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排行榜 2025年11月13日 12:30 1 admin

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修改《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以所谓推定违反美出口管制为由,公然要求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威胁全球企业甚至包括中企在国内都不得使用国产芯片,外界表示此举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又达到一个新高度。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这条消息不禁让人想到,去年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在某电视节目的发言,称美国不希望中国自主研发尖端芯片,这会冲击其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一个“美国不希望”就要剥夺别国的科技发展权,讲话果然很美国。

但是问题是凭什么?骆家辉为什么这么说?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忘记祖宗的骆家辉

骆家辉在美国的立足,是一代华人移民的挣扎缩影。

他的爷爷当年躲在货轮底舱偷渡到美国,落脚后只能在旧金山唐人街的餐馆后厨洗碗,每天从凌晨忙到深夜,手指泡得发皱也攒不下几个钱。

父亲接手的小餐馆,挤在两条街的夹缝里,摆着四张油腻的桌子,一家人就住在餐馆阁楼,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靠煤炉取暖。

而骆家辉从小就被美国同学嘲笑是“中国佬”,把他的午餐盒扔在地上,课本上画满丑化的黄皮肤小人。

但这些经历没打垮他,反而让他攥紧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念头。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从小学到高中,他每天比别人多学3小时英语,周末泡在图书馆啃书本,最终靠着全额奖学金敲开了耶鲁大学的大门,成了家族第一个大学生。

从耶鲁毕业后,骆家辉一头扎进政坛。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他从基层议员做起,靠着“华人面孔+本土立场”的组合,一步步往上爬,46岁时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一时成了华人圈的“励志标杆”。

2009年,奥巴马政府看中他的政治履历和族裔背景,提名他出任美国商务部长,从那开始他站到中美经贸交锋的前台。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上任不到半年,他就主导发起11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钢铁、轮胎、光伏等多个中国优势产业,最高加征35%的惩罚性关税。

最受关注的是,他亲自签署禁令,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彻底封杀华为进入美国运营商市场,哪怕当时华为已拿下多家美国电信公司的订单。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同时,他推动修订对华技术出口清单,把高端芯片、精密仪器等200多项产品列入管制目录,卡住中国企业的技术进口通道。

后来他又转任美国驻华大使,到任后不久,就选择在美国驻华使馆公开所谓的 PM2.5 数据,当时不少人质疑他此举是故意挑起中国民众对环保问题的不满。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面对中国媒体追问他如何看待自身华裔身份时,他反复强调 “我是百分百美国人”,这番表态让他被中国网民贴上了 “香蕉人” 的标签。

可就在任上,他又突然宣布辞去驻华大使职务,之后转型成了跨国商业顾问,靠着之前积累的中美人脉四处活动,不少人猜测他是在为自己谋取私利。

而他后续在中美科技领域的动作,更让人们看清了他的真实立场。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对中国芯片的封锁

2024年3月,骆家辉在CNBC《财经论谈》专访中,他毫不掩饰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明确不希望中国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会动摇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专访中,他甚至亲口承认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施压动作:“我们已经阻止荷兰阿斯麦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也切断了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对华高端芯片供应。”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这番直白表态,揭开了美国多年来对华芯片管制的冰山一角——这场限制早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已启动。

2017年起,美国商务部率先收紧对华芯片出口,18纳米以下DRAM芯片被纳入全面禁运清单,128层以上NAND闪存禁止对华销售,14纳米以下逻辑芯片更是彻底断供。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紧接着,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近百家中国半导体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美国企业与其合作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甚至限制美国院士、专家参与中国芯片团队的研发项目。

在施压盟友方面,美国动作同样密集,它以“安全合作”为名,多次约谈荷兰政府,最终迫使阿斯麦暂停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同时,美国还要求日本限制DUV光刻机出口,哪怕这种设备并非最先进,却仍是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生产的关键。

对台积电、三星等行业巨头,美国的手段更直接。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通过政治施压与市场诱惑双重作用,台积电被迫停止为华为代工高端芯片,原本已进入量产阶段的麒麟9000S芯片生产戛然而止;三星也暂停向中国供应3纳米以下高端芯片。

为构建芯片封锁圈,美国还拉拢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形成技术垄断闭环。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2022年,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法案提供527亿美元建厂补贴,明确要求接受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得在华扩大芯片产能;同时给予芯片企业25%的投资税收减免,拨款2000亿美元支持前沿芯片研发。

一系列组合拳下,华为首当其冲,5G芯片供应被彻底切断,高端手机业务一度陷入停滞。

但令美国想不到的事,他们弄的芯片封锁,先让自己的企业尝到了苦果。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惨遭反噬,中国破局

阿斯麦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光刻机市场后,2023年第二季度股价单日暴跌16%,市值蒸发超200亿欧元,订单量同比下降32%,不得不暂停部分EUV光刻机生产线。

英伟达更惨,其数据中心芯片在华市场份额从95%直接归零,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仅中国市场损失就达55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8%,原本计划推出的新一代芯片也因市场萎缩推迟发布。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高通虽未完全退出中国,但高端芯片销量持续波动,2023年在华收入同比下降12%,失去了稳定的增长引擎。

与此相反,中国芯片产业在封锁中加速突围。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中微公司自主研发的5纳米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后成功进入其供应链,性能与应用材料公司的同类产品持平,价格却低20%。

上海微电子推出的国产光刻机,虽然制程暂时落后于EUV,但能耗比阿斯麦同类型DUV光刻机低40%,成本降低30%,已满足成熟制程芯片生产需求。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华为海思更是逆势突破,推出的昇腾910CAI芯片,算力达到英伟达H100的92%,且在能效比上更具优势,已批量应用于国内AI服务器厂商。

存储芯片领域的进展同样显著。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安徽长鑫存储通过技术迭代,DRAM芯片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18%,超越美光成为全球第二大DRAM供应商,其生产的17纳米芯片已实现稳定量产,良率达到85%。

龙芯团队耗时十年研发的LoongArch自主架构,彻底摆脱对国外指令集的依赖,基于该架构的龙芯3A6000处理器,性能达到英特尔i5-10400水平,已应用于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

产业突破直接反映在出口数据上。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2023年中国芯片出口额首次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成熟制程芯片出口占比达75%,在全球成熟制程市场的份额提升至30%。

据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将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出口国。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底,国内首台电子束光刻机研制成功,精度达到0.6纳米,为未来尖端芯片研发奠定了基础。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让极力推动封锁的骆家辉处境尴尬。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里外不是人

他在华的商业咨询业务一落千丈,2024年演讲邀约数量同比减少80%,曾经争相合作的中国企业纷纷与其划清界限。

他的原籍宗族更是发布声明,将其从族谱中除名,称其“忘本逐利,损害民族利益”。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在美国政界,他同样遭受排挤,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公开批评他“对华强硬姿态不够彻底,反而让中国加速突破”,部分议员甚至质疑他的“美国忠诚度”,认为他的华人身份可能影响决策。

夹在中美之间的骆家辉,陷入了种族争议与信任危机的双重漩涡,商业价值大幅缩水,从曾经的“政坛明星”沦为争议不断的边缘人物。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结语

这场芯片领域的博弈证明,任何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他国发展的行为,最终只会激发更强的自主创新动力。

骆家辉的警告没能阻止中国前进的脚步,反而成了中国芯片产业突破的“背景音”。

参考文献

九派新闻——2024-01-04《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称不希望中国造出尖端芯片》
骆家辉警告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