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放下傲慢与偏见后,冯德莱恩在北京,拿到了欧洲最想要的东西

排行榜 2025年07月27日 01:22 1 admin

在经过各种试探、威胁、警告之后,中欧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日前,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抵达北京后表示,坚信欧中能够实现互利合作,此举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放下傲慢与偏见后,冯德莱恩在北京,拿到了欧洲最想要的东西

(抵达北京后,冯德莱恩在社交平台发帖作出重要表态)

1、中欧建交50周年,基本盘不曾崩塌

50年前的中国,GDP仅占全球1.7%,连"世界工厂"的雏形都尚未显现;而当时的欧洲共同体,成员国数量还不到现在欧盟的一半。

如今,这对组合的经济总量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中国高铁与德国汽车在亚欧大陆上交织出新的丝绸之路,法国空客与中国商飞在蓝天书写着合作新篇。

但这次峰会绝非简单的纪念仪式。当冯德莱恩的专机降落北京时,国际局势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复杂的变局。俄乌冲突的硝烟未散,巴以战火又起,红海航运危机持续发酵。

放下傲慢与偏见后,冯德莱恩在北京,拿到了欧洲最想要的东西

(冯德莱恩呼吁实现互利合作,为未来50年的中欧关系定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欧这两个"万吨巨轮"的航向选择,某种程度上将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基本盘面。

中方在会谈中亮出的五张底牌,堪称新时代国际关系的"北京共识":从强调"合作方法论"到主张"多边主义扛把子",从反对"脱钩断链"到呼吁"战略定力",每一条都直指当前国际政治的核心痛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用"模板"来形容中欧合作的意义——这暗示着北京正在将半个世纪的成功经验提炼为可复制的国际关系范式。

2、来华前夕,冯德莱恩还曾撂下狠话

当冯德莱恩来华前放话要中国"30天内取消稀土管制"时,以为这场会晤会变的硝烟弥漫。结果呢?管制纹丝不动,欧洲领导人照样如期赴约——这出戏码活脱脱展现了什么叫"战略资源的话语权"。

要知道,中国稀土可不是超市里的打折商品。从F-35战斗机到特斯拉电机,从手机震动马达到风力发电机,这些"工业维生素"撑起了整个现代科技文明。

放下傲慢与偏见后,冯德莱恩在北京,拿到了欧洲最想要的东西

(在稀土管制上的立场,中欧关系需要讲规则而非双重标准)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握全球60%的稀土产量和85%的加工能力,这种"从矿山到芯片"的全产业链控制力,让所谓"去风险化"成了欧洲人自己打脸的黑色幽默。

看看欧盟的"神操作":一边在《关键原材料法案》里大搞"战略自主",限制中企收购欧洲矿业公司;另一边却要求中国对欧稀土出口"零门槛"。活脱脱一种"我的篱笆要扎紧,你家大门得敞开"的双标逻辑。更讽刺的是,德国自己早就对钨、钴等战略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会儿倒对中国的正当防卫指手画脚。

中国这次硬气不是没有道理。过去二十年,我们以"白菜价"出口稀土,结果养肥了西方高科技企业,自己反倒背上"破坏环境"的罪名。所以,既然你们要搞"关键原材料俱乐部"排挤中国,那我们自然要握住自己的王牌。

3、对欧盟来说,特朗普更难“对付”

讽刺的是,当冯德莱恩还在纠结要不要对中国强硬时,华盛顿的30%汽车关税已经砸到欧盟头上。

这记闷棍打得布鲁塞尔眼冒金星:折腾四个月谈判,结果关税从20%涨到30%再"优惠"到15%,还得搭上开放市场、增加投资等附加条件。相比之下,中国谈判桌上的稀土管制简直堪称"温柔一刀"。

放下傲慢与偏见后,冯德莱恩在北京,拿到了欧洲最想要的东西

(对比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中方对欧盟更具合作性)

看看时间表就知道欧盟多被动:特朗普任期还剩3年半,2028年大选共和党胜算不小。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欧盟都要活在这个"关税狂人"的阴影下。

更讽刺的是,当欧盟跟着美国高喊"对华脱钩"时,自家汽车厂商正排队向中国海关申报出口——2023年德国对华汽车出口增长37%,够打脸不?

现在欧盟就像同时踩在两块浮冰上:一边要应付美国越来越重的关税拳头,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处境,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明显——嘴上喊着"减少依赖",身体却很诚实地进口着中国80%的太阳能组件,"欧盟的'去风险化',风险全留给了自己。"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