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9日 21:53 1 admin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下一个5万亿的城市要来了。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15日在北京表示,今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跨越5万亿元人民币台阶。

这意味着国内将会出现两座跨越5万亿元的城市,另一个是上海。除此之外,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和深圳将会被大幅度超越。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你肯定心中充满了疑惑,同样是一线城市,为什么北京和上海这么猛,GDP可以干到5万亿元以上,广州和深圳未来还有追上的可能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先来看一下每座城市的定位究竟是怎么样的。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一城可敌一国

过去5年,北京的经济总量预计增加了大约1.4万亿元,这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北京的GDP一旦突破5万亿大关,一座城市完全可以抵得上国外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再回到国内,全国GDP超过5万亿元大关的省份也只有11个,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的GDP就可以和一个省份相匹敌了,能量之大,是绝对的富可敌国。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相比之下,广州去年的GDP总值在3.1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2.1%。深圳去年的GDP高于广州,达到了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所以和京沪两座城市比较的话,广深确实有些落后了。但是客观来看,广州和深圳的增长潜力依旧存在,尤其是深圳接下来的主要目标是突破4万亿元大关。

所以综合对比就能够看出来,4个一线城市果然名不虚传,北京和上海更是超一流的一线城市。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北京和上海能够超越广州和深圳如此之多?背后之间产生的差距究竟是什么?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城市定位带来的差异

先从一座城市的根基定位来看,北京无疑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还是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这是我国重点城市2035总规划的清晰定位。

再来看上海,首要的定位就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此外还要加上贸易、航运与科技创新。换句话说,京沪两座城市的定位始终是放眼全世界的。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再来看广州,规划定位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所以,同样是一线城市,广州的城市定位稍逊于北京和上海,而且广州不是直辖市,只是副省级市。

深圳的定位是经济特区以及国家创新型城市,相比于广州,深圳又是计划单列市,但是从总体定位来看,广州和深圳之间的定位差异并不大,两者结合起来和北京与上海的定位差异大。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在各种政策的出台上,北京和上海的地位几乎是超燃的。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无可撼动,上海的金融中心同样十分牢固,所以国家的任何重大战略都会优先在这两座城市铺开。

相比之下,广州和深圳的城市定位就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当然了,和国内的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和深圳的地位也是超然的,不过终归不是处在金字塔的顶端。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有了定位上的差异,四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自然也就拉开了距离。北京和上海属于最高的一档,广州和深圳超越国内大多数城市,又另属于一档。

差距是从何时拉开的?

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大约是在2003年到2009年期间逐步突破万亿元大关的。从2009年开始,四座城市的GDP总量相差不大,在有些年份,广州的GDP一路追赶,甚至能够达到上海和北京的70%~80%之多。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深圳的情况也是如此,起初与上海的差距只能达到后者的45%之多,然后一步一步提高到68%,再到后来又达到北京GDP的74%。也就是说,四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经济总量原本就稍高于广州和深圳,只是到后来差距明显拉大。

具体来看,这个时间节点发生在2016年之后。比如在2018年国家进行第四次经济普查,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北京和上海的GDP增长明显。上海的规模增长了3332亿元,北京的规模则增长了2786亿元。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到2023年进行第五次经济普查,调整之后,上海又增长了4185亿元,北京则增加了3593亿元。对比来看,广州和深圳前后几次经济普查的增量只有1000亿元左右,北京和上海的增量则达到了6000亿元以上,差距就这样一下子拉大了。

在差距逐步拉大的情况下,想要追赶就变得很难,因为每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注定了这种追赶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比如在上海,GDP为何能够增加调整?那是因为在庞大的二三产业里,更多的新兴产业出现了,而这些都带动了GDP的增量。相比之下,广州和深圳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再比如数字经济,过去经济普查是不统计这一项的,而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由此带来的GDP增量也相当可观,北京和上海在这方面的优势都相当明显,所以再一次对广州和深圳形成了超越。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由此就会带来第三个问题,间差距已经拉开了,未来广州和深圳还能赶上吗?

