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排行榜 2025年09月26日 01:24 1 cc

中美关系舞台上,谈判桌与制裁清单首次如此紧密地并列在同一天,标志着中国对美策略正经历一场静默但深刻的转变。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9月25日,就在中美两国官员在美国财政部举行技术级贸易会谈的当天。

中国商务部公布两项重磅决定:将萨罗尼克科技公司等3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同时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换言之,这就相当于一天“拉黑”了6家美企。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首先,这一精准的时间,选择透露了中国在外交博弈中愈加成熟的策略运用。

不同于以往的反制模式,中国此次行动展示了其在美国制定的博弈规则中变被动为主动的能力。

一边是美国财政部内正在进行的技术性会谈,另一边是中国商务部官网悄然发布的公告。

这种同步进行对话与反制的做法,在中国外交实践中,确实比较罕见。

当然,中国选择在这一时间点公布制裁决定,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愈加精准的博弈思维。

将反制与谈判设置在同一天进行,既避免了因时间滞后导致的信号衰减,又向美方清晰传达了中方“对话与斗争并行”的战略意志。

这种策略转变并非一时兴起。

回顾2025年4月初,中国曾一次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同时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而5月和8月,为落实中美经贸会谈共识,中方又先后暂停了相关措施。

此次9月25日的行动,是在8月12日宣布的90天暂停期过半节点上采取的新一轮措施。

换言之,我们这也是在告诉美国,要谈中国愿意谈,但如果美国要打,那么中国不仅有足够的反制措施,也随时奉陪到底。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其次,本次被我们列入清单的6家美国企业,具有高度相似的战略背景。

其中萨罗尼克科技公司作为无人水面舰艇研发企业,专注于自主海军能力建设,并参与支持美国国防部涉及台海问题的“复制者计划”。

国际海洋工程公司和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则都是海洋工程和军用舰艇制造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技术支撑体系。

中国选择的制裁目标显示出惊人的精准性。

这些企业均深度参与美国国防供应链,其业务涉及敏感技术领域,如海洋探测、无人舰艇和卫星通信等。

这种针对性打击远非泛泛的经济反制,而是旨在削弱美国对华进行前沿施压的实操能力。

从制裁手段来看,中方对不同企业采取了差异化处理。

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企业将面临禁止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以及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的限制。

而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企业,则将面临两用物项出口禁令。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自从2025年以来,中方已经多次展示出收放自如的反制艺术。

在4月大规模反制后,5月和8月,为营造对话氛围,中方先后暂停了相关措施。

而本次9月25日的行动,则是在谈判共识暂停期过半时采取的新一轮措施。

这种既展示善意又坚守原则的做法,凸显了中国在经济外交领域的成熟。

而且细究中国商务部9月25日的公告,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特点:每一项制裁决定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种基于规则的反制模式,与美方近年来对华无端制裁,搞出来的恶意法制化倾向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换言之,中国在有意识地运用美方熟悉的“规则式”博弈语言,以增强我们反制行动在国际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机制化运行,使我们的对美反制,具备了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而这种机制化运作不同于临时性、应急性的制裁声明,代表着大国博弈方式的升级。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公告中还为特殊情况下的人工申请留出了空间。

这种灵活性表明,中国的制裁并非一刀切,而是基于精确评估的分级响应。

这种法律化、机制化的反制工具,使中国能够在国际舆论场上更好地捍卫其行动的合法性,也使得‘对象国’企业有更明确的预期来调整自身行为。

最后,9月25日的事件,或许也为未来中美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那就是中美博弈正在形成一种“边谈边打、对话与反制并行”的新模式。

这种模式可能将成为未来两国互动的新常态。

中国策略的转变,体现在我们更加注重非对称性反制。

与美国全面对华竞争不同,中国的反制更加精准地瞄准美方的一些关键点和痛点。

比如本次针对涉及军工产业链的企业制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未来中美博弈可能会更多聚焦于科技和供应链领域。

从美方被制裁企业的性质来看,海洋技术、无人装备、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将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突发!中美谈判当天,中国对美国动手,一次直接“拉黑”6家美企

而且中国在9月25日展现的策略转变,或许将促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对华博弈的成本与收益。

当中国能够以精准、对等方式回应美方压力时,美国决策者将不得不考虑其行动可能引发的即时反制。

细究这六家企业的背景,它们都深度嵌入美国的国防创新体系。

换言之,中国的反制已经超越了象征性表态,转向了对美国军事科技供应链的实质性干扰。随着中美博弈深入,这种精准打击模式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也希望美国决策层能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打压中国,他们一定是得不偿失的,也希望他们重新评估其对华博弈的成本收益比。

当他们每一项挑衅都能招致精准而及时的反制时,美国或许需要考虑改变他们的无脑反华策略了。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