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李在明等了4天,中方打破沉默,送给他2个字,特朗普错失良机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6日 03:50 1 admin

李在明等了4天之后,中方终于打破沉默,直截了当送给他2个字,另一边,特朗普的决定则让自己错失良机。那么,中方给了李在明怎样的回复?又为何说特朗普错失了良机?

事情的起点要从8月18日说起,当时韩联社就透露,韩国总统李在明计划在8月25日左右派遣特使团前往北京,并且会携带他的亲笔信。4天之后,8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态称,中方对朴炳锡前国会议长以李在明总统特使的身份来华表示欢迎,并透露双方正在就相关事宜保持沟通。“欢迎”两个字既是对韩方信息的回应,也是中方对中韩关系走向的表态。

李在明等了4天,中方打破沉默,送给他2个字,特朗普错失良机

要知道,8月24日正好是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李在明政府在这个时机派遣特使来华,意在强调韩国不会忽视与中国的关系,依然希望延续中韩友好合作的传统。从现有安排来看,李在明本人几乎不可能出席北京的九三阅兵,派出特使团不仅是一种“交代”,更是避免让双边关系在这个敏感节点上出现空白。

对于中方来说,在此刻说出“欢迎”,多少能让李在明松口气。中方传递的并不仅仅是礼貌,而是展现出愿意和新一届韩国政府沟通合作的态度。对中韩来说,能否在经历过尹锡悦时期的“完全倒向美国”之后回到务实的轨道,是未来关系发展的关键。

李在明的外交布局很清楚,他在8月24日至26日还要访问美国,而几乎同时派出特使团来华,实际上是在做平衡。韩国一直处在中美之间的微妙位置,尹锡悦执政时期,过度强调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使得中韩关系陷入低谷。李在明上台后,提出“实用外交”,强调国家利益最大化。这种路线决定了他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派特使来北京,是在告诉中国,韩国依然重视中韩关系,不会让外交布局完全向美国倾斜。

李在明等了4天,中方打破沉默,送给他2个字,特朗普错失良机

中国对务实的韩国自然是欢迎的,过去中韩关系的发展已经证明,务实沟通是解决分歧、推动合作的最好办法。如今李在明重新启动“特使外交”,中方以“欢迎”回应,实际上是重申了沟通与合作的路径。但这份“欢迎”并不是无条件的,中方更看重韩方能否带来实质性成果。如果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实际举措,中韩关系仍可能陷入不确定。

相比之下,特朗普在即将到来的九三阅兵上的缺席,则更像是一次错失的机会。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普京已经决定出席,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按照惯例,中国会邀请二战同盟国的领导人,但特朗普几乎已经确定不会来。

分析来看,特朗普的缺席并非没有代价。我们知道,他一直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和平总统”的形象,积极推动乌克兰停火谈判,也在中东、南亚事务中发挥斡旋作用。然而,全世界对美国的最大担忧并不是这些局部冲突,而是中美关系的走向。如果特朗普能在这个时机访华,与中国共同纪念二战胜利,释放和平信号,这将远比他在其他地区的外交操作更有分量。甚至可以说,这会是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筹码。

李在明等了4天,中方打破沉默,送给他2个字,特朗普错失良机

其次,特朗普强调现实主义,主张美国不再承担“世界警察”的角色。但事实上,美国已经失去了单极霸权。中美俄三国才是真正的全球性力量。如果特朗普能在北京与中俄领导人同台亮相,这将是全新的格局展示,既能显示美国的灵活务实,也能为中美关系创造缓和机会。但特朗普最终选择了观望,依旧受制于传统的对抗思维。这种保守选择,既错失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窗口,也让他与“伟大总统”的称号渐行渐远。

简单来说,特朗普错过的不只是一次阅兵,而是借机缓和中美关系、展示战略眼光、塑造和平形象的机会。表面上看,他只是减少了一次出访行程,实质上,他失去了与中国重新建立互信的契机,也失去了在世界秩序中展现大国领导力的舞台。

李在明等了4天,中方打破沉默,送给他2个字,特朗普错失良机

未来中韩关系能否在“特使外交”推动下实现突破还需要观察,中方已经释放善意,关键要看韩方是否能真正落实承诺。而中美关系仍将在摩擦与合作之间摇摆,特朗普不来北京,短期内或许能避免风险,但长远来看,这一步棋可能让他在历史舞台上与“伟大”的称号失之交臂,就看后续他打算如何弥补这份“缺位”了。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