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欧盟将下禁令,不许使用华为设备,不到24小时,中方5字说出后果

排行榜 2025年11月12日 22:33 1 cc

欧盟考虑下达禁令,不许使用华为相关设备,对此,中方用5个字说出后果。那么,欧盟此举究竟有何用意?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据彭博社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动用各种手段,要求欧盟成员国逐步将中国电信设备商华为与中兴通讯,排除在其移动通讯网络之外。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维尔库宁,想把2020年关于去除“高风险供应商”的文件,升级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欧盟将下禁令,不许使用华为设备,不到24小时,中方5字说出后果

简单来说,维尔库宁想让各国政府没有选择,只能按欧盟委员会定的方向走,尤其是针对所谓“有安全风险”的华为和中兴,她更是打算让成员国直接禁用。要知道,欧盟对华为的担忧可以说是讲了很多年,每次基本都是同一句话:中国公司和政府关系密切、存在安全疑虑、可能危及关键基础设施。

不过,欧洲多年调查,都没有找到实际证据。欧盟的报告里也承认,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华为或中兴设备带来安全威胁。然而,欧洲依然罔顾事实,抓着“没有证据但我们还是认为有问题”的逻辑不放。但问题是,电信设备不像普通消费品,换不换供应商、怎么换、什么时候换,这些都要看各国网络架构、成本投入、更新周期和实际情况。

说得更直接一些,欧洲电信运营商要的不是政治表态,而是稳定、便宜、好用的设备。在这一点上,华为这些年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从4G到5G,从光纤到核心网,华为设备在欧洲广泛投入使用,质量稳定、价格竞争力强。运营商心里都明白,一刀切禁用华为,意味着未来几年要投入更多的钱、更多时间、更多维护成本。而且很多设备已经是现网设备。把这些现网设备强行拔掉,不但费钱,还可能出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些年,欧盟委员会一直鼓吹要“降低华为在网络中的占比”,但真正执行最彻底的只有几个国家。比如,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甚至法国、德国,都一直采取更谨慎的态度。他们知道,一旦乱动现有网络,损失非常大,效果也可能有限。

欧盟将下禁令,不许使用华为设备,不到24小时,中方5字说出后果

就像前不久,西班牙还和华为签了一个价值1230万欧元的合同,用于更新安全系统,欧盟高官当时也跳出来指责这件事有风险,西班牙直接回怼说,合同完全合规,数据本国管控,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华为也是直接回应,称这种“没有证据就下结论”的指控既不客观,也不符合自由贸易原则。

至于这次,就在欧盟即将下禁令之际,中方回应也来了,外交部用“损人不利己”直接点中了问题核心。分析来看,这五个字不是情绪,而是现实判断。所谓“损人”,是指欧盟强行排除中国企业,只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所谓“不利己”,是指出这种做法不仅拖慢欧洲技术发展,还可能削弱自身产业竞争力,让本已疲弱的经济承受更多负担。

欧洲一些国家之前的例子已经证明这一点,瑞典在禁用华为后,运营商被迫更换大量设备,整个5G建设速度被拖慢多年。英国当年强行移除华为设备,后来官方自己承认,损失可能超过20亿英镑。而网络质量下降,也引来不少用户投诉。可以说,实际后果已经非常直白地摆在那里。

事实上,从长远看,欧盟如果把通信网络问题政治化,最后受损的是自身技术生态。现在世界通信设备商本来就不多。除了华为、中兴这些大厂外,剩下的主要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如果欧盟把竞争对手排除掉,只剩自己人参与竞争,那么技术进步反而会变慢。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创新动力就会下降,设备价格可能上涨,网络建设效率下降。

欧盟将下禁令,不许使用华为设备,不到24小时,中方5字说出后果

在这个背景下,中方的立场很明确,就是希望欧盟能坚持市场原则,不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不要让企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被当成替罪羊。中国一直强调公平竞争和开放市场。华为、中兴这些企业在欧洲合法经营多年,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投资、税收和技术支持。如果欧盟坚持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采取限制措施,实际上就是政治驱动的歧视行为。中国自然要反对,而且还会通过外交、经贸、法律等渠道表达立场,这也会给中欧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