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排行榜 2025年07月26日 14:40 1 cc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本文只陈述历史故事,不涉及任何不良言论,传递正能量,请悉知。

1943年春末,日本第68师团调来三十多名新兵,来到湖南益阳西南的小村子旁。

到中国的第三天,他们接到了一个“例行任务”——随队进村,搜捕村民、寻找“花姑娘”。

老兵在地图上点了几个村名,又补了一句:进村找'花姑娘’,最喜欢的是一种人!记住,找那种不干农活的漂亮少女,那就是我们的宝贝!”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井武直次


第二天拂晓,队伍悄无声息地潜入村落。井武直次站在堤坝边,望着田埂上刚被赶出的妇人们。

他指了指一位扎着绣花巾的少女,对身旁的新兵说:“就是这种。”

他们叫这种姑娘“赏赐”,是“练胆”的工具,也是整场扫荡最被追逐的目标。

几十年后,井武直次在回忆录中写下那段日军训练新兵的方式,字字寒心。

他说:“我们不是人,只是学会了怎样挑选、怎样处理。”

新兵试胆:带着刺刀下村子

1943年5月,在湖南益阳北部靠近资水的一片丘陵地带,日军第11军一支小队奉命“清剿”,实则是执行一场“练兵计划”。

井武直次被上头安排,带着三名刚从日本本土调来的青年兵,熟悉当地“地形”和“目标”。

这些青年多半是从农村应征而来,年纪最小的才18岁。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井武直次向他们展示了地图,随后直接在一处河沟边比划:“女的都藏在这类地方,嫩白点的,值当。”

当天夜里,他们绕开主路,从小道进入一个叫三江铺的小村。

村子大概百来户人,靠河吃饭,种水稻,也有不少人打鱼。村民已听说日军逼近,但没想到这支队伍行动得这么快。井武直次带头闯进第一户人家,屋主一家五口刚端起晚饭,碗都没来得及放下,门就被踹开。新兵头一次进村,眼睛盯着厨房角落的年轻女孩,完全不关心屋里长辈求饶的哭声。

井武直次站在门口,只说了一句:“动手吧。”新兵犹豫几秒后,握紧刺刀走了过去。


目标是“干净的”:绣花衣、细手臂、怕晒的人

新兵们在行动前被特别提醒,不要挑那种晒得黑、衣服脏兮兮的。

井武直次说,他们要找的,是那种“没干过农活的,骨头细、手白净”的姑娘,通常身上还会穿些绣花的东西。

用他的话说,那样的“才新鲜”。

第二天下午,队伍在村外茶树林边的一口灌溉涵洞前发现脚印。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几人分头搜索后,井武直次听到低低的抽泣声。他用枪托敲了敲水管:“出来。”

里面挤出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年轻女孩,身上披着粗布外套,脚上穿的是明显不是本村人穿的绣花鞋。

女孩显然是城里逃出来避祸的,长得清秀,皮肤很白。

三名新兵看她的眼神变了,不再是训练场上那种木然,而是带着兴奋与好奇。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井武直次看得清楚,他没有阻止,只是淡淡说:“先打服她,不然会咬人。”

女孩颤抖着求饶,可那天晚上,她成了训练的一部分,活着的“对象”,被逼着服从,被轮番“使用”。

她的尖叫声在茶树林里被风一吹,传不出多远。


反抗与报复:一口咬下去的肉

那名姑娘并不是没有反抗。在最初的压制中,她拼命挣扎,甚至在井武直次靠近的时候,狠狠一口咬住了他的左肩。

那是井武直次没料到的,撕下来一小块肉,疼得他踉跄着摔倒。

他大骂着,把她的脑袋按在石头边缘,狠狠砸了三下。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新兵吓住了,停下了动作。井武直次喘着气,捂着血流不止的肩,回头盯着女孩说:“她要你们的命,就别给她留活路。”

三名新兵迟疑着,但最终还是听了命令。他们把女孩抬到涵洞旁的一块空地,把她头朝下按进湿泥里,用刺刀一人一刀,从背后刺进去。

三分钟不到,一切结束。女孩没发出声音,只是眼睛大睁着,看着湿地里的倒影一动不动。

井武直次用破布裹着肩口的伤,说:“她跟野狗一样,不驯。”


河沟边的队伍:被挑中的和被遗弃的

战后井武直次曾说:“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活得久。”那天他们离开茶树林,回到主道,看到另一支小队押着十多个中国女人往河沟走。

这些女人年纪从十四到三十都有,个个低着头,脸上泥土与血混杂,有的人走不动就被踹着走。

她们在附近三四个村子被捉来的,有的是正在井边洗衣服被拖走的,有的是从地里被叫停的,甚至还有一个刚产后不久,脚都还浮肿。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河沟那边已经布好临时营地,有几顶帆布搭起来的帐篷,日军称为“临时看护所”,实则是囚禁妇女的地方。

队伍进村两天,总共抓了67人,前面挑走了16个相貌好的,其余则被关进沟壑一侧的石屋。

井武直次回忆,这些人不是马上就被杀,而是留着“备用”,或者“当做人质”。


伤口与记忆:在战俘营里写下的字句

井武直次并没有死在战场上。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中国部队俘虏,押解到辽宁某战俘营中接受改造。

他肩膀上的伤疤被同营的人问起,他说是“那边的人”咬的,没有细说。

直到十几年后,他在东京出版了自己的回忆文稿,才把那口撕下的肉写了进去。

那段文字简短,却透出一种彻骨的寒意。他写:“我们那时训练人,不是用靶,而是用活着的中国女人。”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他回忆起那段扫荡时的细节,说起有一次夜里醒来,看见其中一名新兵在帐篷外点着烟,脸色苍白。

他问他怎么了,对方说:“姑娘死了以后,她的眼睛还睁着,我睡不着。”

这些人后来大都回了日本,有些成为公务员,有些干脆做了农夫。只有井武直次留下了这份记录,他在书中没有表达悔意,只是把这些事情当做“经历”写下。

他甚至还提了一句:“那年,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那种皮肤白、不会躲的,像货品一样的。”


活下来的名字:她们的日子没有变好

益阳当地的档案馆里,至今保存着部分当年厂窖地区的幸存人口口述记录。名为黄美英的老妇,曾在1982年留下一句话:“那年我被他们从家门口拉走,送回来时身上已经烂了。”

她那年才十六岁,是学校里念书的。因为相貌清秀,在日军进村那天被带走了四次,最后一次回来,连母亲都差点没认出来。她终生未嫁,一直和弟弟住在一起。

日本兵的回忆:日军进村找“花姑娘”,只喜欢的是一种人


另一个幸存下来的妇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敢讲出自己的经历。

她那时被关在河沟边的临时石屋里,一共九天,出来时身体完全虚脱,头发全白。

她只说了一句话:“她们喜欢哪种人,不是我们能选的。”

参考资料:

井武直次,《战场回忆:一个日军士兵的告白》,东京朝日新闻出版,1965年

国家公祭日 永远不能忘的记忆——南县厂窖惨案——红网

岳麓故事 || 日军侵入湖南时的集体屠杀暴行——2020-03-27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