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3日 11:35 1 admin

生命的脆弱,往往在猝不及防的告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46 岁的前央视主持人顾国宁,从癌症确诊到生命终结,仅仅用了 15 天。这个曾因清秀硬朗外形与沉稳台风,被观众亲切称为 “央视最帅主持人” 的男人,在短短 6 年间,先后经历了父母双亡、婚姻破裂的沉重打击。他凭借一路拼搏,在央视站稳脚跟,铺就了看似坦途的人生,却终究没能抵过疾病与命运的突袭。他的故事,让无数人猛然惊醒:那些被工作挤占的亲情陪伴,那些被忽视的身体健康信号,从来都不会等 “来日方长”,珍惜当下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本文将详细还原顾国宁的一生,感受他在光环背后的遗憾与温暖,也为每个人敲响关于健康与亲情的警钟。

书香浸润的成长:从齐齐哈尔到央视的 “顺途”

1978 年,顾国宁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家庭。父亲顾万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钢琴教师,家里客厅的木质书架上,整齐地码放着《史记》《古文观止》等经典书籍,书脊在时光的打磨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母亲在一所高校任教,枕边常年放着一本翻旧的冰心散文选,书页间还夹着她随手记录的阅读心得。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童年时期的顾国宁,总爱趴在书桌角落,安静地看着父亲用红笔批改学生的乐谱,音符在纸上跳跃,父亲专注的神情深深印在他心里;每当夜晚降临,母亲会坐在床头,轻声为他朗读冰心的散文,那些温柔细腻的文字,带着韵律感流淌进他的耳朵,悄悄在他心里埋下了对语言与表达的热爱。

上学后,顾国宁的 “认真” 成了老师口中的常谈。他的作业本永远字迹工整,连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作文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印在年级的 “优秀范文墙” 上,供其他同学学习。1997 年高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在黑龙江省仅招收 2 人,竞争异常激烈,顾国宁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清晰的逻辑表达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被录取。进入大学后,他依旧保持着认真的态度,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还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当选班长,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 “最有出息的模样”。

大一那年,全校仅有的一个央视电影频道实习名额,落在了顾国宁头上。为了能跟上央视的工作节奏,不辜负这个难得的机会,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将当天需要录制的稿件反复研读。他用红笔在稿件上标注停顿的位置,用蓝笔圈出需要着重强调的重音,甚至连镜头前的站姿,都要对着化妆间的镜子反复调整 —— 肩膀要自然下沉,不能僵硬;下颌微收,保持精神的同时又不失亲和,直到找到最舒适自然的状态才罢休。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有一次录制短片,其中一句 “光影里的故事”,他总觉得自己的语气不够通透,没能传递出文字背后的情感。于是,他主动向导演提出重录,一遍又一遍,直到第 5 遍,导演拍着他的肩膀说 “这遍有画面感了,情绪很到位”,他才松了口气,额头早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2003 年,顾国宁顺利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凭借实习期间的出色表现,成功踏入央视大门。从《每日农经》深入田间地头的采访报道,到《新闻直播间》深夜档的新闻播报,他很快适应了不同节目的风格,凭借沉稳的台风、清晰的表达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央视站稳了脚跟。

2014 年,他主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了能精准解读 “龃龉”“耄耋” 等生僻字,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他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啃完了厚厚的《说文解字》,还把每个生僻字的源流、用法、常见搭配,按部首整理成厚厚的笔记,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比专业的字典还要详细。同事们看到后,都打趣说 “国宁的笔记,简直就是一本‘汉字百科’”。

即便已经有了丰富的主持经验,顾国宁对待工作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直播前,哪怕嗓子有些沙哑,他也会提前半小时到演播室开嗓,含着润喉糖,从低音区慢慢练到高音区,反复调整气息,确保在镜头前,声音始终沉稳有力、清晰通透。2015 年,凭借多年的出色表现,他获评央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央视最帅主持人” 的称号也在观众间传开。那时的他,事业心正盛,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台本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人生仿佛正沿着预设的轨道,稳步向前。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中年的沉重打击:接连而至的离别与婚姻裂痕

