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谁也没想到”18岁全红婵的成长突围:从舆论漩涡到传承冠军底色

排行榜 2025年09月25日 10:42 1 admin

当18岁的全红婵身着暨南大学校服,作为新生代表接过校徽并捐赠巴黎奥运会签名队服时,这本该是属于奥运冠军的校园荣光时刻,可网络镜头却偏偏对准了她略显宽实的肩膀和圆润的脸颊,将青春期正常的身体变化曲解为“夺冠后放纵自律”,更离谱的是有人借此炒作“练不动了要退役”的谣言,这种对少年身体的苛责实在缺乏基本同理心。更令人费解的是,她凭国际级运动健将身份获得的保送资格,竟被贴上“走过场”“走后门”的标签,仿佛奥运赛场上的满分跳水都抵不过一张高考成绩单。


“谁也没想到”18岁全红婵的成长突围:从舆论漩涡到传承冠军底色

好在理性声音从未缺席。《解放日报》直接发声暗讽“退不退队是她的事,外人何必指手画脚”,一针见血点破舆论越界的本质。懂行的网友更清楚,16到18岁的“发育关”是女性跳水运动员的必经之路,体重与身形的微妙变化会影响入水姿态,却绝非“不自律”的证据,当年伏明霞、郭晶晶都曾经历过类似阶段,最终靠科学训练完成突破。这种将专业成长问题简化为道德批判的言论,本质上是对竞技体育规律的无知。


“谁也没想到”18岁全红婵的成长突围:从舆论漩涡到传承冠军底色

面对这场无妄之灾,全红婵没发长篇声明辩解,却用社交账号简介写下18字“战书”:“好好好,那咋了,你啰嗦了,如何呢,又能怎,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没有委屈示弱,也没有愤怒指责,这种带着点倔强与幽默的回应,恰恰是18岁少年最真实的模样——不懂得迎合外界期待,却牢牢守住了自我边界,这份通透比刻意营造的“完美人设”更动人。


镜头之外的她,从未被争议打乱节奏。社交平台上,她大方分享训练后大汗淋漓的自拍,汗水顺着发梢滴落的模样透着蓬勃生命力;也会晒出和队友的搞怪合照,对着镜头做鬼脸的样子和普通少女别无二致;偶尔还会吐槽体能训练的枯燥,字里行间满是真实的烟火气。这些碎片让我们看清,奥运冠军的光环下,她终究是个需要释放情绪、享受青春的孩子,而非供人审视的“完美标本”。


“谁也没想到”18岁全红婵的成长突围:从舆论漩涡到传承冠军底色

在学业与训练的平衡上,暨南大学给出了最温暖的支撑。学校明确回应其保送流程完全合规,还量身定制了最长8年的弹性学制,线上课程可随时补修,比赛成绩更能折算学分。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更是亲自上阵,结合自身“体教结合”的经历帮她规划阶段目标,从运动生物力学到体育心理学,让专业课程与跳水事业形成互补而非冲突。正如教授那句幽默回应:“我们怕课程赶不上她的跳台节奏”,这份包容恰恰是对人才最珍贵的尊重。


全红婵的遭遇,早已刻着前辈的影子。二十年前的郭晶晶,也曾在舆论漩涡中挣扎:有人嘲讽她“脸太圆像福娃”,有人因恋情曝光对她围追堵截,连发型衣着都能成为攻击靶点。但郭晶晶选择用沉默与实力回应,北京奥运会包揽两枚金牌的壮举,让所有质疑声都成了背景音。退役后她更拒绝娱乐圈浮躁,远赴英国啃下全英文体育管理教材,从观摩东京奥运会到如今担任跳水裁判长,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坚定,这种“用实力说话”的底气,正是冠军精神的内核。


如今的全红婵,正踏着前辈的足迹稳步前行。暨南大学迎新现场,站在C位的她略显腼腆,双手拘谨地放在身前,可眼神里的认真藏不住半分闪躲。在新生展板上,她一笔一划写下“好好训练,好好读书”的愿望,没有豪言壮语,却字字透着笃定——这是她对赛场的承诺,也是对校园的敬畏。从跳台到课堂,身份的拓展从未动摇她的核心节奏,这种专注恰恰是对抗外界噪音的最佳武器。


从郭晶晶到全红婵,两代“跳水女王”跨越二十年的默契,勾勒出中国运动员最动人的精神传承。他们或许面临着不同的舆论环境——前者被紧盯私生活,后者连青春期发育都要被放大审视,但始终坚守着同一条准则:屏蔽杂音,专注自我。这份不卑不亢的坚韧,这份对专业的极致追求,远比金牌更能定义“中国冠军”的底色。


“谁也没想到”18岁全红婵的成长突围:从舆论漩涡到传承冠军底色

18岁的全红婵,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成长答案。她不迎合、不辩解,在跳台上保持热爱,在校园里保持真诚,在舆论中保持清醒。这样的少年,值得我们放下放大镜,给予更多尊重与期待。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