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这一说法被首次提及,业内:将资本市场重要性上升到新高度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3日 21:12 1 cc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增强吸引力”的说法是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被提及。中金公司认为,这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上升到新的高度,不仅需要提升资本市场对于国内居民和机构的吸引力,也要提升其对于国际资金的吸引力。

中信建投认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后续增量政策可期,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这一说法被首次提及,业内:将资本市场重要性上升到新高度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新兴领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图为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装配机器人。(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如何理解吸引力和包容性

什么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对此,银河证券分析,“吸引力”是指持续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包容性”指的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宏观层面来看,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新兴领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包容性的资本市场,能够为这些新兴产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吸引力和包容性的提升也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在全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一个开放、包容且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能够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包容性重在服务新质生产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接下来,“1+N”(《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若干配套制度规则)中的“N”将围绕多层次市场差异化制度持续扩容。

具体来看,在融资端,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标准将再优化,重点支持信息技术、新材料、医疗等硬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在投资端,壮大“耐心资本”,鼓励各类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并完善并购重组、私募股权退出渠道,让长期资本获得合理回报预期。

华泰证券认为,从一级市场角度看,这可能意味着要增强IPO、重组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优化并购支付及配套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从二级市场而言,进一步拓宽互联互通等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渠道和增强便利性,也是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需要指出的是,包容性不等于大规模IPO扩容,监管部门已明确继续严把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柏文喜说。

政策托底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

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今年以来,政策托底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

从政策端来看,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出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一批标志性改革。

比如,今年年初,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并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出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一批标志性改革。

作为A股“国家队”(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证金、中国证金资管、社保基金等,是指代表国家意志、由政府直接或间接管理的资金力量)的重要一员,中央汇金领衔发挥“类平准”作用:今年一季度,中央汇金已增持了多只沪深300ETF;二季度,中央汇金再度出手,大规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据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中央汇金二季度累计申购多只核心宽基ETF,增持规模超2000亿元。随后,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不仅如此,机构和投资者也纷纷加仓,如多家央国企发布回购和增持股票公告,上市公司回购潮也不断涌现。据Wind数据统计,以公告日期为统计口径,截至8月4日19时,7月以来已有387家A股公司披露回购实施进展,涉及金额达602.42亿元,上市公司回购热情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此外,监管部门持续加力,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多方合力筑牢市场稳定根基

下一步,如何通过改革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据了解,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向前进,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快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以发展多元股权融资为重点,健全覆盖各类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的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安排,抓好并购重组改革落地,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强化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推动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回报投资者。

柏文喜说:“今年7月,A股新增开户196万户,同比大增七成,为市场回稳提供了微观基础。下一步,政策重心是‘筑牢市场稳定根基’。”

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将“放量”入市:公募基金改革、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等组合拳将继续加码;另一方面,“类平准基金”将常态化:中央汇金已多次出手,未来仍会被赋予逆周期调节职能。不仅如此,在监管协同方面,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或将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风险监测的前瞻性。

“此外,投资者保护也将同步升级。”柏文喜认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会继续落地: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代位追偿等制度实践已跑通,下一步重点是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常态化震慑。

“综合来看,下半年资本市场政策将呈现‘稳市场—活融资—强保护’的格局:既要用中长期资金‘托底’防范系统性风险,又要用差异化制度把‘活水’引向新质生产力,同时通过更严、更实的投资者保护提升市场信心。这既为‘十四五’圆满收官提供金融支撑,也为‘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柏文喜说。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