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排行榜 2025年07月26日 03:22 2 admin

海上的铁家伙,总能遇到新鲜事。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辽宁舰,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国家的第一艘航母。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大家伙”每次回港都带着一大堆“附赠品”?而且这些“宝贝”,却没人敢要,更不能随便处理。

【重点段落:“辽宁舰返航,船底多达数十吨生物附着物。”】

辽宁舰不只是执行军事任务,每次在海上漂一阵子,底下都布满海洋生物。这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叫“藤壶”的固着生物。每平方米都可能粘几公斤,整个船底面积巨大,几个月下来,重量能到二三十吨,多的时候甚至能有近50吨。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舰艇上的藤壶可不是随便能吃的。因为辽宁舰船底都刷了防锈漆,里头有重金属,海水里的这些生物“住”久了,吸收了不少毒素。这样的“海鲜”,吃了轻则拉肚子,重则进医院。

航母出任务跑得远,从渤海到南海再到西太平洋,换着水域漂。藤壶一旦吸附,还能把别处的品种带回来。要是就地扔掉,它们就会“落地生根”,对本地的环境造成影响,生态系统可能被破坏。

“藤壶不是好伙伴,美味只是表象,暗藏危害。”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船底的藤壶不只是健康隐患,它们会让辽宁舰“跑”得更慢。藤壶一层层,就好像铁船穿上了毛衣。水流受阻,燃油用得更多。研究说,每多一毫米附着,油耗就可能多出5%-10%。

大家都盼望节省开支,可这些藤壶让维护费用越来越大。全球每年因藤壶带来的损失,能达到几十亿美元。海军每次维护保养,重点就在把这些藤壶统统清掉。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有时候,藤壶附着后,死亡腐烂,会生出细菌寄生虫。就算没毒,卫生情况也极差。全世界都吸取过教训,1996年,印度的航母上士兵吃了船底藤壶,结果大面积感染疟疾。此后,世界各国舰队都严禁食用船底生物。

“处理附着物,根本不能凑合,必须严肃。”

辽宁舰返航后进船坞,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这要用高压水枪、金属刮刀,还有化学溶液。所有刮下来的藤壶和杂物,都用专门的方式处理。有的选择焚烧,有的用于填埋,绝不能让它们回到海里,也不能让周围环境受影响。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很多人会好奇,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让水手们改善伙食?其实,全是因为安全和健康。船底的重金属、油污、和附着细菌,一旦进入人体,就是灾难。不是所有能吃的贝类,都是健康的。

重点事实:“恶劣附着,直接影响航母经济与技术效益。”

随着科技进步,海军不再只是清理藤壶。涂料技术越来越先进,比如有能让附着生物滑落的纳米涂层。辽宁舰如今升级后,附着量大幅减少。最新的山东舰、福建舰在设计上也有改进,很多新材料和新机制,让藤壶更难安家。

适当控制自然生态,也成了新方法。有的地方尝试在船坞旁放养藤壶的天敌,希望能自然减少幼虫。这样的探路措施也要小心,别带来新隐患。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藤壶不是没用的生物。在干净的环境下,人们会专门养殖,广东、福建一带当做美味,有独特营养。但航母船底的藤壶,带有重金属,卫生风险极大,与市场上的可食藤壶完全没法比。

“扔海里污染生态,吃了危害健康,留着影响航母——唯一选择就是销毁。”

处理藤壶,也是对港口和海洋负责。随意丢弃,不仅对本地渔业和环保带来压力,还会让臭味和空气污染困扰周边人。军港里,乱丢杂物不是小事。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油耗的数据最直观。藤壶附着后,辽宁舰一次出海,多花几吨甚至十几吨油不是难事。从维护到油费,整个费用加起来并不小,每年船队为了应对藤壶维护,要投入巨资。

每当航母进港,集中清理这些生物,必须全方位密封操作,这样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处理结束后,必须用最保险的方法焚毁或掩埋,彻底隔离。

航母才是巨型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辽宁舰这些年虽然有藤壶的烦恼,但随着新技术使用和管理方式优化,“副业渔获”已经大幅下降。从几十吨降到几吨,对于节能、环保、军队运行都有好处。

再面对浩瀚大海的时候,航母的巨大背后,也伴随一串串琐碎麻烦。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生物,可能影响一整支舰队的行动成本和安全。

妥善处置航母附着生物,是军队规范管理和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每一次除去藤壶,也是在守护大海和我们的家园,让航母行稳致远。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