命运的转折,往往藏在不经意的瞬间。顾国宁 40 岁以后的人生,开始被接连的沉重打击笼罩。2018 年冬天,寒风凛冽,他正在《新闻直播间》主持午间档节目,直播进行到一半时,耳麦里突然传来导播急促的低语,似乎有紧急情况发生。但直播尚未结束,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安,保持着沉稳的语气,继续完成播报。直到镜头切走,直播暂时告一段落的瞬间,他才立刻抓起放在一旁的手机 —— 屏幕上,满是姐姐的未接来电,时间从几分钟前一直延续到现在。

他颤抖着手指,回拨了姐姐的电话。电话接通的瞬间,姐姐带着哭腔的声音混着呼啸的寒风传来:“国宁,你快回来!爸心脏病突发,送医院抢救了,最后还攥着你的照片,一直问‘国宁直播结束没,啥时候能回来’……” 顾国宁握着手机,瞬间僵在原地,随后缓缓蹲在演播室角落。冷白色的灯光照在他颤抖的指尖,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指尖的冰凉。放在膝盖上的台本滑落,掉在地上,上面 “民生政策解读” 的标题,被不知何时落下的眼泪晕成一团模糊的墨渍。那天,他在空旷的演播室里待了很久,直到保洁阿姨进来打扫卫生,才发现他还保持着蹲坐的姿势,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父亲离世的遗憾还没来得及消化,疫情期间,母亲被查出骨癌的消息又如同晴天霹雳,砸在顾国宁心上。那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他白天要正常主持直播,镜头前,他微笑着向观众说 “观众朋友们再见”,转身离开镜头的瞬间,就立刻蹲在化妆间门口,和医院的医生通电话,焦急地询问母亲的病情。晚上,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他需要在酒店隔离,无法亲自去医院照顾母亲,只能隔着手机屏幕,看着母亲化疗后苍白憔悴的脸,想说些安慰的话,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021 年初,母亲还是没能抵过病魔的侵袭,永远离开了他。而那时,他仍在隔离期,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他只能隔着手机屏幕,看着母亲的遗容,伸出手想去触碰,指尖却只碰到冰冷的玻璃屏幕。那句在心里排练了无数次的 “妈,我陪你”,终究没能说出口,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接连失去双亲,让顾国宁的精神备受打击,而婚姻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裂痕。常年在央视工作,早出晚归成了他的生活常态,聚少离多渐渐成了他与家人相处的日常。孩子的生日,他总是因为直播或加班,在演播室里度过,只能通过电话匆匆说一句 “生日快乐”;孩子的家长会,他更是从未参加过,每次妻子提起,他都只能无奈地说 “下次一定去”,可 “下次” 永远没有到来。

2022 年,妻子在反复的失望中,向他提出了离婚。考虑到顾国宁工作繁忙,无法更好地照顾孩子,孩子的抚养权最终归了妻子。有同事在茶水间见过他离婚后的样子:暖黄色的灯光下,他把手机紧紧贴在胸口,指腹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上孩子的笑脸,眼神里满是愧疚与思念,直到手机屏幕自动暗下去,他才缓缓拿起早已凉透的外卖,默默地吃起来,一言不发。有同事上前安慰,他只是低着头,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家里太空了,不如在单位待着,还能好受点。”

南京的短暂暖意:迟到却珍贵的 “慢生活”

2023 年,在央视奋斗了 20 年的顾国宁,递交了辞职申请。他选择离开这个承载了他青春与梦想的地方,定居在以慢节奏著称的南京。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成了他试图治愈内心伤痛的港湾。在这里,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平淡的生活终于有了久违的暖意与烟火气。

周末的玄武湖,总能看到他们相伴而行的身影。金黄的梧桐叶随风飘落,落在肩头,顾国宁会弯腰轻轻捡起一片,递给身边的妻子,两人踩着落叶,慢慢走在湖边的小路上,皮鞋鞋跟敲在石板路上,发出 “哒哒” 的声响,与风声、湖水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惬意。

他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镜头从妻子递来的热乎桂花拿铁慢慢移到湖面的芦苇荡,配文写道 “今天的风,带着桂花的甜,很舒服”;去老茶馆听评弹时,他会把手机调成静音,专注地盯着台上的艺人弹琵琶、唱评弹,眼神里满是放松与享受。散场后,他还会和妻子争论 “《珍珠塔》里的某个细节,到底是怎样的”,脸上的疲惫渐渐被笑容取代,眼里重新有了光彩。

