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公司聚餐没叫我,我没理会,回家关机睡觉,隔天开机一看99+信息

排行榜 2025年08月12日 02:33 2 admin

下午五点四十七分,距离下班还有十三分钟。

公司聚餐没叫我,我没理会,回家关机睡觉,隔天开机一看99+信息

我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能捕捉到一些模糊的音节,像“老码头”、“包厢”、“一定到”之类的词语碎片。

“老码头”我知道,公司附近一家以河鲜闻名的餐厅,人均不菲,通常只有在庆祝项目成功或是招待重要客户时,张伟才会大方地选择那里。

我低下头,继续修改设计图上的一个细节。

六点整,下班的铃声没有响起,我们公司没有这种东西。但所有人的动作,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快进”键。

晓雯“啪”地一声合上笔记本电脑,那声音清脆得有些刻意。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巧的化妆包,走向洗手间。王工则迅速地关掉显示器,拿起椅背上的外套,一边穿,一边朝张伟的办公室门口凑过去。

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低声交谈,脸上带着一种即将参加某种盛会的、心照不宣的轻松。

没有人看我。

或者说,他们的目光会有意无意地绕开我所在的这个角落,像溪水流过一块顽固的石头。

我没有动。

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屏幕。屏幕上,那根被我修改了无数次的线条,安静地躺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完美。

我把文件保存,命名,归档。然后清理桌面,将散落的铅笔一支支收进笔筒,把喝空了的水杯拿去茶水间清洗。

茶水间里没有人。饮水机里的水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像是这栋大楼疲惫的叹息。

我洗干净杯子,用纸巾一点一点擦干,看着水渍在白色的纸巾上洇开,变成一片片不规则的灰色地图。

当我回到座位时,办公室里已经空了一大半。剩下的人也都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张伟的办公室门开了,他走了出来,手里拿着车钥匙,在指尖上转着圈。他环视了一圈,目光从我的头顶上掠过,落在了正要出门的几个人身上。

“都快点啊,别让客户等久了。”他的声音不大,但足够让办公室里剩下的人都听到。

客户?

原来是招待客户。

我心里某个地方,一块悬着的小石头,轻轻地落了地。虽然,它原本也没有悬得多高。

我关上电脑。屏幕暗下去,映出我自己的脸。一张平静的、没什么表情的脸。

我背上双肩包,走出办公楼。

傍晚的城市,正被一层温暖的橘色光晕包裹着。车流像一条条发光的河流,无声地涌动。风里带着路边烧烤摊飘来的孜然和辣椒混合的香气,还有一点雨后泥土的味道。

很早之前,我似乎也曾是那些奔赴热闹的人群中的一员。那时候,我还不习惯一个人吃饭,总觉得那是一种很明确的“不合群”的标志。

但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比起在嘈杂的人声和油腻的菜肴中努力寻找话题,我更享受一个人走在回家路上的这段时光。

地铁站里人潮汹涌,每个人都面无表情,朝着各自的方向匆匆赶路。我挤进车厢,找了个角落站着。车厢晃动,玻璃窗上倒映出无数疲惫而模糊的面孔。

我掏出手机,屏幕亮起。

没有未读消息。

没有未接来电。

干净得像一块刚被擦拭过的玻璃。

我滑动屏幕,点开一个读书软件,继续看那本讲宇宙起源的科普书。看到“大爆炸”那一章,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一个奇点,包含了所有的物质和时空,然后在一瞬间,爆发,膨胀,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

这算不算宇宙最初的、也是最盛大的一场“聚餐”?

我回到家,打开门,一股熟悉的、混杂着旧书和绿植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我的猫,“奇点”,一只黑色的玄猫,迈着优雅的步子从卧室走出来,用头蹭了蹭我的裤腿,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这声音,比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都让我感到安宁。

我换下沾满外部世界尘埃的衣服,穿上舒适的棉质家居服。走进厨房,打开冰箱。

冰箱里有昨天买的番茄,一小块牛肉,还有几个鸡蛋。足够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我把牛肉切成薄片,用酱油和淀粉腌制。番茄切块,葱姜切末。开火,倒油,油热后,下葱姜爆香。香味“滋啦”一声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我喜欢这个过程。每一个步骤,每一种食材,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它们会按照我的意愿,组合成我想要的样子,不会有意外,也不会有“惊喜”。

