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排行榜 2025年07月21日 08:37 1 admin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55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7月,在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跟酷暑一块到来的,还有持续升温的外卖补贴大战。

这轮平台端的外卖大战,热度有多高?

连百科词条都有了: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

看了一个段子:

问:年初不都说要“all in ai”吗?怎么到了半年都开始搞外卖了?

答:因为外卖(wai mai)里面有两个ai。

最近这几年来,互联网公司烧钱竞争,已经成了常态。

从打车,到自行车,到买菜,到电商,到外卖,没完没了。

特别是近两年,每烧一个项目,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股价就要跌一阵。

只不过,2025年这一轮外卖平台的大战,偃旗息鼓,来的比以往更具有戏剧性,也更加效率。

从京东2月份打响第一枪,到饿了么下场加码,混战开启的7月,满打满算,也就半年时间,这一轮外卖大战,就散场了。

这一次,国家出手了: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见图

对应到现实,各个平台的优惠券和各种针锋相对的活动内容,一夜之间基本下架,7月19日这个周末,很多人惦记的“0元购”和“低价奶茶送货上门”,就没了。

从三大平台千亿投入的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到国家出手偃旗息鼓,严格来说,也就7月份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发生的,这效率,就很有看头了。

这一次,真正的看点,其实是国家及时,高效率出手。

这篇文章,写在三大外卖平台这一轮烧钱大战遭遇国家出手全面偃旗息鼓之际,和大家聊一聊这个国内经济环境中最新动向背后,有深度的一些门道和信号。


阅读提示: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5年这一轮“外卖大战”,具体是怎么一个过程和逻辑?


2025年这一轮外卖大战,是由京东开启的。

自从2025年2月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行业以来,京东美团开始了几轮的正面交锋。

2025年2月,京东正式开启外卖业务,宣布为入驻商家“全年免佣金”,并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方面称,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此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直接下场,正面发声应战。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补贴战从来不是新鲜事,但当这场战火蔓延到外卖领域,其规模与烈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里找了张图,为大家梳理了这一轮外卖大战的过程: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

这轮市场竞争的高潮,在炎热的7月份,出现了:

7月5日,美团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 ,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创下全球即时零售行业新纪录。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补贴计划,首日餐饮订单环比激增170%;

京东外卖日订单从500万飙升至1000万单;

美团发放“满25减20”、“18元无门槛”等大额券,部分用户甚至实现了“0元购”

这场战争的代价是惊人的。美团单日补贴额高达18亿元,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15%。若活动持续一周,亏损或达4-6亿元。

而淘宝投入500亿补贴闪购业务,饿了么同步推进“超百亿补贴”计划。

但是资本市场,给出的反馈,就很微妙了。

美团、阿里、京东半年烧掉 800 亿元,换来股价集体下跌:

美团跌 3.4%、京东跌 1.6%、阿里跌 2.4%。

资本看透本质:这种 “零和博弈” 只是存量市场的用户迁移,新增用户仅占 15%,且 70% 是 “羊毛党”。更严重的是,平台为冲订单量,默许 “一人多号薅羊毛”“虚假地址刷单”,导致 12% 的订单是无效交易,浪费社会资源。

有些东西,早已不是秘密,表面疯狂的补贴背后,是平台精心设计的商业策略。

第一阶段,大量补贴吸引流量

第二阶段,算法优化提升效率;

第三阶段,逐步将补贴成本转嫁至商家

当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监管重锤应声落下。2025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五部门约谈美团、京东等平台 ,直指行业三宗罪:低价倾销扰乱秩序、虚假宣传侵害权益、骑手超负荷埋隐患。

约谈背后是行业恶性循环:京东因补贴导致骑手短缺,美团为迎战利润率下滑。更严峻的是“低价陷阱”——羊毛党疯狂薅券,真实需求用户反遭服务降级。

监管并非首次出手。2018年4月,滴滴在无锡尝试外卖,靠着单日近千万元补贴搅局。大战10天后,无锡市工商局紧急约谈三家外卖平台 ,指出其存在强迫商家“二选一”及极端营销措施。

但是显然国家的警告对于正在斗的你死我活的平台们,被当成了耳边风。

所以,7月18日,新一轮来自己国家的监管铁拳就砸下来了。

还没有分出胜负的三大平台,面对现实压力,只能选择偃旗息鼓,但是显然,这场外卖维度的争斗和博弈,想要就此结束,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关键问题就在这里了:顶着国家“反内卷”宏观态度,还有国家监管的敲打警示都要打,这些平台是图个什么?

平台如此疯狂撒钱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生死博弈。

首页第一入口是电商,第二入口是外卖

表面上是点单之争,实则是消费习惯触发场景的争夺战。

实际上,国内平台资本这个套路玩过几轮了,说到底,就是一个资本之间比拼力量,跑马圈地占据市场的过程,最后赢家通吃,形成垄断,然后再从依附在平台的上下游抽血回本,轻松躺赚。

从这个本质来看,这一次国家及时出手,恐怕后续这样资本竞争,不会那么容易停下来。

经济社会嘛,别看宣传和一些营销包装,从利益和模式的角度,其实还真的没啥新鲜事儿。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引发国家雷霆出手来停战的原因,以及对应的态度和信号,是什么?