每座城市的产业方向是什么?

要想赶上,就得来看一下四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是什么。先来看深圳的情况,深圳的GDP已经超越了广州,而且未来要朝着四万亿元的方向突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在这座城市体现的相当明显。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深圳的定位原本就是创新型城市,既有数字经济,还有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在这座城市拥有集群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深圳能够超越广州的真正原因。

深圳已经实施了“人工智能+行动”,未来在智能制造领域不但要打造新的产品,关键是要打造产业链,形成体系。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相比之下,广州的传统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从汽车制造再到石化产业,构成了广州经济增速的基础。但问题就在于,如果新兴产业领域和其他三座城市拉开了差距,想要追赶的话,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广州在这方面也没有被动挨打,过去几年一直在发展低空经济和无人驾驶。除此之外,广州的生物医药同样具备更高的发展潜力。总体上来看,广州虽然被其他三座城市超越了,但未来的总量发展同样也有突破5万亿大关的可能。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不过,关键问题在于,广州和深圳在追赶的时候,北京和上海的经济总量也在持续增长。

以上海为例,金融产业是其他三座城市望尘莫及的,已经接近1万亿元大关。相比之下,深圳在金融产业里的GDP比重不到5000亿元,广州的规模更是只有3000亿元左右。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北京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在金融产业领域同样不容小觑,金融产业的GDP总量也超过了8000亿元,完全可以和上海相媲美。

这里多说一句,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去工业化,上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经济增长的锚点和GDP比重都会逐步转向到金融领域。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最后再来看一下北京,这座城市早就在去工业化了,也就是说没有传统的制造业。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让这座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央企和国企总部。

所以,北京既可以发挥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同时又可以发展自己的互联网经济。北京可是集中了国内最多的互联网企业的城市,围绕人工智能,围绕智能制造,这些都是一座城市未来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基础。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所以,对比4座城市的产业就能够看出来,北京和上海之所以能够排在超一流的位置,就是因为相关产业更具有创新性,产业产生的经济价值也更高。

产业集群带动质变

比如北京的智能制造产业,生产线都在逐步调整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截止到去年初,这种智能类型的生产线在北京已经有103家。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产业集群优势和创新优势在这座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就像一棵白菜,最外面的都是白菜帮子,最里边的才是白菜心儿。这种优势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就会带来质的改变,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优势。

其实,国内4座一线城市都具备类似的发展潜力,只不过前后有一定的差距罢了。尤其是和国内其他城市对比来看,4座一线城市的优势更是无人能及。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其他一些新兴的一线城市,比如杭州和南京,中部的武汉地区,西南的成渝地区等等,虽然也在发展新兴经济产业,但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不能够像四座一线城市那样形成集群优势。

这也就意味着,其他城市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是产业结构在未来还得持续调整和扩充,尤其要想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的城市,就必须得形成集群优势。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结语

北京和上海不但形成了集群优势,关键是发展较早,基础早就已经打好,所以经济总量总是能够突破式飞跃。

广州和深圳紧随其后,未来的发展潜力依旧巨大。城市定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每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接下来如何填充。

中国第二座5万亿城市将诞生!同样是一线,广深为何还够不上?

所以,对比来看,国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基础结构还相对薄弱,未来的经济结构改变基本上都是大破大立的构筑模式。相比之下,四座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趋于完善,围绕经济增长结构的改变反倒是修修补补。

参考资料:

《GDP迈上5万亿台阶 解码北京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北京商报 2025年9月15日

《北京经济总量五年预计增加约1.4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年9月15日

《深圳冲向“4万亿”:今年GDP增速目标5.5%,继续部署人工智能》 时代周报 2025年2月25日

《广州去年GDP超3.1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年1月28日

《读懂北京经济数据:从十大超千亿产业集群看高精尖之变》 澎湃新闻 2024年2月21日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京报网 2025年9月16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