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17日 01:21 1 cc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直到新世纪的头十年,咱们在西藏上空的态势,就6个字:攻不了,守不住。

1962年我们不是在地面上把印度打得落花流水吗?怎么一到天上,就反过来了?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首先你得明白,在高原上开飞机,跟你我开车上个坡完全是两个概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稀薄得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多。发动机因为缺氧,推力能凭空少掉三分之一,飞机的升力也跟着大打折扣。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们的飞机,别说满载弹药去打仗了,能把油箱加满、顺顺当当飞起来,都已经很不错了。

咱们的机场,像拉萨贡嘎、日喀则和平,海拔动不动就三四千米。而印度那边呢?他们的大多数前进机场,比如提斯浦尔、贾布瓦(,都建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上,海拔不到一百米。

这种先天的地理劣势,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了中国空军的喉咙。

地理是天生的,那装备总能想想办法吧?可惜,在那个年代,咱们也真的是有心无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咱们的航空工业还在蹒跚学步。空军的主力是什么?是歼-6、歼-7。这些飞机,说白了就是仿制苏联五十年代的米格-19和米格-21。性能本来就有限,再加上高原,战斗力更是大打折扣。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歼-6,我们亲切地叫它“六爷”,是一款优秀的格斗机,但在高原上,它爬升到作战高度需要十几分钟,速度和航程都严重受限。而对面的印度空军,早早就从苏联拿到了正版的米格-21,后续还有性能更强的米格-23、米格-29,甚至从法国搞来了“幻影”2000。

装备的代差是赤裸裸的。 人家的米格-21在高原上飞得风生水起,我们的歼-6追不上。人家八十年代的“幻影”2000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对地攻击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我们的歼-7还在为怎么在高海拔安全起降而头疼。

更要命的是航电系统。那时候我们的飞机,雷达基本就是个摆设,飞行员打仗主要靠一双眼睛,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拼刺刀”。可是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云层和雪山就是最好的掩护,等你肉眼看到了对方,人家可能早就锁定你,发射导弹了。

这种“看得远打不着,看得近打不过”的局面,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印度战机频繁地沿着实控线飞行,搞侦察,搞挑衅,我们很多时候只能在地面雷达上看着一个个光点来了又走,飞机起飞了也拦不住。这不叫“守不住”,什么叫“守不住”?

这种日子,终于在新世纪迎来了曙光。要说转折点,必须提一个名字和一个型号——宋文骢院士和他的歼-10战斗机。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2003年,歼-10正式服役。这款被军迷们爱称为“猛龙”的国产三代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卧薪尝胆的结晶。它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高原作战的需求。优秀的鸭翼布局带来了超强的机动性,而国产的涡扇发动机,虽然也经历了坎坷,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保证了歼-10在高原上也能有充沛的动力。

当第一批歼-10部署到西部战区时,整个西藏上空的攻守态势,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我们的飞行员终于有了一款能在性能上与印度“幻影”2000和米格-29相抗衡的战机。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主动权。

紧接着,故事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基建能力开始发力。

光有先进飞机还不够,后勤跟不上,一切都是白搭。从2000年以后,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始在西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青藏铁路的通车,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和旅游线路,它更是一条钢铁大动脉,源源不断地将航空燃油、弹药、备件运上高原,彻底解决了我们高原机场的“吃饭”问题。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同时,一大批现代化的永备机库、加固跑道、先进的导航和雷达站在雪山之间拔地而起。日喀则、阿里昆莎等一批新建和扩建的高原机场,直接顶到了边境一线。这些机场的设计标准和保障能力,远非当年简陋的临时机场可比。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现在,我们的战机从阿里昆莎机场起飞,几分钟就能抵达边境争议地区上空。过去那种飞半天才能到前线的窘境,一去不复返。我们硬生生地用钢筋水泥,把地理上的劣势,给抹平了,甚至还反超了。

如果说歼-10是吹响了反攻的号角,那歼-16和歼-20的出现,则是直接宣告了游戏规则的改变。

歼-16,被誉为“炸弹卡车”,是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它拥有巨大的航程和高达12吨的载弹量,还装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在高原上,歼-16可以挂载全套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弹药,执行长时间的巡航和打击任务。它的作战半径,足以覆盖印度北部的大部分重要目标。

而歼-20“威龙”,则是不折不扣的“王炸”。作为一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的出现,让中印空中力量的对比,瞬间拉开了代差。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到了今天,歼-20早已常态化部署在西部战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当印度的雷达操作员还在紧盯屏幕,试图从杂波中寻找目标时,我们的歼-20可能已经在他头顶的万米高空,好整以暇地喝着茶,将下方基地里每一架飞机的型号、位置都看得一清二楚。

隐身能力,意味着单方面的战场透明。 你看不见我,但我看得见你。我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起攻击,而你只能被动挨打。这就是五代机带来的碾压性优势。印度虽然紧急从法国购买了36架“阵风”战斗机,但这在成体系的歼-20和歼-16面前,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攻守之势,异也!

如今,我们再看西藏上空,那四十年的憋屈早已烟消云散。

最近西部战区的一次演习中,多架歼-16D电子战飞机与歼-20编队,在高原上空进行了实战化对抗。歼-16D负责“开路”,用强大的电子干扰压制“敌方”雷达,让整个空域变成对我们单向透明的“真空”;随后,歼-20如幽灵般切入,对关键节点进行“点穴式”打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反观印度,他们的苏-30MKI机队妥善率一直是个大问题,国产的“光辉”战斗机折腾了三十多年,至今难堪大用。他们引以为傲的S-400防空系统,在面对歼-20这种隐形目标时,探测距离和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攻不了守不住,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足足欺负了40年的中国空军

四十年前,我们是“攻不了,守不住”。我们的飞行员开着歼-6,眼睁睁看着人家的飞机在边境线上空盘旋,那种屈辱和不甘,刻骨铭心。

四十年后,我们的歼-20在喜马拉雅山巅巡航,俯瞰着整个南亚次大陆。我们的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这片天空,我们不仅守得住,更能攻得出去。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这背后,是几代航空人的艰苦奋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爆炸式增长,更是一代代高原军人,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尊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