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十大品牌 2025年05月17日 07:30 1 cc

上面的“无量寿轮”匾,字迹与咸丰帝之笔体相同,而钤印章模糊不清,难以确认书者。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无量——不可计量之意。指空间、时间、数量之无限,亦指佛德的无限。《法华义疏》卷十:“六情不能量,故名无量:又不堕三世,名为无量;又言无空、有之量,故称无量。”

无量寿——梵语译义而成,即为阿弥陀佛之意。阿弥陀佛,梵语亦译为无量光,故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唯密教以阿弥陀佛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

《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神感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寿,与命、命根同义,故又称寿命,即指由先前所做的行为(业力)而生于此世直到死亡的持续时间,具有执持人身体之暖(即体温)和识(即心识)的作用。

“寿”与“命”之异同主要有三说:一、寿与命无别;二、以先世之业为寿,以现在之业为命;三、以一期久住为寿,以刹那暂住为命。

轮——轮回之意,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省略20多字)。

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世界,分为XXXXXXXXXX。若欲灭六道轮回之苦,则必先斩其苦因(三毒),三毒使众生流转三有(三界),不得脱离。断灭三毒,则诸苦亦断。

无量寿轮的意思是:众生勤于精进修行《无量寿经》,以求往生极乐世界。

其实,我小的时候,没有彩色照片,因而特别喜欢黑白照片,上一张,作为与上师的告别。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现在讲宗喀巴大师像前的这个释迦摩尼像,前面说了,这个有可能是雍和宫最珍贵的宝贝了。

此像为铜质鎏金,通高约1.1米,像高40厘米,头饰螺发,眉呈新月状,鼻梁挺直,神态平和,衣纹如水波状,双手置于胸前,拇指和食指扣成环形,作说法印。据说,这尊佛像是阿底峡(Atisa 982~1054)由印度背到西藏,再由西藏郡王颇罗鼐派专使进京赠与乾隆皇帝并于1745年农历9月25日奉旨供奉于雍和宫的,现佛像背光上还刻有乾隆的御制诗。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阿底峡从印度背到西藏的佛像,由西藏郡王颇罗鼐进献给乾隆皇帝。

佛龛背光处插立一个形似莲瓣的包漆木牌(背光),背光后面自右至左依次刻有汉、藏、满、蒙古四种文字款识,为正书,四种文字内容一致,详细记录着这尊佛像的来源、名称、品位、供奉的地点等。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其中汉文款日:“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奉特旨,命西藏郡王颇罗鼐将有大利益佛像请至京城供奉,颇罗鼐随与dalailama共同阅定,交钦差副都统索拜恭请于本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京具奏奉旨供奉于雍和宫掌教转轮结印释迦牟尼佛。此系释迦牟尼佛在西域文严城室罗筏城灵鹫山三处转法轮之像源流经云凡供此佛之处法教大兴。”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这种高等级的佛像,都是要装藏的,所谓装藏就是在空的佛身里面里头装东西,放书写的真言或者经卷;这尊造像的装藏是乾隆皇帝亲自写的一首诗《佛赞》,其中有几句:

佛身普遍诸大会,充满法界无穷尽,

为救世间而献身,究竟本无身可献。

如妙莲花出诸水,水与莲花无二性,

是则名为法轮,西天东土何分别。

前面说了,琺輪殿的“法轮”就来自于这首《佛赞》。当然,“法轮”这个词,本身就是佛教的一个传统典,世尊第一次给跟随它的弟子说法叫初转法轮,一共讲了三遍,叫三转法轮。但是实际上,这个殿叫“法轮殿”,极大可能是引用的《佛赞》。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关于《佛赞》在什么地方,另一种说法是写在佛像背光的后面。