把炒好的番茄牛肉盖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再煎一个溏心蛋,蛋黄要恰到好处的流质。

我把这碗饭端到客厅的小茶几上,打开投影仪,白色的墙壁上立刻出现了一部老电影的画面。

吃饭的时候,手机就放在旁边的沙发上。它偶尔会亮一下,是一些新闻推送,或者垃圾短信。

我没有理会。

吃完饭,洗了碗。我坐在地毯上,靠着沙发,“奇点”跳上我的膝盖,蜷成一团。我一边抚摸着它光滑的皮毛,一边看着电影。

电影里的主角正在经历一场人生的重大变故。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一个人开着车在公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

他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直接扔出了窗外。

手机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消失在路边的荒草丛中。

我看着这个画面,忽然也产生了一点冲动。

我拿起自己的手机,摩挲着它冰凉光滑的表面。

我当然不会把它扔掉。

但我可以关掉它。

我长按着侧面的电源键,屏幕上跳出“关机”和“重启”的选项。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屏幕暗了下去。

世界清净了。

这一晚,我睡得很好。没有做梦,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明亮的光斑。

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给“奇点”准备猫粮和水。然后给自己煮了一杯咖啡。

浓郁的香气在房间里飘散。

我端着咖啡,坐在沙发上,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然后,我拿起了手机。

开机。

熟悉的开机动画过后,屏幕亮起。

紧接着,我的手腕开始剧烈震动。

手机的顶部,通知栏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条接一条的信息疯狂地涌了进来。

微信的图标上,出现了一个鲜红的“99+”。

短信的图标上,显示着“20条新信息”。

通话记录里,一排排的未接来电,红得触目惊心。

我的心脏,在那一瞬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与情绪无关。就像你走在路上,突然一辆车在你身边急刹车,你会被吓一跳,哪怕你毫发无伤。

我深吸了一口气,咖啡的香气似乎也变得稀薄了。

我点开了微信。

无数的对话框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带着红色的数字角标。

我从最上面的一个开始看。

是晓雯,时间是昨晚七点半。

“前辈,你怎么没来呀?”

“张经理问我你到哪了,我说不知道。”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耽搁了?”

我向下滑动。

是王工,时间是昨晚八点。

“小陈,看到速回电话!”

“十万火急!”

是行政部的Linda,一个平时和我几乎没什么工作交集的同事。

“陈,你在哪?张伟快急疯了。”

“看到消息联系我,或者直接来老码头,天字一号包厢。”

然后,是张伟。

他的头像是一个卡通的、握着拳头说“加油”的超人。此刻看起来,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滑稽感。

他的信息是从昨晚八点十五分开始的。

“在哪?”

“为什么不接电话?”

“看到没有?回话!”

“小陈,我知道你可能对聚餐安排有想法,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客户点名要见你。”

客户?

昨晚不是说招待客户吗?我以为是那种常规的应酬。

我继续往下看。

张伟的信息,像是一场逐渐升级的风暴。

“‘星光’项目的陈总,临时提前一天到的,就为了听最终方案的汇报。他指名道姓,要你本人亲自讲。”

“我给他看了之前的版本,他很不满意,说那不是他想要的。”

“他说他要看最终的交互模型,就是你加密放在服务器上的那个。”

“密码是什么?你快告诉我!”

“人呢?”

“你搞什么?这是要毁了整个项目吗?”

“接电话!!”

最后一条信息,是今天凌晨一点半发的。

“你明天要是还不到公司,就永远不用来了。”

信息之间,夹杂着十几个未接语音通话的提示。

我放下手机,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

咖啡已经凉了,入口有些发苦。

“星光”项目。

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脑海中一扇尘封的门。

过去三个月,我几乎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个项目上。

那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方案,更像是我一手搭建起来的一个精密的建筑。

我记得为了一个数据可视化模块的最优呈现方式,我和张伟在会议上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

他想要用市面上最常见的那种饼状图,简单,直观,不容易出错。

“客户要的不是炫技,小陈,”他当时靠在椅背上,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对我说,“他们要的是看得懂,是安全感。你搞得那么复杂,万一到时候系统卡顿,或者数据出错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个模块的核心,就是要展示不同数据维度之间的动态关联性,”我坚持道,“用传统的图表,会丢失掉至少百分之四十的信息深度。至于卡顿和出错,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硬件支持,我可以保证它的稳定性。”

