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排行榜 2025年07月09日 06:45 1 admin

“口蜜腹剑,暗箭伤人。”欧盟一边高举公平贸易大旗,一边却挥起限制中国企业的斧头。在中欧建交五十周年的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反制行动立即生效,中方态度果决,毫不含糊。

欧盟先动手,中国后出招。北京本想对话解决问题,但对方却断然拒绝邀请,取消了原定于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一场本可以通过对话化解的摩擦,为何欧盟非要和中国针锋相对?

欧盟突然翻脸,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采购

6月20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出台限制措施,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医疗器械领域超过500万欧元的公共采购项目,期限为五年。

这不是象征性的姿态,而是对中国高端制造的一记重拳。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医疗器械项目金额本就普遍较高,500万欧元的门槛形同一道“排华线”,将中国企业从欧盟医疗市场直接踢出局。

而且这项政策还是出现在中方多次表达合作意愿之后。

中方曾公开表示,希望欧方重新审视拟采取的措施,避免将贸易工具演变为壁垒。

外交部与商务部都释放过善意,强调愿在对话基础上寻求解决方案。然而欧盟最终的回应,是断然取消北京对话安排。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这不仅是拒绝沟通,更是一种战略信号——欧盟无意谈判,立场已定。

中国反制立场明确,精准出手不含糊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反制措施,宣布在政府采购中,排除欧盟企业(不含在华欧资企业)参与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项目。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政策同时还规定:非欧盟企业提供的设备中,欧盟原产部件不得超过总金额的50%。

这个比例限制,是此次反制中的关键条款。

它不是简单的“你不让我进,我也不让你进”,而是制度设计上的巧妙安排。

中国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比例控制的方式,防止欧盟企业借道第三方绕过限制,同时保障国内医疗采购的稳定性。

说明中国的反制不是情绪化的报复,而是有逻辑、有节制、有底线的应对。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并非封死合作通道,而是通过技术性安排,划出应有的红线。

反制背后,是多轮博弈后的压制回击

欧盟的小动作铺垫已久。早在2024年,法国就提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随后欧盟对中国轮胎、光伏、电动汽车等多个行业发起反倾销调查。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其中仅电动车一项,欧盟提议的加征关税高达35.3%,直接冲击中国出口核心产业。

中国没有沉默。

针对法国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很快启动。中国是法国白兰地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年均进口超3000万瓶。

这一反制打得精准,直指法国经济痛点。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同时欧盟还模仿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低价小额包裹加征附加税,进一步激化贸易摩擦。

连基本的贸易便利化都不保留,欧盟的“自由贸易”面孔,显得越来越模糊。

欧盟一边“打”,一边又想“谈”

7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证实,中方决定对来自欧盟的34家企业暂不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被外界视为中方释放善意,意在为后续谈判留出空间。

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即回应称,这是“解决争端的积极一步”。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但欧盟整体却反应冷淡。

欧盟委员会未就此发表评论,法国财政部长反而在同日呼吁欧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关税壁垒”,甚至提出“在所有工业领域采取行动”。

中方一手紧,一手松,给了对方台阶;但欧方不仅不走,反而继续加码。

这说明,欧盟内部缺乏统一对华认知,部分国家在对美妥协后试图对华强硬,借贸易议题提升自身谈判权重。

欧盟为何在此时“发难”?

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一方面是产业焦虑。欧盟在新能源、制造业、医疗设备等领域正面临中国企业的强势竞争。

另一方面是政治压力。

俄乌冲突后,欧盟能源成本飙升,制造业外迁,内部产业链受到冲击。

而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欧盟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明显下滑。

他们无法通过市场手段抵御中国产品,只能诉诸政策壁垒。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还有几点不容忽视——2024年欧盟议会换届年刚过去,2025年,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大幅调整美国内政外交,与欧盟关系面临挑战;同时中欧迎来建交50周年。法国、德国等国国内政治压力大,政客们倾向于通过“对外强硬”来赢取话语权。

于是,中国成了“最合适”的目标。

中方不是不能谈,而是要看“怎么谈”

中方在多个层面都表达了合作意愿。

从免税34家欧企,到反制政策中精确区分在华欧资企业,再到官媒和外交渠道释放的对话信号,中国并未关上沟通的大门。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但欧盟的态度却更像是“既要又要”——既想借对华施压争取谈判优势,又不愿在开放市场上作出让步。

这种策略,短期可能有媒体声量,长期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持续下降,而对中国的进口却不断增长。

结构性失衡的根源在于产业力下滑,而不是中国的市场行为。

若继续用贸易工具掩盖自身问题,后果恐怕不止是中国市场的流失,更是被全球供应链边缘化的风险。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欧之间,有合作的基础,也有竞争的现实。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但合作是双向的,竞争也应有规则。

中国的反制,不是关门,而是划线;不是封锁,而是提醒。

欧盟若继续一意孤行,只会让自己陷入中美双重压力的漩涡中。

“器小易盈,识浅常怒。”

真正的大国,不靠壁垒赢得尊重,而凭实力获取信任。

中方出招,不为报复,而是为了让规则回归正道。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