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于8月7日遭遇严重暴雨水灾

排行榜 2025年08月10日 15:10 2 cc

8月7日,一场大雨浇在了郑州。雨不是一点一点下大的,是一下子就倒了下来。雨水在马路上汇集,很快就看不见路了,到处都是黄色的水。

这时候,亚洲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开始进水。这个医院非常大,不是一般的大。

关键信息:郑大一附院,床位超过一万张,日常病人流量巨大,就像一个小型城市。

这么一个地方,突然被水围住了。水先是漫进一楼,接着,开始往地势更低的地下空间灌。医院的地下部分非常重要,很多维持医院运转的设备都在下面。比如配电室,各种线路,还有一些医疗设备和物资仓库。水灌进去,意味着整个医院的心脏和血管都泡在了水里。

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于8月7日遭遇严重暴雨水灾

警报很快就响了。但不是那种尖锐的警报声,而是停电。整个医院,除了少数有备用电源的地方,大部分区域一下子就黑了。对于一个普通大楼来说,停电只是不方便。但对于一个满是病人的医院,停电是致命的。

特别是重症监护室,里面的病人需要呼吸机、监护仪这些设备维持生命。电一停,这些机器就变成了废铁。手术室里,可能还有正在进行的手术,灯一灭,医生的手就停在了半空中。上万个病人,还有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家属,全都被困在了这座黑暗又潮湿的大楼里。

医院立刻成立了指挥部,所有能动的人都被组织了起来。第一件事不是往外跑,而是救人,稳定住医院内部的情况。水还在涨,电还没有来,所有的事情都只能靠人力。

医护人员没有慌乱。他们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或者找来应急照明灯,先去检查自己负责的病人。那些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最危险,呼吸机的电停了,护士们就用手一下一下地捏呼吸球囊,维持病人的呼吸。一个人捏累了,另一个人就换上。他们不能停,因为手一停,病人可能就没了。

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于8月7日遭遇严重暴雨水灾

后勤部门的人任务也很重。电梯停了,物资送不上去。药品、食物、干净的水,都需要人一箱一箱地从仓库往楼上搬。很多仓库也在低层,被水淹了,他们就要先去抢救物资,再往安全的楼层转移。楼道里黑漆漆的,又湿又滑,很多人来回跑,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干。

这时候,命令和信息传递也成了大问题。手机信号时好时坏,只能靠着对讲机和人力互相传话。哪个楼层需要药品,哪个病区需要医生,都靠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联系。

关键信息:断水、断电、断网,医院成了一座孤岛,内部救援全靠人力和最基础的设备。

医院外面,政府和救援队也很快收到了消息。但是水太大了,救援车辆一时也开不进去。医院只能先靠自己。他们的首要任务非常明确:保住重症病人,保住手术室和产房这种关键地方的运转。

一些重要的医疗设备被用沙袋围起来,防止被水淹。能转移的病人,被有序地往更高、更安全的楼层转移。整个过程很慢,因为楼道里挤满了人,光线又不好,但秩序没有乱。医生和护士们一边安抚病人的情绪,一边组织转移。他们自己可能一天没吃饭没喝水,但必须先保证病人的安全。

几个小时后,外面的水势稍微小了一点。救援队带着大型抽水设备来了。几十台抽水泵同时对着医院的地下室开始抽水。水被一管一管地抽出来,排到外面去。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地下室灌满了水,就像一个大水库。

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于8月7日遭遇严重暴雨水灾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地下室的水位终于降了下去。电工师傅们立刻进去检查线路,抢修被水泡坏的设备。当大楼的灯光再一次亮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水灾过后,医院内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检查。这次事件暴露了医院在防汛方面的一些问题。一个这么重要的机构,在天灾面前,还是显得有些脆弱。

关键信息:此次水灾是对超大型医院应急能力的一次极限考验,教训深刻。

医院方面后来表示,要重新加固防汛设施,把地下的关键设备做好防水保护,还要完善应急预案。要确保下一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医院能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这场大雨,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天灾的力量。也让人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一个机构的责任和里面每一个普通人的坚持。医院最后挺过来了,靠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成千上万名医护人员、后勤职工在最危险的时候,没有放弃自己的岗位,用最朴素的行动,守住了这座城里最重要的生命防线。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