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排行榜 2025年07月13日 11:50 1 admin


故宫和嘉德又搞大动作!

7月5号开的清代宫廷设计展,两百多件宝贝直接炸场。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真不是随便摆几个古董,这次直接把"仿古艺术"的门道扒得底朝天。为什么非得仿古人?仿的时候怎么搞小动作?最后成品怎么用?三个单元把设计流程全拆解了。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看展最怕走马观花,这次策展团队真用心了。青铜器旁边放仿制瓷器,玉雕对着古籍设计图,连珐琅器的颜料配方都标得明明白白。最绝的是錾胎珐琅牺尊,远看以为是商周货,近看才发现清代工匠在兽纹里偷偷加了自己的创意。这种细节没导览根本看不透,难怪馆长说值得二刷三刷。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传统创新喊了多少年,这次展览直接给教科书级示范。乾隆时期那套铜鎏金仪具,表面仿汉朝礼器,实际把西洋齿轮技术塞进去了。展柜里摆着当年匠人的手稿,改稿痕迹里全是纠结——既要老祖宗认可,又想搞点新意思。现在国潮设计遇到的困境,人家三百年前就玩明白了。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文物背后全是人性。有幅《弘历洗象图》特有意思,皇帝非要把自己画成菩萨造型。文人暗戳戳在象鼻子弧度里藏了吐槽,既不敢违抗圣旨,又忍不住玩隐喻。这些小心思比文物本身更有看头。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说真的,比网红展有深度多了。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看完才懂什么叫"达古今之宜"。那些仿古瓷器玉器,根本不是简单复制。清代工匠啃透典籍再重新解构,加入当朝审美和技术。现在看是文物,当年可是先锋设计。策展人寇勤说得对:重点不是古人多牛,是我们怎么理解这种创造力。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现在搞文创的该来看看祖宗作业。仿古不是贴个龙纹就行,得吃透精神再重构。展览里那把铜壶,原型是战国酒器,清代改成插梅瓶还加了活动机关。这种设计思维放今天照样能打。故宫文创爆款不是没道理的,人家祖上就擅长老活新整。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展期到10月8号,周一闭馆别跑空。建议避开周末,人少才能看清展签上那些设计暗线。租个讲解器绝对值,不然错过匠人藏在纹样里的叛逆精神。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看完出门特有感触。传统不是用来跪拜的,展览里那些最惊艳的物件,全是打破规矩的"四不像"。古人敢在礼器上玩混搭,现代人倒被"正统"框住了手脚。真正的文化自信,就该像康熙朝的珐琅匠人那样——老祖宗的东西嚼碎了,吐出属于自己的新东西。

何以仿古,如何通今?丨Weekly

网友神点评:这展有毒!看青铜器以为是历史课,结果被清代设计师圈粉。那些"违规操作"的展品比网红款带劲多了,老祖宗玩起跨界比潮牌野多了。看完莫名治好了我的创作焦虑——连皇帝都敢把菩萨造型往自己身上套,咱还怕啥创新翻车?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