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1日 21:55 1 admin

一位千万粉丝博主,回家采访她的舅舅舅妈。

两口子已经54岁了,都是普通人。

不过,他们算是第一批“丁克一代”。

如今年过半百,眼看养老问题将至,大家对他们充满了好奇:

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孤独?老了怎么办?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博主的舅舅舅妈思想前卫,他们这个大家庭氛围也非常好。

两口子每天乐呵呵的,不用为孩子操心,想干吗就干吗,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好多,让人羡慕。

但即便是这样,被问到后不后悔时,舅舅还是犹豫了。

他坦言,其实从接近50岁开始,他就一直有一种焦虑感:

岁数越来越大,谁给我养老?

他还劝告年轻的孩子们,该结婚还是得结婚,该生孩子还是得生孩子,不要随便学他。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老了怎么办?”

在我们一贯信奉“养儿防老”的观念里,这可能是丁克人群面临的最大“后遗症”。

年轻时不以为然,上了岁数开始迷茫焦虑,不知道晚年何去何从。

有位北京网友@籽石榴 的叔父也是这样。

叔父80多岁了,年轻时还没丁克这个词呢,但他为了爱情远走他乡,没生孩子,和老伴恩恩爱爱一辈子。

前不久,叔父的老伴去世了。

叔父突然间蒙了,他还不知道怎么养老,去哪“安定下来”。

当年是为了老伴来异地的,现在是留在这儿还是回北京,他没想好。

是住在家里还是去养老院,他也没想好。

所以都不知道怎么安顿老伴的骨灰。

哎,既然养老问题谁也逃不掉,既然没孩子的人比有孩子的人更焦虑。

那就更该早点规划才好。

其实不止丁克,因各种原因失独、空巢的人现在也不少。

在养老问题上不想拖累子女的人也越来越多。

很多人探索出了不少颠覆传统的无孩养老方式。

看看他们的晚年计划,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参考。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旅居养老

50多岁,一人一狗,去国外旅居养老,是不是听起来太遥远?

但看了一位名叫王仪的“60后”阿姨,真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王阿姨不是什么富婆,她年轻时在西安就是个普通的小商贩。

送过报纸,卖过很多年早点。

她有一个儿子,小半辈子为孩子奔波、为家庭奔波。

直到前些年丈夫去世、儿子稳定下来,她突然意识到,这半生好像都没为自己好好活过。

到了这个岁数,时间自由、没啥压力,干吗不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呢?

于是她做了一个特别大胆的决定:

一个人,带着爱犬,远赴泰国独自养老。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为什么选择泰国?

除了风景美丽、生活安逸之外,很重要的是,消费不高。

王阿姨看了好几处独居公寓。

有一室一厅一卫的,灶具餐具冰箱家电一应俱全。

大厅24小时有人,公共空间又大又舒适。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健身房、游泳池都是免费的。

只要人民币1600元一个月。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还有的大房间带阳台,还有洗衣机。

免费健身、游泳、停车,只要人民币800元一个月。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王阿姨多家比对,最终选择了一个带院子的独栋房子。

虽然房租加物业费、网络费乱七八糟下来一个月要4000元人民币,但王阿姨还是租了下来。

前半生,为了出早点摊每天半夜1点多起床,手冻烂了都要坚持干活。

为的什么,不就为老了过上想要的生活吗?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其实一个人在泰国生活不是没有困难。

刚来时她语言一窍不通,问个厕所都问不到。

但她也不灰心,不会就学呗,学到老活到老,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

从一个个单词开始,到现在,王阿姨本地沟通无障碍,还交了不少朋友。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为了找点乐趣,也为了给养老生活多一份收入,她也学着拍视频剪视频。

如今,王阿姨已经在泰国独自生活了4年多了。

刚到泰国,她是这样的。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现在,她变成了这样。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每天锻炼,坚持养生,心态松弛。

人美了,时尚了,状态更好了。

以前在国内她觉得白发太难看了,现在满头白发也自信满满地出门,这就是自己真实的模样。

以前觉得漂亮衣服都是身材好的人穿的,现在只要自己开心,想穿啥穿啥,啥漂亮穿啥。

一个人养老,对她来说,是在老年又把自己精心养了一遍。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对于更老一点的疾病、灾难,她想得也开。

有钱在医院插管子治病,还不如拿它趁现在多享受。

真不行了,也不勉强自己,如果能安安静静地走,那就是最大的福气。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酒店养老

有位90岁的蔡奶奶,想法也相当超前。

几十年,她都住在厂家属院,10年前老伴去世了,就一直独居。

但这房子实在太旧了,前几年被拆迁了。

她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合适的地方住,也不想去养老院,干脆先在酒店开了间长租房,想着过渡一阵子。

没想到,这一住,彻底不想走了。

她直接续租好几个月,还打算一直住下去。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蔡奶奶是这么合计的:

第一,其实酒店长住费用没有想象中那么贵。

她之前租房,想找到一个方便的、环境好的、带电梯暖气的,各种费用算下来,一个月怎么也要3000块钱。

再找个钟点工做饭,又要买菜,一个月六七千元了。

但酒店设施齐全,还有丰盛的自助餐,长租下来便宜太多。

第二,酒店比一般租的房子住起来舒服,环境好,到处干干净净。

房间卫生也有人打扫。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第三,酒店人流密集,服务人员每天都能见到,这比独居安全得多。

