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2日 17:32 1 admin

#头条创作嘉年华#

今日11月2号,农历九月十三,现在南方的早晚凉意明显。晚上要是忘记穿一件外套,会被北风吹得有点冷。这个时候不能大意,身边一定要备一件外套,另外也不要穿凉鞋了,一旦着凉就容易生病,这是不容忽视的。前几天我老伴穿短袖去爬山,结果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气温突然下降,风刮得也大,我老伴急匆匆往家赶,最后因为着凉第二天还是感冒了。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立冬在尾,倒春寒"

就是说立冬要是赶在农历十月末,那开春准得返冷!眼瞅着天暖和了,"唰"一下又掉冰窖里,麦苗都得打哆嗦。

"立冬在中,单衣过"

立冬要是在九月正中间,这冬天可就懂事儿!该冷不冷,该暖暖和,过年那阵儿棉袄都能少穿两件。

"立冬在头,冻死牛"

最怕立冬赶在九月开头!这等于冬天抢跑啦,数九寒天愣是能多冻半个月,老黄牛棚里都得披麻袋。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简单说就是:冬天来得晚,春寒跑不了;冬天来得正,暖冬乐呵呵;冬天来得早,冻得嗷嗷叫!

今年立冬在农历九月十八,那就是立冬在中,按照古人的说法,看来今年不会太寒冷,三九看看就知道了。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来看看立冬的一些农谚。

"立冬在尾,雪打灯;立冬在中,河早开"

如果立冬在月尾,预示正月十五雪打花灯;如果立冬月中,河面早早化冻能行船。


"尾冬啃树皮,中冬啃春饼"

如果立冬中月尾,预示倒春寒,果树要受冻;如果立冬在月中,预示冬天天气暖,开春就能吃上新麦饼。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立冬尾巴长,清明要加裳"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冬在月末,清明时节还得穿厚衣;如果立冬在月半,说明清明就可以穿单衣,正当时。


"尾冬麦盖被,中冬麦露背"

如果立冬在月尾,预示麦苗要盖雪被防冻;立冬在月中,说明麦苗冬天都能露着长。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立冬坐月末,老牛拉空犁"

如果立冬在月末来,预示倒春寒耽误农时,开春地硬犁不动;如果立冬居月中,春耕就能够顺利,牛也轻松。


"尾冬灶王爷捂手,中冬灶王爷摘帽"

如果力度在月尾,说明过年期间灶台都冷冰冰;如果立冬在月中,预示冬天灶房暖得不用戴帽。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冬在尾梢摇,果树花蕾掉"

如果力度中月尾,预示气温反复,开春花蕾易冻落;如果立冬在月中,预示后面气温稳,花满枝头果满筐。


"尾冬备炭到谷雨,中冬收炭过元宵"

如果立冬在月尾,预示告诉我们要备柴火到清明后;如果立冬在月中,说明正月十五就能收起火盆。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冬尾倒卷帘,冬中顺风帆"

如果立冬在月尾,代表天气像帘子往后卷(变冷);如果立冬中月中,预示冬天像顺风船一路向暖。


"尾冬捂芽迟,中冬掐菜早"

如果力度在月尾,说明春播要推迟护嫩芽;如果立冬在月中,说明早春就能收青菜。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冬坐尾,冻断水;冬坐中,地气通"

如果立冬在月尾,预示井台结厚冰;如果立冬在月中,说明地气回暖井水活。


"尾冬老棉袄捂到夏,中冬开春就卸鞍"

力度要是在月尾,告诉我们棉袄得穿到立夏;立冬要是在月中,则说明刚开春就能脱下厚衣裳。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冬在尾,种迟不言悔;冬在中,种早不受穷"

要是立冬月尾,说明春播要敢推迟;如果立冬在月中,说明春播要抢早不吃亏。


"尾冬水贴皮,中冬水润根"

如果立冬在月尾,预示冬天地冻三尺水渗不下去;要是立冬在月中,说明冬雪化水直接滋养麦根。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冬坐尾,乌鸦冻哑嘴;冬坐中,麻雀闹柴棚"

如果立冬月尾乌鸦都冻得不叫唤;要是立冬中月中,预示麻雀冬天还在草垛嬉闹,说明是一个暖冬。


"尾冬修仓等丰收,中冬扛锄直接走"

如果立冬在月尾,要先修粮仓防春荒;要是力度在月中,预示开春直接下地干活就行。


“ 立冬在尾,倒春寒;立冬在中,单衣过”,今年立冬在头还是尾?

今年立冬在农历九月十八,按照古人说法,属于“立冬在中”,可以单衣过冬,预示是一个暖冬,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