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刚从阿拉斯加回国,普京态度变了,乌克兰嗅到危险信号,外媒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排行榜 2025年08月21日 17:51 1 cc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媒就俄乌问题接连追问中方立场,发言人毛宁作出回应。

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军事基地见面,这是美俄领导人四年来首次面对面接触。原定90分钟的“一对一”会谈,临时改为“三对三”,实际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超时近一倍。

从阿拉斯加回国后,普京的态度出现明显变化。过去对与泽连斯基直接会面一直态度谨慎,如今却主动提议在莫斯科见面。这一提议经特朗普转达给乌克兰和欧洲后,被泽连斯基明确拒绝。

瑞士和匈牙利都表现出承办这场会面的意愿。瑞士外长明确表示,若普京参会,将给予其豁免权,不执行国际刑事法院对他的逮捕令,要知道瑞士是该法院缔约国。匈牙利也在积极争取,只是尚未有最终结果。

特朗普的立场转变更显突出。此前公开场合提到普京,常以“麻烦制造者”相称,言语间充满火药味。与普京见面后,态度来了个90度大转弯。他在描述会面时说,两人从飞机上走下来时,彼此间有种“温暖”的感觉,言语间满是示好。

刚从阿拉斯加回国,普京态度变了,乌克兰嗅到危险信号,外媒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8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先见泽连斯基,随后与欧洲领导人举行多方会谈。会议中途,他特意中断去和普京通了40分钟电话,还说“不能在欧洲人面前打,那样对普京不尊重”。

挂断电话后,特朗普告诉在场人员,普京同意与泽连斯基会晤。8月19日,他又直言克里米亚回归乌克兰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均不可能”,还称美国不会派地面部队入乌。

这番话让乌克兰和欧洲一头雾水,难道意味着乌克兰不仅要失地,还得不到安全保障?可特朗普紧接着说英法德愿意向乌克兰派遣部队,这让英法德三国满脸疑惑——自己怎么不知道有这回事。

8月19日,英媒《泰晤士报》报道,英法向乌克兰派遣数千名士兵保护关键城市、港口和基础设施的计划,实施可能性不大。

特朗普反复强调“不派地面部队入乌”,还说“这一点我可以保证”。这跟他去年竞选时“不让美军卷入海外冲突”的核心承诺相呼应,显然是在给国内选民吃定心丸。

他提到“欧洲国家同意给乌克兰类似北约的保护”,看似把责任推给欧洲,实则是在为自己找台阶——既不用美军冒险,又能维持对乌克兰局势的影响力,算盘打得很精。

普京主动提议会面,背后藏着对安全利益的算计。过去俄罗斯对与乌克兰直接会面态度谨慎,即便有风声,也很少由普京亲自表态。这次刚跟特朗普通完电话就提出会面,而且地点选在莫斯科,明眼人都知道泽连斯基不可能去,这跟让普京去基辅没区别。

普京这么做,一是探探乌克兰和西方的底,二是向特朗普传递信号——不是俄罗斯不想停火,而是乌克兰不给机会,把俄乌冲突不能停火的责任推到泽连斯基身上。

刚从阿拉斯加回国,普京态度变了,乌克兰嗅到危险信号,外媒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美俄领导人态度变化,让外媒把目光投向中国。8月18日和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国记者连续两天追问同一个问题:中国是否愿意成为乌克兰安全的“保障者”?

这个问题的由来,跟欧洲的构想和普京此前的提议有关。欧洲方面,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提出,停战后欧美需要保障乌克兰未来的安全。马克龙甚至说“欧洲可以在战后派出几十万兵力,组成联军入驻乌克兰”。这个计划正在欧洲内部讨论,意大利和德国目前不愿意出兵。

美国方面,8月19日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不会出动任何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

而普京今年3月回应欧洲战后驻军乌克兰问题时曾说:“俄罗斯只能接受由中国等非西方国家驻军乌克兰。”正因为有这个提议,外媒才接连向中国发问。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很有章法。8月18日,她说“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促和”。8月19日,她表示“这是一个预设性的问题”。

毛宁的回应很高明,既没直接拒绝,也没答应对乌克兰提供保障。毕竟,目前普京和泽连斯基都没有在外交层面正式邀请中国担任安全保障者。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始终站在劝和促谈的位置上。提出的和平倡议在国际上得到不少认可,这种影响力让西方坐不住。

要是中国应了外媒的提问,就等于把自己缠进俄乌的安全承诺里,中立立场可能会受影响;要是直接拒绝,说不定会被扣上“不愿为和平出力”的帽子。

刚从阿拉斯加回国,普京态度变了,乌克兰嗅到危险信号,外媒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中国做的事也实实在在。截至目前,已向乌克兰提供超12万吨人道主义援助,还邀请中外学者、前政要举行多次俄乌问题研讨会,搭建民间沟通的桥梁。这些促和举动,比空泛的“安全承诺”实在得多。

如今五常国家中,只有中国还没正式入局,立场始终稳得住。特朗普把话挑明,普京抛出提议又划定红线,美俄各自提出条件却留了协商空间。不管他们态度怎么变,中国坚持“促和”的目标从没动摇过。

接下来,俄乌局势会如何发展,各方又会有哪些新动作,值得持续关注。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