万一有特殊情况,也能及时得到帮助。

她每天运动、阅读,在酒店附近遛弯,惬意得很。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蔡奶奶算是无意间打开了新型养老的大门。

其实这些年,好多酒店也开始搞养老项目。

有的专设了医护团队和医务室,平时还给老年人组织组织活动,还推出适合老年群体饮食特点的餐单。

说不定以后,酒店养老还真会发展成靠谱的养老方式呢。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互助式养老

大部分无孩养老,多是两种选择。

一是去养老院,二是居家。

现在养老院是朝阳产业,设施越来越好,好多老年人都愿意去住了。

就说我家这个小县城,新建的养老院三种房型、三档价格,个个宽敞舒服。

9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一个月2000元,外加800元护理费,有退休金的老人搬进去真的很舒服。

居家养老也是个自在的选择。

86岁的朱奶奶,在自己的房子里侍弄花草、做一日三餐,看喜欢的比赛节目,每天坚持运动。

好像在度过一个人生的悠长假期。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但除这些之外,好多老年人的情况,比较微妙。

有些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高端的怕太贵,普通的又怕受委屈。

但有基础病的话,自己在家,很难说什么时候有突发状况,太危险。

所以有些地方,就在探索“老青互助”的养老模式。

比如南京,就推出了“时间银行”。

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帮老年人买菜、买药、上门打扫卫生,这些时间都被记录下来。

然后等你老了需要帮助时,就可以兑换你需要的养老服务。

20多岁的年轻人,为半失能老人理发、助洁、按摩,测血糖、量血压、翻身。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更多的,是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

很多五六十岁刚退休不久的低龄老人,身体健康,有大把时间,也比年轻人更了解老年人的心理。

他们给老人送饭、拿药、陪诊、陪聊。

老人孤独的生活里有了依靠。

而等到将来他们需要被照护时,也可以兑换同等时长的养老服务。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还有些地方,推出“老青同居”模式。

比如杭州。

有个80多岁的汪奶奶,退休前做仓库保管员,退休工资够生活,也有房住,但就是一个人太寂寞。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她就把自己的苦闷跟社区说了。

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老人房子有70平方米,还算宽敞后,跟她仔细讲了讲“老青同居”项目。

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在外打工,租房困难。

而孤寡、独居老年人,需要人陪需要人照顾。

那就试着让年轻人与老人一一结对。

老年人为年轻人提供居住场所,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照看与简单的生活协助。

汪奶奶同意后,一个24岁从外地来打工的姑娘搬进了她的家。

汪奶奶免去了她的房租,她每天陪奶奶说话、做饭。

还督促奶奶量血压,教老人用微信,发朋友圈。

她们彼此陪伴,感情也越来越好。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看了这么多非常规的养老方式,感觉都还不错。

但说句实在话:其实不管选哪一种,都不可能是完美解药。

不管你想怎么养老,都得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

首先,失能。

上了年纪骨密度变低,弯腰驼背不说,还会影响行走,甚至可能摔倒。

连路都没法走的话,谈何生活?

忙碌了一辈子突然无所事事,脑力也会退化。

可能会变得迟钝呆滞,怎么办?

其次,怎么应对虚无感。

到了一定岁数,身边的朋友都忙着顾各自的家庭。

你没事干,也没人陪,真的可能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产生怀疑。

那种空虚和孤单,能不能承受得了?

最关键的,还是钱的问题。

万一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得了场大病。

请护工、看病治病的钱,都需要提前准备吧?

……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来源:视觉中国

上了年纪,再简单的问题可能都会成为无解的难题。

所以真考虑丁克养老、无孩养老,趁年轻就要有所筹备,以应对未知的风险。

比如想延缓生理上的衰退,要早早开始健身。

饮食上也需要多加关注。

应对脑力上的衰退和落伍,可以保持学习,多尝试新事物。

很多人毕业后就放弃学习了,没看过书了。

其实多学点东西,哪怕是“无用”的,对我们的脑力肯定都是有好处的。

怕有虚无感,就多培养些爱好。

我时常看到那些下棋的、钓鱼的、登山的、唱戏的老人就会想,人到老要没有一样热爱是真不行。

有爱好不光能让你有活力、有盼头、有事干,更会让你有同好、有交际圈,不然很容易与社会脱节。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来源:视觉中国

最后钱的问题,有空多赚点,没事多攒点,做做理财,合理分配,长远规划。

其实说白了,决定我们晚年轻松还是艰辛的,也不一定是有没有子女。

只要身体健康、经济独立,有很多养老方式可供我们选择。

关键是,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要正视问题、正视自己的需求,学会自己为自己打算,按自己的心意过这一生。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幸福从来都无法绑定在别人身上,余生过得舒心与否,第一责任人是自己。

与君共勉~

北京初代丁克现状:上岁数了,“后遗症”果然来了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jwymm666),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殊标注除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