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大胆预测:今明两年,若无异常情况,社会可能迎来“五大趋势”

排行榜 2025年05月17日 21:31 1 cc

过去几年,我带着团队走访了无数城市,调研了上百个行业,和无数专家聊过天。

今天,我想用最直白的话,结合最新数据和一线观察,和大家聊聊今明两年可能出现的五大社会趋势。

大胆预测:今明两年,若无异常情况,社会可能迎来“五大趋势”

这些趋势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藏在数据里的信号,是无数普通人正在经历的日常。

趋势一:房价“稳中有降”,但别指望崩盘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房子。从2022年楼市调整开始,郑州、石家庄这些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跌得早,到了2023年,连上海、深圳这种一线城市也扛不住了。

政府为了稳住楼市,取消限购、降利率、减税费,能用的招儿都用了。但说实话,这些政策只能托底,阻止房价暴跌,但扭转不了大势。2025年,楼市大概率会进入“稳中有降”的新常态。

举个例子,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了5%-10%,新开工面积跌了10%-15%,一线城市虽然可能先企稳,但低线城市还得熬14。

为什么?因为供需关系变了。年轻人买房的热情肉眼可见地降温。90后、00后们算过账:月薪一万,房贷就要七八千,再加上生活成本,谁敢轻易上车?

我团队调研发现,超过60%的年轻人认为“买房不是人生必选项”,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学习或者灵活创业上。所以,房价跌不一定是坏事,至少给刚需留了机会,但投资客得掂量掂量风险了。

趋势二:就业压力大,但“灵活”成了救命稻草

再说就业。今年应届毕业生又破千万,加上实体经济不景气,企业招人越来越挑。一个岗位300人抢,35岁以上的直接被筛掉,这种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青年失业率高达12.6%,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尤其是低技能岗位萎缩得厉害2。

但危机里也有转机。越来越多人开始“灵活就业”——送外卖、开网约车、做自媒体、接零活。

我们团队算过,光是外卖行业就吸纳了超过700万就业人口,其中35%是本科毕业生。政府也在推政策,比如给灵活就业者交社保、提供培训补贴,这行当从“权宜之计”变成了正经职业选择。

不过,灵活就业也有痛点:收入不稳定、缺乏保障。未来两年,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抓住新机会。

趋势三:存款利率跌到地板,钱该往哪儿放?

第三个趋势和每个人的钱包有关。从2024年开始,银行连续三次降息,现在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经跌破1.5%,创下历史新低。

为啥?银行也想逼大家把钱拿出来花,或者投到实体经济里。

可老百姓不傻,消费不敢大手大脚,投资又怕亏本,结果就是存款总量反而涨了8%。

那怎么办?我们的建议是:别死守银行存款。国债、结构性存款这些低风险产品收益更高,去年发行的储蓄国债利率还能到3%左右。

胆子大的可以看看股市和基金,但得做好心理准备——2024年A股波动率超过20%,赚钱的散户不到三成。实在不行,黄金和保险也能当“避风港”。

总之,理财观念得从“保本”转向“保值”,学会用组合拳对抗通胀。

趋势四:人工智能不再“高大上”,而是你家邻居

第四个趋势是人工智能。以前总觉得AI是科幻片里的东西,但现在它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我去深圳调研,发现连城中村的小餐馆都用机器人送餐了,成本比雇人低一半。

银行更狠,智能客服取代了30%的柜员,无人驾驶网约车也在上海试点落地。

更猛的是情感陪伴。Soul这类社交平台的AI虚拟人,半年吸引了130万用户,四成年轻人愿意和AI聊心事,比例比找爸妈还高。

为啥?因为AI不会judge你,还能24小时在线。

但别误会,AI替代的主要是重复性工作,比如工厂流水线、客服、物流分拣,而创意、管理、人际沟通的岗位反而更吃香了。

所以,与其恐惧AI,不如学点新技能,和它做同事。

趋势五: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火烧眉毛

最后一个趋势是老龄化。202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会从2020年的16%涨到18%,相当于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更麻烦的是,年轻人不愿生娃,生育率只有1.6,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线。

结果就是交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东北某三线城市已经出现养老金缺口,靠财政补贴硬撑。

怎么办?光靠政府肯定不够。现在流行的“以房养老”“社区养老”都是尝试,但争议也大。

我最近看到一个新模式——年轻人租住老人闲置的房间,顺便帮忙照顾日常,这叫“跨代共居”。

日本、德国早就这么干了,国内北上广深也开始试点。虽然问题不少(比如隐私和习惯冲突),但至少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两年,养老产业一定会冒出更多创新,从智能护理机器人到老年兴趣社区,都是万亿级市场。

这五大趋势,房价、就业、理财、科技、养老,每一个都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人可能觉得焦虑,但在我看来,危机里永远藏着机会。

房价跌了,刚需能上车;就业难了,灵活岗位反而自由;AI抢饭碗,但也创造了新职业;老龄化是压力,也是银发经济的风口。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韵。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适应。就像我常说的,“买房不是终点,生活才是”。无论趋势怎么变,守住自己的节奏,比什么都重要。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