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排行榜 2025年07月01日 20:34 1 admin

导语: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今天是公历7月1日,农历六月初七,已经正式进入公历7月了,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就要来了!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实际上,今年还没有到三伏天时就已经很热了。比如,笔者所在地哈尔滨前几天就一直是30多度,甚至还出现了36度极为少见的高温天气,非常的热。

另外,从天气预报上来看,未来几天很多地方都将迎来“高温炙烤”。比如,7月6日之前,我国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东部等地将出现35至39℃的持续高温天气,局部地区的气温甚至高达40℃以上。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一年当中到底啥时候最热呢?

有人说是每年的公历7月和8月最热,有人说是农历六月最热,也有人说是小暑大暑最热,还有人说是三伏天最热。

他们说的大致都对,因为,他们指向的都是同一个时间段!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不过,说农历六月最热,有些不那么完全准确。因为,农历六月初一最早是在夏至节气的第2天,大概是对应公历的6月22号左右,最晚是在大暑节气当天,大概对应公历的7月23号左右。

大家看到了吧,每年的农历六月出现的时间并不一样,最多能够相差了一个月。因此,说农历六月是一年最热,显得有些不那么准确了。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那么,公历、节气和农历哪个能更加准确反应炎热的时间呢?

公历和节气从历法上来看,都属于太阳历,年的长度都是365天,与太阳回归年的时长相当。

太阳回归年,从节气时间上来看,是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约为365.2422天。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且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形成了四季更替。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所以,公历和节气,都是能够准确的反映四季的冷暖变化的。因此,根据公历和节气预判炎热时段还是比较靠谱的。

而我们现行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平年有354天,闰年384天,与太阳回归年的长度不同。例如,公历的7月和8月,能够对应农历的五月、六月、七月和八月这四个农历月。

所以,只看农历的话,是没法准确的反映气温的变化的,不是很准。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有人可能会说,计算三伏天的口诀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里面提到的“庚日”不就是农历吗?

其实,三伏其实是以节气为基础设计的,不论是三庚还是四庚,都是以夏至为开始的。

按照上面的口诀,我们能够知道,“头伏”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这天开始,“中伏”是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末伏”是从立秋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就拿今年来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这天是7月20日,就算入伏了。再过10天,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这天是中伏的开始。再往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这天是8月9日。

因此,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共计30天。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那么,什么是“庚日”呢?

中国古代是用干支来记录日子的顺序,用一个天干配上一个地支来表示日子。其中,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呢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个,五行属金,五行里火克金,四季里夏为火,在一年最热的时候,庚金被夏火克,就要伏藏起来。所以,古人就选庚日入伏。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有人可能又会说了,夏至过后天气已经很热了,为啥偏要选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这天入伏呢?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主要生活在长江黄河一带,自然要根据这个地方的气温特点,配合这些地方的炎热程度来设计三伏天。

在我国的长江黄河一带,小暑节气之后,进入一年最酷热的阶段,所以,古人一定要让入伏出现在小暑节气里才行。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通常是在公历7月11日至21号之间,就在小暑节气里。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如果,是一个庚日或者2个庚日,不能保证入伏出现在小暑节气里,和这些地方的炎热程度不匹配。

入伏配合了天气,“出伏”时也得配合天气。我国长江黄河一带一般处暑节气前后,酷暑才会褪去。因此,古人在设计三伏天的时候,就要让在“出伏”出现在处暑前后,也就是8月23日前后。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所以,你看,古人选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并不是随便选的。

今年三伏天比较特别,是在7月20日入伏。上面已经说了,入伏时间通常是在7月11日到7月21日之间。因此,今年入伏算是比较晚的了,是民间百姓说的“晚入伏”。

那么,“晚入伏”有啥预兆呢?

老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意思是说,“早入伏”的年份,通常三伏天期间阴雨天气比较多,会比较凉爽。而“晚入伏”的年份,三伏天期间通常会比较炎热,酷热难耐,连平时耐热的老牛都受不了!

7月20号入伏,老话“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有啥预兆?

今年是“晚入伏”,意味着今年的三伏天期间可能会非常的酷热。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老祖宗留下的这个方法靠谱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