作不像以前那样仅依靠偶尔巡航,而是逐渐形成海警与海军联动、法理与舆论配合、现场实战与外交规则交错的维权体系。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中菲南海冲突

如此一来,菲律宾即使知晓国际法庭曾判菲赢但也不会轻举妄为,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完整而坚决的机制。

不过,菲律宾那边的策略也在不断升级。

从马德雷号坐滩,到随后派军用充气艇上配机枪,甚至美国据称提供“擦碰战术”培训,试图把每次补给都变成碰瓷事件。

这些都是为了吸引媒体炒作、扩大舆论影响,以制造国际压力。

但中方对此有预案,舆论宣传结合航拍图、生态报告、历史法理论述,逐步赢得国际理解。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中国海警驱逐菲律宾南海非法入侵船只

而菲律宾明显低估了中国在媒体与法理上的准备。

它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当作护身符,想制造事端借此牵动美国出手援助,却忽视了美方对直接冲突的谨慎态度。

6月17日事件后,菲律宾期待的军事干预并没有出现,只有一些口头声明。

美方外交行动高度克制,远在大洋彼岸的他们显然不愿为小国冲突与中国正面碰撞。

这让菲律宾幻想破灭,也让它明白,这种“赌徒式”的挑衅不可持续。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美国 菲律宾

虽然菲律宾在国际上常常借助“低潮高地”“历史领海”等国际法概念宣传自己的合法性。

但是中国则坚持“整体主权论”,强调从16世纪起的命名权与实际管辖行动,结合岛礁命名、航道使用、渔民管理等历史证据构建主权链条。

这种法理对抗不仅在法庭上,也在线上和舆论场中展开。

然后,在对媒体与舆论的控制竞争,在这场争端中非常关键。

菲律宾多次邀请西方记者跟随补给船拍摄,制造“受害者”形象,向全球表达“中国压迫”“海上阻断”的画面。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菲律宾挑衅中国海警

中方则迅速发布航拍视频、PDF报告、生态破坏证据,说明“坐滩”破坏环境、非法运输物资的事实,以专业、透明、主动姿态应对虚假宣传。

这种舆论攻防中,不只是声音高低的问题,更是时间节奏与证据链的对抗。

中方往往先发制人,以纪录片、报告、图文快速定调舆论主场,这也有效压缩了对方话语权,让菲律宾的每次炒作都难以持续发酵。

最后,中菲就仁爱礁补给问题签署协议,规定菲律宾每次向坐滩舰运送物资前,必须提前报备并接受中国海警监督,全程不可擅自行动。

这个协议虽是所谓“临时”,但实际上明确承认了中国对该海域的“实质控制权”,对菲律宾未来行为形成强约束。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中菲达成协议

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报道、每一份协议,看似独立,实则拼成一张大网。

网中不仅有海警船、水炮、舰艇,也有法律文书、纪录片镜头、媒体舆论机制。

通过这些维权节点的串联,可以看到,中方不是靠一次胜利就解决问题。

而是靠制度、法理、舆论、战略压制的多轮联动,逐步构建起对仁爱礁及类似区域的长期管控机制。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仁爱礁

结语

此次曝光虽聚焦那场紧张对峙,却无意将中国“南海主权不容侵犯”的宣言泛滥。

因为主权,本就体现在每一次行动中,而非单纯的语言强调。

中国南海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如若菲律宾再敢跳脚,我国海警绝对会让他们每一次都“吃不了兜着走”!

信息来源:中国海警仁爱礁海域执法影像首次披露:侵权人员向我方泼洒不明液体,还手持枪支威胁,海警6分钟成功处置

上游新闻 2025-08-01

央视首次曝光:仁爱礁冲突,中国海警拖离菲船只,菲士兵已掏出枪

信源截图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