“我不同意,”张伟斩钉截铁地说,“就用我说的方案。出了问题,我负责。”

那次争论,最后以我的妥协告终。

或者说,是表面上的妥协。

我在提交给张伟的版本里,用了他指定的方案。但是在服务器的根目录下,我保留了另外一个版本,一个完全按照我的设想构建的版本。

那个版本,拥有一个独立的、动态的交互模型。用户可以像玩一个高自由度的沙盒游戏一样,在里面拖拽、组合、拆分数据,从任何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去观察这个项目的全貌。

为了这个模型,我自学了两种新的编程语言,重写了底层的算法。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我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回家倒头就睡,梦里都是一行行的代码。

这个模型,是我的心血,也是我的底牌。

我给它设置了一道复杂的密码。那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或字母,而是一句诗,一句出自一本非常冷门的科幻小说的诗。

我知道,除了我,没有人能打开它。

我以为,它会像一颗被深埋地下的时间胶囊,永远不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我拿起手机,开始看那些未接来电。

张伟,晓雯,王工,Linda,甚至还有几个其他部门不太熟的同事。

他们像一群焦急的信使,拼命地敲打着一座已经关上了城门的城市。

而我,就是那个下令关上城门的守城人。

我把手机扔回沙发,起身走进卧室,打开衣柜。

今天,该穿哪一件衣服去公司?

是穿那件显得比较温和的米色针织衫,还是穿那件看起来更干练的黑色衬衫?

我最终选择了一件最普通的白色T恤,和一条牛仔裤。

就像平常任何一个去上班的日子一样。

我没有急着出门。

我慢条斯理地吃完了我的早餐,给“奇点”换了新的猫砂,甚至还给窗台上的那盆绿萝浇了水。

当我终于决定出门的时候,时间已经指向了九点半。

我知道,我迟到了。

但我也知道,今天,整个公司都会等我。

走进办公楼大堂的时候,前台的女孩用一种混杂着好奇和敬畏的眼神看着我。

电梯门打开,里面站着几个其他公司的职员,他们正在讨论着天气和股票。看到我进去,他们的谈话声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电梯的镜面墙壁上,映出我的脸。

还是那张平静的、没什么表情的脸。

但我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电梯在我的楼层停下。“叮”的一声,门开了。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但没有人工作。他们的显示器亮着,但屏幕上的内容,似乎都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画面。

所有人的目光,在我走出电梯的那一刻,都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齐刷刷地投向了我。

那目光里,有惊讶,有探寻,有责备,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晓雯的嘴巴张成了“O”型,手里的护手霜盖子掉在了地上,滚出很远。

王工扶了扶他的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

我的目光,穿过人群,直接落在了张伟的办公室门口。

那扇磨砂玻璃门紧闭着。

我能感觉到,门后面,有人。

我迈开步子,朝着我的工位走去。

我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嗒,嗒,嗒。”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所有人的心弦上。

就在我即将走到座位上时,张伟办公室的门,猛地被拉开了。

张伟站在门口,他的脸色很不好看。眼下有浓重的黑眼圈,头发也有些凌乱,白衬衫的领口皱巴巴的。

他看起来,像是一夜没睡。

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人。一个穿着高级定制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锐利,正隔着一段距离,审视着我。

这个人,我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他就是“星光”项目的负责人,陈总。我在项目的资料里,看过无数次他的照片。

张伟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他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你来了。”

我没有看他。

我走到自己的座位前,放下背包,打开电脑。

主机发出的轻微嗡鸣声,打破了办公室里凝固的空气。

“小陈,”张伟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压抑着的火气,“陈总在这里,你……”

“等一下。”我打断了他。

我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电脑屏幕。

我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来进入我的工作状态。就像一个准备上场的外科医生,需要戴上他的手套,拿起他的手术刀。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我能感觉到,张伟和陈总的目光,像两盏探照灯,牢牢地锁定在我的背上。

电脑开机,进入桌面。

我熟练地打开了几个软件,连接上公司的内部服务器。

然后,我站起身,转向了张伟和陈总。

“会议室,还是在这里?”我问。

我的声音很平静,就像在问“午饭吃米饭还是面条”一样。

陈总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就在这里吧,”他说,“我喜欢直接一点。”

