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19岁小伙错付1010元打车费索要无果后自杀,上海交通委已介入!司机要承担责任吗?律师解读

排行榜 2025年07月24日 06:02 1 cc

据媒体报道,一名19岁小伙在上海打车,与一司机私下谈好车费100元,却不小心付了1010元,向司机索要多付车费无果,数日后自杀身亡。之后死者家属将司机起诉,案件于7月16日开庭。

7月23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已介入此事。

19岁小伙错付1010元打车费索要无果后自杀,上海交通委已介入!司机要承担责任吗?律师解读

据报道,死者哥哥郭先生介绍称,3月29日,弟弟到上海投奔堂弟,在上海虹桥站出站口与一运营车辆司机商量,以100元的价格将其送至浦东新区一小区附近。下车前,弟弟通过微信扫码转账向司机支付,误支付了1010元。

缓过神的弟弟通过微信支付记录向司机留言,“你好我这边付多了,能不能退回来。”始终未得到回复。

3月31日,弟弟在堂弟的陪同下到上海一派出所报警,警方提供了司机的车牌信息,更多的信息没法提供。

4月3日下午7时许,他从堂弟口中得知弟弟不见了,还得知弟弟有轻生的念头。4月4日,郭先生从河南老家赶往上海,寻找无果后打电话报案,经调取监控发现弟弟到了苏州,最终在苏州穹窿山发现弟弟遗体。听民警说,弟弟被找到时周围有一个“敌敌畏”的瓶子。

19岁小伙错付1010元打车费索要无果后自杀,上海交通委已介入!司机要承担责任吗?律师解读

郭先生称,他们家原本有5口人,父母都50多岁,父亲因身体患病已没有务工,主要靠母亲打零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弟弟去世后,父母每天以泪洗面,受到极大的精神打击。

“他原本准备去上海进厂打工,没想到刚到就出了这个事。”郭先生说。事发后,他通过律师找到了司机的联系方式,但是只打通了一次,“我打过去说在什么时候我弟弟多付了点钱,但你多收钱了之后,没退给我们,导致我弟弟去世了。”郭先生说,电话那头始终无人讲话,且在他陈述后挂断了电话。后来该电话再也无法接通。

4月16日,处理完弟弟的一切后事后,郭先生向法院起诉了司机。据郭先生提供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传票”,郭先生以出租汽车运输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于7月16日下午2时在外高桥第二法庭开庭审理。

“7月16日开庭,他没有到场。也联系不到他。”郭先生无奈地说,“我现在主要诉求就是想见到这个司机,然后让他跟我们道歉。”

7月23日,记者从上海市有关渠道获悉,针对此事,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已经介入。

19岁小伙错付1010元打车费索要无果后自杀,上海交通委已介入!司机要承担责任吗?律师解读

驾驶员需要对自杀事件承担责任吗?律师解读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告诉记者,很难认定驾驶员要对自杀事件承担责任。认定自杀行为与拒不退款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难度很大。

刑事层面,司机没有实施任何暴力、胁迫、侮辱、教唆等行为,仅是消极地拒不返还错付的钱,不存在故意杀人或过失致人死亡的问题。民事层面侵权的“四要件”(加害行为、损害后果、过错、因果关系)中,“因果关系”最难证明。

杨保全认为,家属将司机起诉,预计将有较大胜算,问题在于涉事驾驶员有没有履行能力。考虑到这个标的额度很小,履行能力应该不是大问题。

杨保全建议,如果遇到类似多付车费想要回收款项的情况,应当截图保存行程单、支付记录、车内录音录像等证据,第一时间向打车平台(如有)或司机发送书面退款请求并留痕。事后通过平台投诉渠道申请调账扣回,也可以拨打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或向当地客管处投诉,行政机关可对司机立案调查并责令退还。若以上途径不能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以“不当得利纠纷”或“出租汽车运输合同纠纷”名义起诉。

此案为何以出租汽车运输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广东德比律师事务所主任祝恬律师向记者表示,双方存在“约定车费100元”的口头运输合同,因乘客操作失误支付1010元,司机构成不当得利。依据民法典第985条、第147条,司机应返还910元。

祝恬律师进一步指出,在本案中,按照一般认知,涉事司机无法预见910元纠纷会引发自杀,不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其次,涉事司机不退款与19岁男子自杀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司机拒不退款的行为并不直接导致乘客自杀,介入了乘客自身心理崩溃这一独立因素,不符合刑法中“过失致人死亡”要求的直接、必然因果关系。

至于被告方司机未出庭,祝恬律师认为,法院可缺席判决,若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形成完整链条,证据充分,法院极可能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缺席判决司机退还910元。判决生效后,若司机仍不履行,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其财产。

祝恬律师指出,本案中19岁男子因操作失误向司机多转910元,这一差价未达到侵占罪构罪标准及立案标准。侵占罪是数额犯,根据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则,要求拒不退还且数额较大。根据目前的报道,19岁男子在消息未得到回复后报警,司机拒不退还的表现不明确。该案报警时应该为民事纠纷,警方做法并无不当。

针对该事件,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孝军律师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可以看出,乘客生前与运营车司机之间成立了出租汽车运输合同关系,乘客因支付操作失误多付款,可通过向主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回损失。

另一方面,乘客在自身权利受损未得到及时保护的情况下,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生命令人痛心和惋惜。此事件也提醒乘客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呼叫运营出租车,而不能私下与运营车司机建立口头的出租汽车运输合同关系,如此一旦发生纠纷,乘客自身权利很难保障。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极目新闻、九派新闻、南方+)

编辑:谢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