经济社会,资本跑马圈地,进行利益博弈和竞争,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为什么这一次,国家的态度和效率会如此坚决?

更令人困惑的是:

在国安及三令五申,要求整顿“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背景下,而且有汽车行业恶性竞争被叫停先例,美团、京东、饿了么这些互联网资本大户,为何还敢于顶风作案,继续内卷?

没啥复杂的,别看网上的各路大神专家一套一套的分析,说的头头是道,说到底,还是路径依赖,没啥新方向,那不就只能在原有具备优势的存量市场里面搞窝里斗式的内卷?

而这次,国家的连续出手,对应的态度和意图,也很清晰:在反内卷的重要时刻,不会允许外卖行业挑战底线,成为例外。

注意这波“反内卷”,是帮着就业和地方政府这一侧的。

对公司是中性的,但占投资者便宜的消费者绝对利空的。

大家可以发现,车企价格战和外卖零元购被定义为内卷。

这么多反内卷的政策出来,说明国家把反内卷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更深一点来看,可能有个网络段子是直接击中了要害:

一边是英伟达的市值突破了4万亿,另一边是外卖大战升级,美团、阿里、京东一口气烧掉了上千亿。

两件事放在一起太过抽象,一个是把未来科技感拉满,一个是高端的商战卷生卷死。

从国家的角度,看到的是什么?

中国不缺外卖公司,更不缺资本规模,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英伟达这样的企业?

这个逻辑,放到车企也是一样:2024年,一众日本车企中,丰田的表现算是一枝独秀,其净利润达到了4.765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377亿),几乎是13家中国车企总和的2倍。

这还是丰田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6%以后的对比效果。

国内车企这是在干什么?平台资本打外卖大战,是在干什么?

没有国内这个市场,是不是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基于这轮平台混战,国家出手制止的动向梳理,接下来,该怎么看?


从新能源车,到外卖平台,国家想要破除“内卷”恶性竞争的态度和决心,已经非常清晰了。

但是,这个事情,不是说国家想要和态度坚决就能轻易实现的。

从目前出来的新闻和一系列动向来看,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内卷”这个问题,或者说还没有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出现。

国家的逻辑其实很直接:反内卷与价格的关系 = “让价格回归价值本源”。

不是“禁止低价”,而是反对“脱离价值的价格战”,不是“靠涨价躺赢”,而是让高质量服务/产品配得起合理价格。

关键在于:建立“价值优先”的公平市场,而不是用行政方式“压制价格”,以及打压内卷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让生产端要走服务,升级,还有价值匹配的路线,而不是低价卷生卷死。

道理并不复杂,当然生产端,资本端的玩家们也不傻,但是就好比让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人,去走新路一样,这里面的博弈和引导,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矛盾的关键就在这里了:

一方面,是国家对于过剩产能引发的恶性内卷的反感和直接出手;

另一方面,是经济惯性下的路径依赖。

从这一轮外卖大战的最新动向来看,显然,国家意志和经济惯性的进一步博弈,还得继续下去。

当然,中国国家的意志力量不用质疑,但是这个过程,给资本和生产端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不能忽视。

中国经济,毫无疑问是走到一个关键的转折节点之上了。

节点之后,是市场惯性延续,内卷重启,还是国家不断升级引导和管理能力,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实现价值升级,打通良性循环,值得拭目以待。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透过对这轮“外卖大战”最新动向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以这轮最新被叫停的“外卖大战”动向为例来看,这次国家出手,其实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

资本无序扩张下,消费者短期红利与产业链可持续性存在根本性失衡

看似繁荣的补贴大战,实则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零和博弈。

平台行业未来生命力将根植于本地化、非标化、高时效的独特属性。

无休止的“强补贴”竞赛,不仅是对资本效率的极大浪费,更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这也不能全怪平台,有一个关键的底层原因就是,以问题的形势问出来,那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和资本,似乎永远都喜欢在最初级的竞争维度去折腾,而不懂得“星辰大海”的追求?

所有的APP,都往“互联网高利贷”一个方向进化;

所有的平台资本,都喜欢烧钱抢市场;

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国外的竞争者退场以后,基本上就寸步难进,发展停滞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两个结论:

一个,是中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时代时间太短,有些过程是省不下来的;

另一个,其实是和中国这个国家的教育密不可分:有榜样,有标准的时候,从来不缺乏人才,但是到了无人区,没有对标的参照物,就不知道怎么搞了。


所以,深入穿透一些本质以后,就能发现,这一轮国家出手,态度坚决的另一面,或许是从国家的层面,要对一些具有长远影响和意义的东西,要重视了。


以上,就是对2025年这一轮“外卖大战”最新被国家出手叫停的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国家出手,叫停2025年这轮千亿规模的外卖大战这事,该怎么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