他的目光,扫过我办公桌上那个小小的、黑色的猫咪摆件。

“我也喜欢猫。”他补充了一句。

张伟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他大概没有想到,这位以挑剔和严谨著称的客户,会对我表现出如此……友善的态度。

“好。”我点点头。

我拉过一把椅子,请陈总坐下。然后,我把我的显示器,转向了他。

张-伟-尴尬地站在一旁,像一个多余的道具。他想插话,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陈总,”我开口道,“我知道您昨天看过了A方案,那个方案,是为了应对一些常规的展示需求,在信息的完整性和交互的深度上,都做了一定的妥协。”

我一边说,一边在键盘上输入了一长串复杂的字符。

那句来自科幻小说的诗。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解锁的动画。

一个全新的界面,展现在陈总面前。

那是一个深蓝色的、充满了科技感的界面。无数的数据,像星辰一样,在三维空间里缓缓流动。

陈总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他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感兴趣的神色。

“这是B方案,”我说,“我个人称之为‘星光’。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就是让每一个数据,都像一颗独立的星星,但它们之间,又通过引力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星系。”

我握住鼠标,开始操作。

“您看,这里是项目的整体投入产出比,我们可以把它放大。”

屏幕上,代表“投入”和“产出”的两颗数据星球,被瞬间拉到眼前。无数更细微的数据流,像星带一样,环绕着它们。

“我们可以点开任何一条星带,比如这条,代表的是人力成本。您可以看到,它是由哪些部门、哪些岗位、在哪些时间段内构成的。我们甚至可以追踪到每一个具体的人。”

我的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之间飞快地移动。

屏幕上的数据星系,随着我的操作,不断地变换着形态。时而聚合成一团星云,时而散落成一片星河。

那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展示。

那是一种美。一种秩序与逻辑交织而成的、充满了生命力的美。

我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我向陈总展示了他是如何通过这个模型,去预测项目在未来五年内可能遇到的风险点。

我向他展示了,如果调整某一个环节的预算,会对整个项目的生态系统,造成怎样连锁的、蝴蝶效应式的影响。

我甚至向他展示了一个隐藏的“彩蛋”——一个可以模拟竞争对手动态的模块。

当我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而整个办公室,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围满了人。

所有同事,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悄无声息地聚集在我的工位周围,像一群虔诚的观众,仰望着一场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

他们的脸上,是我从未见过的、混杂着震惊和钦佩的表情。

我看向陈总。

他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那个已经停止变化的、宛如宇宙星图般的模型。

良久,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这已经不是一个方案了,”他缓缓地说道,“这是一个艺术品。”

他转过头,看着我。

“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陈默。”我说。

“陈默,”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然后站起身,向我伸出了手,“我们公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有没有兴趣,来我的团队?”

我的手,还握着鼠标。

我愣住了。

我身后的张伟,脸色已经由白转青,由青转紫。

他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费尽心机想要讨好的客户,会当着他的面,直接挖他的墙角。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和陈总伸出的那只手上。

这是一个十字路口。

向左,是留在这里,继续当一个默默无闻的设计师,但所有人都知道,从今天起,我的地位将截然不同。张伟再也不敢轻易地给我穿小鞋,甚至可能还要反过来巴结我。

向右,是去一个全新的平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那里有赏识我的老板,有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当然,也可能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未知的风险。

我该如何选择?

我的目光,越过陈总的肩膀,看到了站在人群后面的晓雯。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我读不懂的光。那光里,有羡慕,有嫉妒,还有一丝……恐惧?

我又看到了王工。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避开了我的视线。

最后,我的目光落在了张伟的脸上。

他的嘴唇在微微颤抖,额头上的汗珠,比我的还要密集。

他害怕了。

他害怕的,不是失去我这个员工。

他害怕的,是失去“星光”这个项目。如果我走了,这个他原本以为可以作为他年度最大政绩的项目,很可能会因为后续的技术支持无法跟上而搁浅。

他更害怕的,是这件事传到总公司高层的耳朵里。一个因为排挤核心技术人员而险些导致重大项目失败的经理,他的职业生涯,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我忽然觉得,这一切,有些滑稽。

我什么都没有做。

我只是在被排挤的那天晚上,选择回家,关掉手机,好好地睡了一觉。

我只是做了一个最普通、最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结果,却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我缓缓地松开了握着鼠标的手。

然后,我站起身,握住了陈总的手。

“谢谢您的赏识,陈总。”