除了享受生活,顾国宁还去了南京艺术学院,当起了兼职播音导师,把自己在央视多年的主持经验,分享给热爱播音的学生们。课堂上,他依旧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拿着学生的稿件,逐句指导他们的发音、语气和情感表达,还用手比划着气息流动的方式,耐心地讲解如何控制气息,就像当年在央视准备直播时那样专注。下课后,他会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散步,聊起自己当年在央视实习的经历,笑着说 “那时候太较真,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却也太忽略身边的人,现在想想,挺遗憾的”。

可这份来之不易的暖意与平静,终究太过短暂。2024 年 10 月初,顾国宁刚和妻子从迪拜旅行回来,还在短视频里和家里的小狗打趣互动,声音清亮,丝毫听不出异样。直到后来,他咳嗽时偶尔会咳出血丝,起初他以为只是旅行劳累导致的小毛病,没太在意,在朋友的反复催促下,才不情不愿地去了医院做检查。

10 月 14 日,医院的诊断书摆在了顾国宁面前 —— 肺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接诊的医生看着诊断报告,忍不住叹气:“三年前的体检报告里,就有一些异常指标,要是当时能重视起来,进一步检查治疗,或许还有机会控制病情,现在太可惜了。”

确诊后的日子,顾国宁没有告诉太多人,他不想让亲友担心,也不想被同情的目光包围。躺在病床上时,他总爱拉着妻子的手,聊起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聊起曾经去过的地方,还憧憬着 “等病情好转了,再去老茶馆点一壶碧螺春,安安静静听一场完整的《珍珠塔》,再走一次玄武湖的梧桐大道”。

可病情恶化的速度,比他和医生预想的还要快。确诊后的第 5 天,他已经疼得整夜无法翻身,只能靠止痛药勉强缓解;第 10 天,他连正常呼吸都变得困难,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最后几天,他意识时常模糊,却始终紧紧攥着妻子的手,嘴里反复念叨着 “不遗憾了,谢谢你陪我这么久”。

2024 年 10 月 29 日清晨 7 点,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顾国宁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 46 岁。他的好友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这个消息,评论区里满是惋惜与不舍:有人想起他主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时的从容淡定,有人记得他在《新闻直播间》里沉稳有力的声音,更多人对着他最后一条分享夕阳的短视频留言 “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

同行的镜鉴:光环背后的遗憾与觉醒

顾国宁的离开,让很多人想起了央视其他同行们,在光鲜光环背后隐藏的遗憾与觉醒。康辉如今已是公认的 “央视一哥”,业务能力出众,深受观众喜爱。可在父母离世后,他整理父母遗物时,在母亲的日记本里,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牵挂与期盼:“今天又给辉辉打电话,他还是说忙,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家吃顿饭”“邻居家的孩子都抱孙子了,辉辉啥时候能让我们省心啊”。

康辉和妻子选择了丁克,父母虽然没有强求,却总在电话里绕着 “孩子” 的话题打转,眼神里的期盼藏都藏不住。父亲临终前,紧紧握着他的手,虚弱地问 “你们以后老了,怎么办啊”,康辉强忍着眼泪,说 “爸,您放心,我们会好好的”,可在父亲闭上眼睛后,他转身就红了眼眶。他后来在采访中说,自己遗憾的从来不是丁克的选择,而是没能多抽出一些时间,陪父母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

欧阳夏丹的选择,则藏着另一种对生活的觉醒。2020 年,已经主持《新闻联播》9 年,且保持零失误的欧阳夏丹,突然从荧幕上消失,让很多观众感到疑惑。直到后来,才有知情人士透露,是母亲的病情让她下定决心辞职。那些年,为了做好《新闻联播》的主持工作,她每天凌晨 3 点半就起床,4 点半准时到台里备稿、熟悉内容,生活被工作填满,对母亲的承诺,总是 “下次一定陪你”,可 “下次” 却总是被各种工作耽误。

辞职后,欧阳夏丹带着母亲去各地旅行,弥补曾经的遗憾。在成都的小吃街,她耐心地帮母亲擦去嘴角的红油;在桂林的公园,她扶着母亲慢慢散步,欣赏风景。她还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视频里的她,笑容比在《新闻联播》镜头前多了几分松弛与自在,配文里写着 “以前总觉得时间还多,欠你的时光,现在慢慢补”。如今,她成了一家播音培训班的老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人,生活过得平淡却充实。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