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将于2026年初落地。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明确宣布,为回应后疫情时代个人信用修复需求,人民银行...
2025-11-02 0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提到全球金融体系,美国国债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议题,它既是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 “压舱石”,也是美元霸权得以稳固的重要支柱。
可如今,一边是美国自身不断膨胀的债务规模,截至2023年底,仅公众持有的债务就达26.2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0万亿元,),占GDP比重飙升到了97%。
另一边是中国持续减持的动作,作为美债第二大外国持有者,中国从2020年至今不断缩减持仓,即便到2024年5月仍持有7680亿美元,却仅占外国总持有量的9.6%。
这两个信号叠加,不禁让人追问:中国的抛售真能撼动美元霸权?美国债务危机的 “雷”,又会先炸在自己手里,还是波及全球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看清中国减持美债的 “真实分量”,很多人盯着 “中国持续抛售” 的新闻,就觉得美债市场要 “变天”,但数据会告诉你更客观的答案。
2024年5月中国持有的7680亿美元美债,看似数额庞大,却只占外国总持有量的9.6%,放到美国公共债务总额里,更是连3%都不到。
这个比例意味着,即便中国突然清空持仓,对美债市场的冲击也有限,毕竟美国国内实体和美联储才是 “主力军”,合计持有超过70%的总债务。
更关键的是,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也离不开美债:作为全球认可度最高的高质量抵押品,美债是中国银行满足流动性覆盖率要求、对冲风险敞口的重要工具,真要彻底 “割舍”,反而会给自身金融稳定带来压力。
所以,与其说中国减持是 “打击美债”,不如说是基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理性调整,既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也避免被美国财政风险 “牵连”。
真正让美债 “承压” 的,从来不是外部的抛售,而是美国自己埋下的 “内部隐患”。
先看债务规模的 “失控”:1980年时,美国总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还刚超30%,可到2024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已经突破122%,44年间翻了4倍。
其中公众持有的26.2万亿美元债务,更是直接反映了美国政府向市场 “借钱” 的程度,债务越高,政府每年要还的利息就越多,2023年美国仅债务利息支出就接近6000亿美元,快赶上国防预算的规模。
再看财政治理的 “混乱”:2023年8月,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直接取消了美国的AAA信用评级,理由很直白债务限谈判常年陷入政治僵局,两党为了选票互不相让,连一个稳定的中期财政框架都拿不出来。
而且美国的债务负担已经是 AAA 评级国家中位水平的2.5倍,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保支出增加、2025年后可能延续的减税政策,未来的财政赤字只会越来越大。
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直接推高了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2023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次突破4%,比2020年的低点翻了近3倍。
这不仅让政府还债压力更大,还会传导到企业和居民端,房贷利率、企业发债利率跟着上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美债风险这么大,为什么还有国家愿意持有?答案藏在美债的 “全球属性” 里。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 “无风险资产基准”,美债的高流动性和安全性,至今没有其他资产能完全替代。
各国央行需要它来稳定外汇储备,基金经理需要它来平衡投资组合,甚至国际贸易中的很多结算,最终都要通过美债市场完成。
比如欧洲的卢森堡、爱尔兰,因为是国际投资枢纽,2024年5月持有美债的规模都跻身全球前十,英国和瑞士更是长期增持,2020年到2024年间,英国投资者的持仓增幅超过50%。
即便是减持的日本,也并非 “看空美债”,更多是出于汇率管理的需要,2022年日元大幅贬值时,日本央行抛售美债换取美元,是为了稳定日元汇率,而非否定美债的价值。
不过,这种 “依赖” 也在悄悄变化:随着美国财政风险加剧,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调整持仓策略,比如沙特为了推进 “2030 愿景” 经济多元化,2020年到2024年间减持了近15%的美债。
俄罗斯则因为受制裁,持仓从105.1亿美元骤降到 4500万美元。
这些变化虽没动摇美债的地位,却释放了一个信号:美元霸权的 “信任基础”,正在被美国自身的财政失衡慢慢侵蚀。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元霸权会动摇吗?短期来看不会,美债的流动性和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仍有很强的 “惯性”。
但长期来看,美国如果不改变当前的财政路径,风险只会越积越多:持续的赤字会让债务规模继续膨胀,利息支出挤占教育、基建等民生开支,最终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
而各国对美债的 “信心流失”,会慢慢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比如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占比从2015年的2.2%提升到2024年的7%,就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对普通投资者和企业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 “渐进式风险”:不是美债突然崩盘,而是美国政府为了还债可能推出的政策。
比如通过通胀稀释债务,导致美元购买力下降;或者加征关税转嫁成本,影响全球供应链。
说到底,美国债务危机的 “解药”,不在中国的持仓里,而在美国自己的政策选择里。
如果能制定可信的中期财政计划,减少对扩张性政策的依赖,在债务上限、税收改革等议题上达成两党共识,美债还有机会重新赢得信任。
但如果继续靠 “借新还旧” 度日,忽视财政审慎的重要性,那么即便没有外部抛售,美债也会慢慢失去 “全球无风险资产” 的光环,美元霸权的根基,自然也会随之松动。
这不仅是美国的挑战,更是全球金融体系需要面对的 “十字路口”,毕竟,美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世界经济的池塘里,掀起意想不到的涟漪。
相关文章
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将于2026年初落地。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明确宣布,为回应后疫情时代个人信用修复需求,人民银行...
2025-11-02 0
“膝盖别过脚尖”这句话,快被健身房大妈念成紧箍咒了。可现实里,那些真正能把太极打出“松沉”味的老爷子,膝盖常常悄悄探出去一截,人家还天天爬香山不带喘。...
2025-11-02 0
嘴里突然冒出甜甜口水?别急着吐,那是身体在发“红包”。老拳馆里,师傅一句话把新人吓懵:练到“金津玉液”才算入门。啥意思?就是一套拳打下来,嘴里像含了块...
2025-11-02 0
最近整理阳台花草,突然想起老一辈常说“阴花不进阳宅”,以前总觉得是迷信,现在自己养了几年花,倒真琢磨出点门道。有些花看着好看好养,可放家里时间长了,人...
2025-11-02 0
特朗普政府一再求中国买美国大豆,后来有外媒说中国终于松口,同意买18万吨美国大豆,结果美方发现事情没想的那么简单,民主党还发报告说,美国这次的损失比大...
2025-11-02 0
最近村里老张忙着打听:“听说以后不许土葬了,火葬也不行,这是真的吗?”不少老人心里都在打鼓,毕竟“身后事”是人生大事。近期关于“国家全面禁止土葬火葬”...
2025-11-02 0
男子陈某与女子武某订婚,但未按约定的时间给女方送36万元彩礼。武某催促陈某尽快送彩礼,陈某告知武某其与家人发生争执后离家,并表示出自杀的想法,武某安抚...
2025-11-02 0
“她怎么越来越精? ”——北京凌晨两点,清华实验室公布2023婚恋大数据:78%的都市女生先算“情感ROI”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一句话:老派“攻心...
2025-11-0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