我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但我需要考虑一下。”

陈总笑了。

“当然,”他说,“我的邀请,随时有效。”

他松开手,转身对张伟说:“张经理,后续的合同细节,我会让我的助理和你对接。但前提是,我需要陈默先生,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总顾问,全程跟进。”

张伟的身体,明显地松弛了下来。他像一个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人,连连点头。

“一定,一定。”

陈总没有再看他一眼,径直走出了办公室。

他带来的那股强大的气场,随着他的离开,也渐渐消散了。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一点生气。

人们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瞟着我。

张伟站在原地,愣了几秒钟,然后快步跟了出去,大概是去送陈总了。

晓雯走了过来,她捡起了掉在地上的护手霜盖子。

“前辈,”她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昨晚……对不起,我以为……我不知道他们没通知你。”

“没关系。”我说。

我说的是实话。

我并不在意那场聚餐。

我只是在想,如果昨晚,我没有关机,会怎么样?

如果我在接到第一个电话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赶去“老码头”。

我会在一片混乱和指责中,当着客户的面,打开我的B方案吗?

会的。

因为那是我的作品,我必须对它负责。

但那样的出场,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

那会是一种被动的、被迫的补救。

而今天,我掌握了全部的主动权。

这种主动权,不是任何人赐予我的。

是我自己给自己的。

是我在那个所有人都奔赴热闹的夜晚,选择回归孤独时,世界给予我的回报。

下午,公司内部的系统里,发出了一封全员邮件。

是人事部的任命通知。

“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兹任命设计部陈默,为‘星光’项目技术总监,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技术研发与后期维护工作。同时,给予陈默项目总额百分之二的个人分红奖励。”

邮件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对张伟的处罚决定。

“经核查,项目经理张伟,在‘星光’项目管理中,存在重大失误,险些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记大过一次,扣除本年度全部奖金。”

这封邮件,像一块石头,再次在公司这个小小的池塘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又变了。

从之前的“震惊”和“钦佩”,变成了“敬畏”和“探究”。

他们大概都在猜测,我和高层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

我只是在张伟和人事部经理找我谈话的时候,平静地复述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我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任何情绪化的表达。

我只是陈述事实。

但有时候,事实本身,就比任何雄辩都更有力量。

下班的时候,我依然是那个点,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走出办公楼。

夕阳还是那么温暖,车流还是那么拥挤。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

但又好像,一切都变了。

我走到地铁站,刷卡进站。

在等车的时候,我收到了晓雯发来的微信。

“总监,今晚部门为您举办庆功宴,在‘老地方’,您一定要来啊!”

她的称呼,已经从“前辈”,变成了“总监”。

我看着那条信息,没有立刻回复。

我能想象得到,那场庆功宴的场景。

张伟大概也会在场,他会端着酒杯,用一种极其诚恳的姿态,向我道歉。

其他的同事,会轮番向我敬酒,说着各种各样的恭维话。

那会是一场,以我为绝对主角的热闹。

可是,我真的需要吗?

地铁来了,带着一阵风,停在我面前。

车门打开,我走了进去。

车厢里,我找了个角落站着,拿出手机,回复了晓雯。

“谢谢,我就不去了。大家玩得开心。”

发送。

然后,我收起手机,抬头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景象。

高楼,灯火,天桥,广告牌。

这些构成了我生活的背景。

但它们,都不是我生活的核心。

我的生活核心,是我自己。

是我在回到家后,能听到“奇点”那声满足的呼噜。

是我能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是我能关掉手机,享受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和一个无人打扰的、完整的夜晚。

昨晚的99+条信息,像一场意外的烟火,短暂地照亮了我的夜空,然后又归于沉寂。

它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看清了职场的暗流涌动,看清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也看清了,在这个世界上,你真正能依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的专业和能力。

而守护这份专业和能力的,是你内心的秩序和安宁。

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封任命邮件,转发到了我的私人邮箱。

然后,我把它从公司的邮箱里,彻底删除了。

我脱下鞋子,换上家居服。

“奇点”蹭了蹭我。

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

今晚,吃什么呢?

就做一碗最简单的,阳春面吧。

窗外,夜色渐浓。

我的手机,安静地躺在桌上。

屏幕是暗的。

我知道,从今以后,它可能会比以前更频繁地响起。

但我也知道,我永远拥有,那个可以随时按下“关机”键的权利。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