哪一种说法正确,我不知道,其实,只需到雍和宫问问大lama就知道了,个人以为,写在背光里可能性较大,前面说过,背光里用四种文字记载了它的来历,也就是说,背光上面写东西是常见的事。网上有自媒体人说装藏就是在佛像里面装五谷杂粮,金银珠宝、中药材,甚至是佛舍利等,这可能性都不大。首先,在中国,佛像千千万万,但佛舍利确没有几颗,不够装的;其次,装五谷杂粮、中药材,不怕它发霉吗?再次,金银珠宝,金子主要是用来贴的,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从现在发掘的地宫看,珠宝、钱等通常也不装在佛像里而是在地宫,石函周边。佛教到了乾隆年间,已经非常规范了(宋朝曾经有人将人名写好置于佛像之中),尤其是藏传佛教,装藏都装啥是有规范的,西藏除了青稞也没啥农作物,装五谷杂粮不大可能;至于中药材,西藏地区缺医少药,所谓的藏红花可以起死回生,那都是武侠小说里的情节或者是当代卖假药的人说的。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按规矩,藏传佛教的装藏通常是在头部装六字箴言,佛身体部分装佛经,小体量的佛像(就如这尊佛像),中间部分装《金刚经》,它的字数少,能装得下,最后要封装。盘腿的地方再加上下面的座(有些是须弥座,有些不是),根据空间大小装不同的经书。乾隆是否命人把《佛赞》装到里面呢?可能性不大,乾隆是信佛之人,应该按规矩办事;而且从他命人复制的这尊佛像来看,也是将《佛赞》写到背光后面,这尊复制的佛像在避暑山庄保存。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阿底峡从印度带到西藏,再由西藏郡王颇罗鼐进献的佛像的复制品,现保存在避暑山庄的

佛像的铜质台座做工精美,上为錾饰生灵的座垫,下为连环纹等图案。莲瓣组合的立柱撑于四角,镂空透雕,中为金刚力士,两旁为金翅鸟,两只狮子各踞一方。其台座左右各有一铜质鎏金侍者,跪状。此座之下为一层木质贴金莲花台座。背光为木质漆金,满饰镂空雕刻,外为祥云卷草图案,中有七佛环绕,内圈为明镜,整个背光雕琢工细、华美。

雍和宫深度讲解(七十一)法轮殿院(10)法轮殿(5)

关于阿底峡:(可忽略)

阿底峡尊者,生于萨霍尔国(亦译萨护罗国,在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本名达哇宁波(意为月藏),法名迪班噶罗室外利扎那(意为吉祥燃灯智);「阿底峡」为梵文,意为殊胜,是西藏阿里小王加给他的尊称,藏文史籍中称他为「觉卧杰」(意为尊者)。他是古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

阿底峡尊者的父亲为小国国王。他於幼年起在金刚座寺以佛智为师出家,(下面省略200多字)

后来,绛曲沃派那措译师携带黄金去印度迎请阿底峡。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阿底峡随那措译师经尼泊尔到托林寺与绛曲沃等人相见,随即与仁钦桑布、那措译师等人在托林寺翻译经典。两年後当阿底峡准备返回印度时,仲敦巴来请他到前藏地区传法。阿底峡到前藏後讲经说法,为新建的寺院、佛像举行开光仪式,对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在下路弘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省略300多字)1054年在西藏曲水县聂塘乡圆寂後,仲敦巴成为从弟子之首。次年,仲敦巴集合众人在聂塘乡为他举行周年供,并集资修建了古朋寺以作纪念。由於正殿主供卓玛佛像,取名「卓玛拉康」,意为度母佛堂;又因坐落在聂塘地方,故又称「聂塘寺」;聂塘寺由阿底峡尊者始建,仲敦巴·嘉瓦迥乃扩建。

聂塘寺正殿前檐廊北头有两座修在地坪以下的白塔,塔刹部分露在地面,一为阿底峡尊者的衣冠塔,里面装藏有阿底峡生前穿过的鞋、帽、衣。

据《卫藏道场胜迹》记载∶在古蚌拉康内供有阿底峡的灵骨塔(为噶瓦释迦旺秋所建)。塔下有一尊名为「酷似我」的阿底峡塑像,传说这像是为阿底峡在世时造的留真塑像,像上留有尊者的指痕迹。

阿底峡尊者不仅是一位佛学大师,而且还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的绘画作品很多,最为珍贵的要算他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两幅唐卡∶一幅保存在热振寺,一幅珍藏在聂塘寺。阿底峡尊者在聂塘寺的遗物还有他生前用过的法螺和化缘钵。人们特别崇奉的是他一生形影不离的一座木塔「哲美曲登」,是用白檀香木制作的,现仍珍藏在聂塘寺卓玛拉康内的佛龛里。

阿底峡尊者圆寂以後,他的骨灰埋藏在聂塘寺前约五百米,建有坟墓和祠庙。後来阿底峡的坟墓和祠庙都已毁坏,但其骨灰罐尚存聂塘寺。

一九七八年应孟加拉国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将阿底峡骨灰及其全套著作送回孟加拉国,在其家乡达卡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

(省略500多字)

待续未完……

有意见与建议赶紧提,欢迎之至,小编将于半年后再出一篇修订版,希望里面有你们的批评与建议,小编对采纳之处会标以文字说明。

烦请收藏本文的,点个赞再走不迟。

转发的,请标明出处。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