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老头娶了28岁的姑娘,这事在中国,能有几个不议论的?!” 有人靠着一颗白菜的价格过日子,有人却抓着两个人的婚姻不撒手。杨振宁走了,他留下的不...
2025-10-22 0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今年十月十八号一颗科学巨星落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寓所安详离世,享年一百零三岁,消息传开后全国都在哀悼,满屏的缅怀里,最让人牵挂的是陪了他二十一年的妻子翁帆。
十月十九号,翁帆通过《光明日报》发声,文字里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却字字重得扎心,她借《小王子》的说法,说先生变成了星辰,以后抬头看星空,总看得见一颗星星对着我们笑。
杨振宁的成就就像天上的星星,尽管普通人可能无法触及,但它的光辉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他的贡献太过耀眼,几乎每一项都足以让他载入史册。
他最有名的成果,是和李政道一起提出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理论,这一突破给物理学带来了新可能,另外,他跟米尔斯共同发展的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也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关键基石。
一九五七年,他与李政道一起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之一,这份荣誉不光为他赢得世界瞩目,还让无数华人学子更坚定地去追求科学梦想。
杨振宁的成就早已超越个人,他的理论成为了人类智慧的一部分,指引着后来的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就像《小王子》里所说,他的精神将化作宇宙中的光,永远照亮那些追求真理的道路。
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杨振宁的影响力依然未曾减弱,2021年诺贝尔委员会还向他咨询有关“杨-米尔斯理论”的资料,这表明他几十年前的研究,仍然是物理学界的前沿。
也正是这种持久的影响力,令杨振宁成为科学界的不朽传奇,当杨振宁去世的消息传出时,清华大学的官网主页变成了黑白色,这不仅是学校对一位教授的悼念,更是国家对这位科学巨星的敬意。
无论是年轻学子还是年长者,大家纷纷表达了对他的怀念,证明了杨振宁的离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如同星辰般璀璨的人物,虽然这些成就本身冷静而耀眼,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让他也成为了一座有温度的“桥梁”,连接着他所身处的西方世界和他始终心系的祖国。
这座“桥梁”的起点要追溯到1971年,当时中美关系刚刚开始解冻,杨振宁在巨大的压力下,决定访问新中国。
这一决定意义重大,它打破了两岸长时间的隔阂,成为学术交流的一座桥梁,而杨振宁也成为了华裔学者与中国学术界之间的纽带,推动了一股学者访华的热潮。
这座桥的终点出现在2003年,杨振宁81岁时他决定回到中国定居,并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这个名字简单却深刻,表达了他一生的归属与牵挂,而他的回国并非只是为了养老。
他还在清华任名誉院长,即便年纪很大了,还亲自走上讲台,给大一新生讲 “普通物理” 这门课。
他的讲课依然严谨,每一个公式他都亲自书写,目的只有一个,将世界一流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一代。
尽管他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杨振宁心中依然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尽管他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一直希望能以中国公民的身份,继续为祖国争取更多的科学荣誉。
这个心愿也许成为了他心中一座未完的桥梁,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与期盼,杨振宁的去世让世界为之震动。
在美国他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门口,悼念的鲜花堆得像小山一样;而在北京清华大学,人们排着长队跟他告别,都是想表达对这位科学巨星的敬意和怀念。
这场景就像桥的两头有人,大家用没声音的方式,送别这位连起东西方、装着无数梦想的伟人。
杨振宁先生曾说自己的一生像 “画了一个圆”,这个 “圆” 不只是从地理上回到起点,更是情感和事业的圆满,这个圆的核心是清华,还有陪了他21年的翁帆。
这个圆的起点是清华园,他爸爸早年就是清华的教授,他七岁的时候就住在这,这么看,他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圆的终点也在清华园,晚年他回到这里,教书、做研究,最后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在这里,清华高等研究院为他设的吊唁室,让他的人生轨迹完美地合上了圆。
这个圆的核心是他和翁帆的二人生活,2004年,82岁的他和28岁的翁帆结了婚,54岁的年龄差距让他们受了很多外人没料到的议论,不少人琢磨翁帆图啥,是想出名、要地位,还是图钱。
面对这些猜测翁帆一句话也没解释,她就用21年的时间默默陪在先生身边,在清华园里经常有人看到他们一起散步、看书,她帮他整理学术资料,照顾他的吃喝起居。
她写的悼念长文里没提一句自己的付出和委屈,满篇都是为先生的民族大义骄傲,敬佩他不服输的意志,这份感情的纯粹和坚定,是这个 “圆” 里最暖、最动人的光。
这个 “圆” 也能在清华的吊唁堂里看到,现场很庄重,摆满了黄白菊花,最让人感动的是那面照片墙,从童年到晚年,一共25张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证件照,把他跨越一个世纪的圆满人生都装进去了。
来悼念的人里有清华的老师学生,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有带孩子的家长,大家自发排成长队,像一道道同心圆,围着这位世纪老人最后的安息地,也像是整个社会在集体致敬他的圆满人生。
杨振宁先生的生命传奇,靠三个意象就完整了:科学上的 “星辰”、家国间的 “桥梁”,还有人生轨迹的 “圆环”,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成了一部不朽的史诗。
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会一直像星星一样,照亮人类探索知识的路,他为中美交流搭的桥,会一直发挥深远影响,而他 “画圆” 的人生态度,还有和翁帆超越世俗的爱情,更会给后人留下很多启发和思考。
传奇结束了但精神不会消失,或许真像翁帆说的,等我们再抬头看星空时,那颗最亮的星还在对着我们笑,它的光会穿越时间一直亮下去。
相关文章
“82岁的老头娶了28岁的姑娘,这事在中国,能有几个不议论的?!” 有人靠着一颗白菜的价格过日子,有人却抓着两个人的婚姻不撒手。杨振宁走了,他留下的不...
2025-10-22 0
为了甩掉“稀土管制”这个大包袱,在谈判领域自视甚高的特朗普,信心满满地向中国提出一项新交易,那就是用撤回对华关税,来换取中国在大豆、稀土以及芬太尼问题...
2025-10-22 0
文、编辑|诺斯罗普的笔记中国赚钱美国花?13年前的她定居美国,如今52岁的她,却又选择回国发展,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了复出的视频。但评论区点赞最高的留言...
2025-10-22 0
有多少人记得这张照片?曾被传闻关系不和的霍思燕与李小璐同框合影,正值事业高光期、手握53个代言的Angelababy在其中甘当绿叶,而稳稳站在C位的,...
2025-10-22 0
最近不少人刷到"医保要缴满30年才能退休享受待遇"的消息,心里一下慌了:自己都缴了十几年,难道要补到30年?要是快退休了年限不够,得花多少钱补?其实这...
2025-10-22 0
“饺子一煮就散,馅老得像橡皮”——冬至还没到,后台已经堆满这类吐槽。 有人怪肉不好,有人怪皮太薄,其实八成是馅没调对。 去年冬天,北京朝阳区一家小...
2025-10-22 0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红海风向观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任命了底特律大麻企业“Leaf and Bud”(暂译:绿叶与蓓蕾)的创始人马克...
2025-10-22 0
文|墨山看客编辑|墨山看客10月14日,美国最大航运公司之一的美森轮船在中国宁波港乖乖缴纳了447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彻底点燃了美国舆论场。这...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