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16日 08:00 2 cc

6月25日,观心实验室北京心理服务中心(朝阳门店)的心理咨询师张曼精心策划,携手心理咨询师崔秋、渠道经理张亮,在工作之余组织了一场与休学孩子的登山之旅。


张曼老师向在她这里接受咨询的孩子们发出邀请,在征得家长们的同意后,最终确定有三位孩子参与,他们分别是两位初中生和一位高中生。这些孩子,因休学而暂时偏离了常规的学习轨道,而此次登山,或许将成为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汲取力量的契机。以下,是张曼老师亲述的这段难忘经历。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张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萨提亚家庭系统治疗师


我是张曼,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日常便是置身咨询室中,用语言、绘画、卡牌或者一些小工具,来帮助那些休学的孩子们。这些方法有用,但有时却感觉像隔着一层薄纱,虽能“看到”问题,却很难“突破”困境。


许多孩子仿佛被困在了自己的“舒适区”里,道理他们都懂,却始终难以鼓起勇气迈出那关键的一步,看着他们迷茫无助的眼神,我心里十分焦急。


我日夜思索,有没有一种更为直观、快捷的方式,再推他们一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带孩子们去爬山。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心理咨询师崔秋(左二)、心理咨询师张曼(右一)和孩子们在香山合影留念


为什么是爬山?


真实的困难、身体的挑战以及同伴间的互助,这些在咨询室里很难被完全模拟出来,平时孩子们也缺少这样的机会。


爬山,意味着每一步都要自己坚实地迈出,每一道坡都要自己奋力地攀爬,遇到困难无法逃避,只能勇敢面对。


我期望孩子们能在真实的行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潜藏的力量,学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01

出发前的“卡牌”与内心恐惧


爬山前,我们像往常一样玩了卡牌游戏。孩子们盲抽卡牌,抽到的牌却让人心头一紧:死胡同、狰狞的魔鬼脸、血腥的画面……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抽到“死胡同”的孩子说:“完了,没路了,我害怕,只能退回去或者绕开。”


抽到“魔鬼脸”的孩子说:“太吓人了!我想打它,或者赶紧跑。”


抽到“血腥画面”的孩子反应最大,直接把牌扔开:“我不玩了!看着太难受了!” 他说得对,有时候,选择离开让自己不舒服的环境,也是一种办法。


我们要攀登的山海拔575米。出发前,很多孩子看着山,直摇头:“这么高,我肯定爬不上去”“我做不到。”


看着孩子们的反应,我深知这些卡牌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他们内心对困境的真实感受:害怕、逃避,甚至试图隔绝。


02

爬山,切身体会“我能行”


当真正开始爬山,就没有了退路。


山路不好走,有的地方陡,有的地方滑。孩子们累得气喘吁吁,汗水直流。有人不小心滑了一下,旁边的同伴会立刻伸手拉住;有人爬不动了,大家就停下来等等,互相鼓励。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没有人在旁边说教,困难就在眼前,孩子们必须自己想办法克服,或者依靠同伴的力量。


当我们爬到半山腰,大家稍作休息。我又拿出了那些卡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再看“死胡同”,之前害怕的孩子指着脚下的山路说:“谁说没路?刚才那段陡坡,我们不也爬上来了吗?实在不行,自己找条路!”


面对“魔鬼脸”,那个想打跑它的孩子说:“好像没那么吓人了。我可以躲开它,也可以试试直接面对它?或者…我能不能揭开它的面具看看后面是什么?说不定还能跟它聊聊?” 他的语气里多了点好奇和勇气。


那个扔掉“血腥画面”牌的孩子,这次平静多了。他说:“难受的东西,我不一定要一直盯着看。我可以把它放在一边,不去想它,就像爬山时,我就只看着脚下的路,一步一步走。难受的感觉还在,但我不让它影响我现在要做的事。 他学会了在情绪中划出界限,保护自己。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终于,我们成功爬到了山顶。575米的高度,被我们稳稳地踩在了脚下。孩子们累坏了,但脸上是兴奋、是自豪。他们兴奋地指着山下:“看!我们就是从那里上来的!”


那一刻,不需要我说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双脚,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坚持和同伴的帮助,真真切切地证明了:“我能行!”


山顶的风吹在脸上,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他们体验到了突破极限后的那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感。


03

登山的力量:每一步是进步


从生理角度看,登山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提升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每次登顶的成就感,能够刺激大脑的奖励系统,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


登山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隐喻: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能够顶住压力、稳步前行,就一定会取得进步,每一步都意味着自己距离登顶又近了一步,只要坚持不懈地攀登,终将登顶。


登山的每一步都会带给我们成就感,在山上,它们是脚下的石头,是沉重的呼吸,是伸过来的援手,是山顶的风景。


身体先经历了这些挑战,心灵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通过真实行动和身体感知获得的自信和领悟,更加深刻、更加扎实。


爬山,它给了孩子们一个真实体验“力量”的机会。当他们亲身经历过“跨越以为无法跨越的障碍”,那份信心会扎根在心里。


下次再遇到困难,或许他们就能想起那座山,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成功的经验,给予自己巨大力量,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当心理咨询师带休学的孩子们爬山,会发生什么?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