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国台办预言成真?国民党罢免顺利过关,朱立伦宣布交棒,国民党新主席人选已确定?

排行榜 2025年08月28日 05:53 2 cc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8月23日,台湾地区第二轮大罢免投票拉开帷幕。这场由民进党幕后操盘、以“民间团体”外衣包装的政治行动,原本被寄予厚望,目标直指蓝营立法院席次,誓要掀起一场席卷国民党的“清洗风暴”。可谁能想到,最终的结局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罢免案一地鸡毛,国民党不仅全员过关,还顺势迎来权力交接的节点。不得不说,国台办此前的断言,再次在现实中被印证,民进党算盘打得啪啪响,结果却是自讨没趣。

国台办预言成真?国民党罢免顺利过关,朱立伦宣布交棒,国民党新主席人选已确定?


两轮罢免,32个案子,蓝营一席未失。7月26日的第一轮,24位国民党民意代表如鱼得水,轻松过关。8月23日的第二轮,7席再次稳如泰山,没有一个人被拉下马。数据不会骗人,罗明才47038张同意罢免票,对阵90924张不同意票,林思铭33813比76239,颜宽恒54396比98809……没有任何一席出现“险胜”,反倒都是“碾压”级别的胜利。反罢阵营的表现,比岛内外许多分析人士预期的还要强势。这种局面,简直就是让民进党的操作团队集体面瘫。

与此同时,核三延役公投也没掀起多大水花。表面上同意票高达433.6万,远超不同意票151万,甚至在绿营大本营都能取得压倒性优势,但投票率依旧卡在25%的门槛外,公投自动作废。这种“高票低效”的戏码,折射出岛内民众对政治操作的普遍冷感。民进党想利用罢免和公投双管齐下,结果两头落空,反倒让蓝营稳住阵脚,一举化被动为主动。

事件的本质,不止于一场罢免的成败。民进党曾经在岛内一度攻势如潮,掌控议事规则,调度媒体资源,发动外围团体冲锋陷阵。罢免案之初,岛内不少观察家认为,国民党高层反应迟钝,动员缓慢,可能会吃大亏。可事实证明,选民并不买账。台面上的“罢免牌”,实则是民进党无法正面赢下选举的无奈选择。罢免门槛设得极高,既要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还要超过选区总选民的四分之一。这样双保险之下,除非蓝营支持者集体“睡着”,否则要想撬动一席都难。民进党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岛内社会的“政治疲劳”。

更让人玩味的是,罢免投票的低参与度,恰恰暴露了民进党策略的尴尬。岛内选民早已厌倦了这种“以罢代选”的政治游戏。罢免案成了小圈子自嗨,广大民众用脚投票,对政治操弄投以冷漠。民进党原想借罢免之手推动立法机构格局洗牌,结果不仅没能突破防线,反而让蓝营凝聚起更大的向心力。

国台办发言人在罢免案过程中曾多次表态,直言“民进党的政治操弄不得人心”,这种话在岛内绿营媒体中往往被当成“大陆干预台湾事务”的口实。但这一次,事实狠狠地打了脸。民进党策划的罢免案,不但没有激起选民共鸣,反倒成为民众反感政治斗争、渴望社会安定的集体宣泄口。选民用实际行动告诉民进党,这种“政治内耗”已经让他们心生厌倦。

罢免案尘埃落定,蓝营迎来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站在聚光灯下,宣布自己不会再继续参选,将党主席一职交由新人接棒。他点名卢秀燕,希望这位台中市长能够承担起国民党重回执政的重任。在这场权力的“传递棒”中,朱立伦表现得格外“体面”,既有自我退让的姿态,也有为党谋局的考虑。但卢秀燕的反应却耐人寻味,她以“最困难的时候妈妈要留在家”为由,婉拒了朱立伦的“钦点”。这样的回应,既有政治智慧,也有个人考量,更有对党内公平竞争机制的维护。

卢秀燕的犹豫,绝非空穴来风。台湾政坛前车之鉴比比皆是。韩国瑜当年高调参选,结果市政、党务两头吃力,最终不但败选,还丢了高雄市长的帽子。卢秀燕深谙此道。她如果接任国民党主席,短期内固然风光,长期看却可能成为2028年挑战赖清德的“靶子”,届时不但要面对民进党全力围剿,还要扛住党内各路山头的压力。台中市政与党务的平衡,是一道难题。权力的诱惑固然大,代价也不小。

国台办预言成真?国民党罢免顺利过关,朱立伦宣布交棒,国民党新主席人选已确定?


岛内媒体对此看得门清。无论是“联合早报”还是《中国时报》,都把卢秀燕视作蓝营最有竞争力的党魁人选。民调数据、个人履历,她样样领先。但正因为她的分量太重,一旦参选党主席,必然成为众矢之的。蓝营内部也有人担心,“钦定”参选会让公平竞选机制形同虚设,党内团结反而被削弱。朱立伦的公开“喊话”,更像是把“压力球”踢给了卢秀燕。如果她应允,未来三年将步步惊心;如果她拒绝,党内不少基层或许难以释怀,对她2028年再度冲击大位也未必有利。

权力的转移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停滞。国民党已经启动新一届党主席选举程序,时间表一切照旧。9月1日到5日领表,4日至5日登记,9日公布候选人名单,10月4日至17日拉票,18日投票,11月1日全代会交接。张亚中、卓伯源、郑丽文等一众实力派已经宣布参选。蓝营这场内部角逐,既是党内新陈代谢的加速器,也是蓝色阵营能否再度壮大的试金石。

民进党方面,赖清德的表现则有些“自说自话”。面对罢免案全线溃败,他在讲话中避而不谈“失败”,反而大谈金门战役67周年,继续“抗中保台”的老调重弹。嘴上说要“朝野团结”,实际动作却是继续打压在野党,亲美媚日,抗陆到底。行政机构所谓“改组”,不过是卓荣泰继续连任,换汤不换药。徐国勇出任民进党秘书长,被外界解读为“战斗到最后”的信号。赖清德的“团结”只是一句漂亮话,实则“分化”与“对抗”才是主旋律。

罢免案的失败,重创了赖清德的权威。民进党内部的英系、苏系等非赖派系,必然不会坐视不理。赖清德未辞党主席,反而表现得“死硬到底”,可一旦2026年县市长选举再失利,他被党内山头赶下台只是时间问题。蓝营士气大振,绿营内部暗流涌动,台海政坛的这盘棋,还远未到终局。

国台办预言成真?国民党罢免顺利过关,朱立伦宣布交棒,国民党新主席人选已确定?


这场罢免案,是岛内政治的一次“压力测试”。民进党以为自己还能像过去那样操纵民意,结果却被选民用冷漠与理性回击。国民党守住了基本盘,顺势完成权力转移。朱立伦宣布交棒,蓝营新秀崭露头角,岛内政治格局悄然生变。谁能读懂这背后的社会心理,谁才有可能主导台湾的下一个十年。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