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排行榜 2025年09月04日 03:09 2 admin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而除了杨靖宇本人的英勇事迹,他的后人也是为国家尽心尽力。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他的妻子至死不知丈夫牺牲的真相,儿子在铁路岗位默默奉献至生命终点,五个孙辈在平凡中延续着英雄血脉。

1928年深秋,杨靖宇最后一次回到河南确山老家,彼时的他已是豫南特委书记,带领农民运动搞得风生水起。

妻子郭莲抱着刚满月的二女儿,躲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这个被日军烧毁过三次的农家院里,连张像样的床铺都没有,但郭莲坚持把家里唯一完整的门板拆下来,给丈夫搭了张睡觉的床。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爹说要去干大事,让娘在家照顾好弟弟妹妹。"78岁的马继志至今记得父亲马从云临终前的话,1929年6月,杨靖宇告别妻儿前往东北,化名张贯一开始地下工作。

谁也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成永诀,1940年2月23日,这位身高1米92的抗联总司令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孤身战斗至最后一刻,胃里只剩草根棉絮。

而远在河南的郭莲,直到1944年因保护丈夫照片被日军活埋前,始终相信丈夫还活着。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日军在杨靖宇牺牲后展现的残暴令人发指,他们不仅割下英雄头颅示众,更将遗体解剖查看这个"断粮五天"的汉子如何存活。

当医生洪宝源剖开杨靖宇胃部,发现里面全是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时,这个日本军医当场痛哭失声。

但更残酷的迫害发生在杨家,1944年9月13日,日军为逼问杨靖宇下落,将郭莲按进粪坑,她爬出来时浑身溃烂,三个月后含恨而终。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娘走前把照片塞给我,说等红军回来就认爹。"马从云的大姐马锦云回忆,那张被缝在棉袄夹层的照片,成了兄妹俩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949年河南解放后,兄妹拿着照片四处打听,直到1953年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父亲遗体,才确信那个"马尚德"就是他们苦等16年的父亲。

杨靖宇的五个子女全部选择低调生活,长子马从云1958年进入郑州铁路局材料厂,每天与钢材打交道。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1964年出差途中突发胃出血,他硬是坚持到设备检修完毕才去医院,最终因延误治疗去世,年仅37岁。临终前他叮嘱妻子:"咱是烈属,但别给组织添麻烦。"

如今在郑州铁路局档案室,还保存着马从云的工作日志,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3月12日,验收鞍钢钢材800吨,发现3捆表面锈蚀需复检""6月5日,协调解决武钢无缝钢管运输超载问题"。

这些琐碎的工作细节,正是杨靖宇后代们"在平凡中坚守"的真实写照,2019年,杨靖宇曾孙马铖明放弃天津大学保研机会,主动申请到爷爷战斗过的靖宇县保安村当村官。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这个90后小伙的第一项任务,是帮村民推销滞销的木耳,他带着样品跑遍长春批发市场,三个月卖出20吨产品。

"爷爷当年在雪地里啃树皮,现在我们至少能吃上热乎饭。"马铖明笑着展示手机里的销售数据,背后是村民们盖新房的照片。

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马靖宇的孙子马继志每周都要给学员讲抗联故事,有次讲到日军解剖父亲遗体时,台下日本留学生集体起立鞠躬。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这个场景让马继志想起爷爷日记里的句话:"革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的选择。"

2025年暑期,200多名青少年在靖宇县抗联密营遗址开展研学活动,当孩子们听说杨靖宇胃里只有棉絮时,12岁的李晓明突然提问:"如果饿到吃草根,为什么还要继续打仗?"

带队的马继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他们重走抗联小道,在零下15度的雪地里行军两小时后,孩子们终于明白,有些信念,比生命更重要。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这种精神传承正在产生现实影响,马继志的儿子马铖明在扶贫工作中创新"木耳+电商"模式,帮助200多户村民脱贫,女儿马锦云在确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用20年时间教会200多名听障儿童说话。

2023年,日本右翼势力再次炒作"杨靖宇是苏联间谍"的谣言,85岁的方绣云,也就是马从云遗孀,拿出珍藏的桦树皮,在郑州街头举办露天展览。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布满裂痕的树皮上,密密麻麻贴着抗联老战士的证言:"1938年冬,杨司令把最后半袋炒面分给伤员""1940年1月,他在濛江冰窟窿里救出三名朝鲜族儿童"。

这些带着弹孔和血迹的证物,与日本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甲级战犯形成刺眼对比,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杨靖宇用过的马鞍与日军军刀并列展出,锈迹斑斑的金属无声诉说着,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这种精神正在新生代身上延续,马继志的侄子马继民,作为"杨靖宇精神宣讲团"最年轻的成员,2024年自驾重走抗联路5000公里,收集到137件抗战文物。

在长白山密营遗址,他发现当年抗联战士刻在树上的"打倒日寇"四个字,如今已长成碗口粗的树瘤。"这些伤疤就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马继民抚摸着树瘤说道。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2025年9月3日,杨靖宇牺牲85周年纪念日当天,马继志的曾孙女马晓月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在靖宇县烈士陵园敬献花篮。

这个戴着红领巾的10岁女孩,书包里总装着爷爷编写的《抗联故事集》,最近她正和同学制作"杨靖宇知识卡",准备在社区活动中分享。

如今在河南与吉林交界的群山中,杨靖宇当年创建的抗联密营遗址已长成茂密森林,每到清明,总有游客在刻着"民族脊梁"的巨石前驻足。

杨靖宇后人现状:妻被日军迫害致死,儿37岁因公殉职,留下5子女

他们或许不知道,这块石头的原料采自杨靖宇牺牲地濛江县,当山风吹过林海,松涛声与抗联军歌的旋律交织,仿佛在诉说,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因为总有人愿意做新时代的"杨靖宇"。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2025-06-05,求是网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