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5日 04:40 1 cc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还是挺感慨的,老王啊,当年提出一亿元就是小目标的老王啊,被限高了。

一纸通告,白纸黑字,大连万达集团和它的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挂上了限制高消费名单。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限高意味着什么?

理论上来说,飞机很难坐了,高铁很麻烦了,大酒店大吃大喝也别想了,孩子别想读贵的私立学校了。

这事儿放普通人身上,多多少少,有点麻烦。但搁在老王这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它小,是因为以他的家底,个人日常开销压根不成问题,总有办法解决。

说它大,就不是钱的事儿了,是面子。

当然,这里说的面子不是大家常规理解的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商业定义的面子。

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基于认知的商誉,就是基于底气的信用……为什么很多大老板明明资金链很吃紧了,还是大豪车开着,大龙虾啃着?

不能露怯,就这么简单,一旦露怯,原本可以背水一战的机会都没有了。

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人愿意雪中送炭的。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而王健林这次的“里子”都扒出来给人看,麻烦了。

曾经的中国首富,那个定下“一个亿小目标”概念的男人,如今连坐个舒服点的交通工具都在台面上不允许。

说个最直白的东西,你以后万达集团要卖,各路买家的底气就足了,拖嘛。

所以这不是个体的限制消费,更类似于商业场上的公开处刑。

一片叶子落下,你就知道秋天来了。

哪怕之前大家都感受到了秋风,但,就是需要一些一锤定音的象征性事件。

所以这张轻飘飘的限高令背后,是万达这艘商业巨轮正在下沉时发出的巨大轰鸣。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万达的病根,到底在哪?

很多人以为万达是突然崩的,其实不是。

眼看他起高楼,万达或者说王健林的病根,从它最辉煌的时候就埋下了。

万达的核心玩法是什么?

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都做,不算是什么秘密,说白了就四个字:以短博长。

这是个金融游戏,也是个杠杆游戏。

什么意思?我给你打个比方。

你盖一个万达广场,从拿地、建设到开业运营,怎么也得三五年,想完全回本,可能要十五年甚至更久。

所以常规来说,这本来是个长周期的投资。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对普通人来说,长,意味着稳定,对企业来说,长,意味着风险和成本。

你想,盖楼的钱从哪来?

大部分是找银行借的,而且很多都是三五年就得还的“短期”贷款。

这就等于,你用信用卡套现去付了房贷首付,然后指望着在信用卡账单到期之前,能中个彩票大奖,或者再办一张新卡来以卡养卡。

市场好的时候,这套玩法行得通。

房价蹭蹭涨,银行追着给你送钱,你就能轻松借新还旧。

这个万达广场还没回本,下个万达广场的贷款就批下来了。

于是,一座又一座的万达广场拔地而起,老王的商业帝国看起来坚不可摧。

但这个游戏有个致命的弱点:它极度依赖宽松的信贷环境和持续的现金流。

一旦银行收紧钱袋子,不给你“办新卡”了,资金链啪一下就断了。

江湖上一直都有个说法,就是万达原本不是这游戏里面最激进的,但,有一份要了命的“对赌协议”。

说法是这样的,当年为了更好的融资发展,王健林跟一帮投资人签了个协议:如果2023年底前上不了市,我就得把你们投的钱连本带息还给你们。

总共多少?380亿。

这就像给本来就在走钢丝的万达,脚底下又点了一颗定时炸弹。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上市梦碎,赌局输了。

这380亿的巨额回购责任,瞬间把万达资金链上那个巨大的窟窿,彻底暴露在了所有人面前。

从那一刻起,万达就陷入了一个卖卖卖的死亡循环。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庞大的帝国,脆弱的现金流

我家旁边就有万达广场,我经常去,不过说到这个商业帝国,到底有多大?

核心是万达商管,就是那一座座万达广场。

这是老王的根基,也是现金流的奶牛。

巅峰时期,全国几百座万达广场,光租金一年就能收几百亿。

在这个核心之上,王健林伸出了两只手。

一只是文化。他买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在国内搞了万达电影,一度是中国电影行业的半壁江山。他还想搞文旅城,叫板迪士尼。

另一只是体育。入股马德里竞技,收购盈方体育传媒(拥有世界杯转播权),想在体育产业里也当老大。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除此之外,他还试过电商、金融、酒店……几乎什么热就搞什么。

看起来枝繁叶茂,但问题是这些新业务,都要滋养。

要么是像文旅城一样,需要长期砸钱的重资产;要么是像电影、体育,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本身波动巨大,根本无法提供稳定、庞大的现金流来反哺地产主业。

所以王健林建的不是一个能互相支援的生态系统,而是一堆都需要主发动机供血的消耗大户。

所以,当地产这个主发动机一熄火,整个帝国都得趴窝。

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老王开启了疯狂甩卖模式。

2023年到现在,超过80座万达广场被摆上了货架。

北京的核心资产,万达广场实业公司卖了;万达电影的控股权也转让了。

最狠的一笔,是把48座万达广场打包卖给了太盟、腾讯和京东组成的大集团。

王健林终上限高名单,1.86亿难倒当年首富,一场早就输掉的赌局

这些操作,美其名曰战略合作、轻资产转型,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断臂求生。

卖了这么多,回笼了五六百亿,够填窟窿吗?

不够,远远不够。

咱们截取一个时间节点,2024年三季度末,大连万达商管一年内要还的短期债务超过439亿,而它账上的现金只有151亿。

这个缺口,就像一个无底洞,卖资产的钱刚到账,就被一群债主分了,根本捂不热。


为什么是他?一个时代的终结

王健林的限高,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首先,过度迷信杠杆的力量,却低估了周期的残酷。

老王是靠着“敢借钱、敢花钱”起家的。

在他成功的年代,大家都一样,都是胆子大就是生产力。

王健林把杠杆用到了极致,也享受了杠杆带来的极速扩张,但他似乎忘了,杠杆是双刃剑,顺风时能让你一飞冲天,逆风时也能让你粉身碎骨。

当时代的大潮退去,那个曾经靠借钱裸泳的人,自然会被第一个看见。

其次,只想多元化扩张,没有多元化避险。

真正的多元化,是在主业之外,培养一些能抵抗周期、现金流稳定的业务,好在主业不行的时候能有口饭吃。

但老王的多元化,基本都是在追风口,而且同样是高举高打的烧钱模式。

这非但没有分散风险,反而加剧了整个集团的资金紧张,他想建一个帝国,却忘了帝国的每一块砖,都需要真金白银来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个属于地产教父们的时代,过去了。

过去几十年,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王健林、许家印这批人,是那个时代的「天选之子」。

他们凭借着与地方的良好关系、从银行获取巨额贷款的能力,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豪赌,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但现在,游戏规则变了。

国家对房地产的定位变了,银行对房企的态度变了,老百姓对房价的预期也变了。

那套“拿地-抵押-贷款-再拿地”的平地起高楼的循环,玩不下去了。

王健林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聪明。

你看他从2017年就开始壮士断腕,甩卖资产自救,比很多人都清醒得早。

但他就像一个顶级的马车夫,驾驶技术再好,也赢不了迎面开来的汽车。

他不是输给了某个对手,他是输给了这个时代。

所以,这张限高令,与其说是对王健林个人的惩罚,不如说是一个标志。

它标志着那个靠胆识和杠杆就能撬动地球的草莽英雄时代,彻底落下了帷幕。

江湖再无大佬,只有欠债还钱。

各位大佬觉得呢?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