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IMF:中美贸易战拖累整个亚洲经济

排行榜 2025年10月23日 16:03 1 admin

尽管外部需求疲软、关税上调以及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但亚洲明年的经济增长有望超过此前预期。

IMF最新的预测显示,亚太地区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从今年的4.5%放缓至4.1%。通胀率可能保持温和。

预计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今年的4.8%放缓至4.2%,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从1.1%放缓至0.6%。印度今年仍将以6.6%的健康速度增长,在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但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6.2%。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今年的0.9%加快至1.8%。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经济体将连续第二年增长4.3%。

风险来自于中美贸易战

尽管亚洲处于全球贸易政策调整的中心,但它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今明两年的贡献率将达到约60%。贸易紧张局势带来的冲击已被以下因素所缓冲:新关税生效前的出口预增、人工智能投资强于预期、区域内持续的供应链重组以及一些国家的政策放松。

IMF:中美贸易战拖累整个亚洲经济

但这种韧性背后也隐藏着若干风险,包括关税再次上调、为避免转运而出台更多原产地规则限制、供应链进一步中断以及全球金融环境趋紧。

贸易仍然是韧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于4月份将有效关税税率提高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即使在多次暂停、达成协议和恢复之后,该税率仍然居高不下。出口商在关税实施前加快了出货量,导致第一季度的贸易激增,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有所回落。

IMF:中美贸易战拖累整个亚洲经济

除了贸易和关税政策的转变,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借鉴2018年关税的教训,生产和采购正在区域内转移,更大比例的中间产品流向(或途经)东南亚及其他枢纽。与区域贸易增长并行的,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劲周期,它促进了韩国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先进技术出口,深化了亚洲内部贸易。

许多经济体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一些经济体(尤其是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措施,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动态。这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并缓解外部需求冲击。亚洲大部分地区的金融状况也有所缓解,这反映了美元贬值、信贷利差收窄、股市估值上升以及新兴经济体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

除了短期韧性之外,历史增长引擎的减弱正在加剧不确定贸易环境的影响。老龄化正在削弱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人口红利。生产率增长正在放缓,因为投资并非总能流向最具活力的企业。此外,疫情后的创伤仍在拖累国内需求,尤其是在新兴亚洲,外部失衡加剧。此外,近期的动荡凸显了就业和其他机会的匮乏正在加剧社会压力,尤其是在机构薄弱、腐败观念普遍存在的地区。

再平衡增长

政策制定者的任务是将当前的韧性转化为强劲、持久和包容的增长,从而利用新的增长动力,更好地发挥经济潜力。

未来几个月,政策应侧重于吸收近期冲击和降低政策不确定性。鉴于许多经济体的通胀率低于目标水平,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仍然适宜。汇率灵活性应有助于吸收冲击,干预措施应仅限于无序状况,这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综合政策框架》。临时的、有针对性的财政措施可以保护最脆弱的群体,并支持有生存能力的企业。此外,包括协调一致的监管精简和改善营商环境在内的横向改革政策对于释放私营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

未来几年,政策应优先考虑确保持久增长和扩大私人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成功的再平衡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安全网来实现,这样人们就不会感到有义务进行预防性储蓄。缩减产业政策也至关重要。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紧张,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完成预售房屋有助于恢复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最终促进私人消费。

IMF:中美贸易战拖累整个亚洲经济

在整个地区,再平衡还要求各国政府修复财政状况,以抵御冲击并满足重要需求,同时避免提高私营部门的借贷成本。

资本必须流向其最具生产力的用途。IMF的分析表明,监管障碍和高额借贷已经对该地区部分地区的投资和生产力造成了压力。扩大市场化融资、深化股票和债券市场以及帮助借款人重组债务的改革,将更好地配置资本,并帮助有生存能力的企业发展。

尽管亚洲经济体相对开放,但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南亚的服务业相对封闭。IMF的分析表明,更深层次的区域一体化将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降低成本,并实现市场多元化。降低非关税壁垒,扩大贸易协定以反映服务和数字贸易日益增长的作用,以及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将吸引投资,并补充正在进行的供应链重组。

IMF:中美贸易战拖累整个亚洲经济

总而言之,韧性将持续存在,但日益加剧的逆风正在给已经受到贸易政策调整挑战的增长引擎带来压力。各国应重新平衡国内需求,强化中期财政框架,深化区域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以保持持久和包容的增长。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