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2日 07:11 1 cc

普京变了,特朗普也变了,但外媒的目光却始终没有从中国身上移开。

近日,连续几场国际上的领导人会晤,特朗普和普京会谈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会谈美乌欧三方会谈,正在试图改变俄乌局势。

可在这时外媒为什么抓着中国不放?已经连续两天追问中国,要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了。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普京变了:从拒谈到主动提议。

为什么说普京变了呢?

因为普京之前一直不承认泽连斯基的合法性,甚至连“总统”两个字都不愿提。

他曾公开表示,泽连斯基的任期已满,其总统身份“不具备合法性”,不具备和俄罗斯领导人直接对话的资格。

他说:乌克兰宪法未规定战时可延长总统任期,所以泽连斯基已不属于乌克兰合法领导人,俄方只会与乌克兰合法领导层讨论并签署相关协议。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但现在,风头骤变。

在普京与特朗普会晤后,外加特朗普还在和美欧乌会谈期间和普京通了40分钟的电话之后风向变了。

据法新社 8 月 19 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透露,8 月 18 日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时,提议与泽连斯基在莫斯科举行和平峰会,泽连斯基的回应是 “不”。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其实泽连斯基不愿踏入克里姆林宫,这点不难理解。

不仅是因为安全问题,更因为舆论风险。走进莫斯科,对泽连斯基来说,是一次政治豪赌。

欧洲多国也不支持这个提议,觉得普京的提议 “似乎不是一个好主意”

其中,马克龙 19 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俄乌领导人会晤在欧洲的中立国举行,“可能在瑞士,我建议日内瓦或者其他国家”,以此表达了对莫斯科作为会晤地点的反对态度。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目前,瑞士与匈牙利相继提出了承办俄乌峰会的意向

其中,瑞士的态度尤为引人关注。

8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伊尼亚齐奥·卡西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为参加俄乌和平谈判而前往瑞士,瑞士将给予其“豁免权”,不会执行国际刑事法院(ICC)此前发布的逮捕令。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这句话的分量不轻。

瑞士是ICC的缔约国之一,一直以严格执行国际法和中立精神著称

尤其是在ICC 2023年3月对普京发出逮捕令之后,绝大多数缔约国都被认为有义务在普京入境时予以逮捕。

而如今,瑞士却公开表示可以给予“豁免”,这无疑是在ICC现行机制下的一次罕见突破

卡西斯的解释是:“如果此人是为了参加和平会议而来,而不是出于私人原因,就可以得到豁免。”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这项豁免依据并非临时决定,而是瑞士在于2024年设立的“特殊情况豁免框架”,旨在为全球和平进程创造一个可控的“外交缓冲区”。

瑞士此举,既是中立传统的延续,也是对当前外交僵局的一种现实回应。

而匈牙利那边,也在争取普京的到来,但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特朗普变了:态度180度转弯。

为什么说特朗普变了?

在会晤前:若普京在会晤中不接受俄乌停火提议,将面临 “非常严重后果”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当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明,若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进展不顺,美国或许会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并呼吁欧洲加入次级制裁,释放出对俄罗斯施压的信号。

但8月15日与普京会晤后,他的态度来了个急刹车。

“你们看到,当他走下飞机,我也下了飞机,我们之间有种说不出的温暖……”特朗普用这样的语言形容与普京的接触。

这种“语言天赋”,只有特朗普能驾驭。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更令人意外的是,8月18日,在白宫举行的美乌欧多边会谈中,特朗普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等人晾在一边,中途离席与普京通话40分钟

这让欧洲领导人脸上挂不住。

他会后还解释道:“我没有在其他领导人面前与普京通话,因为那是对普京的不尊重。”

真是让欧洲领导人丢尽了脸面。

乌克兰军力吃紧:F-16尚未形成战斗力。

不仅如此,连泽连斯基的态度也变了。

8月18日,他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乌克兰不再坚持“先停火后谈判”的前提。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重大转折。

他表示,“关键不在于战斗暂停,而在于真正的安全保障。”

泽连斯基的态度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要知道,在此次转变之前,泽连斯基的立场一直非常明确、强硬:俄军必须“彻底撤出乌克兰全境”,包括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才有可能开启任何形式的和谈。

他曾多次在国际场合重申:“乌克兰不会在占领还在继续的情况下与俄罗斯谈判。”

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无论是在联合国大会、慕尼黑安全会议,还是与北约、G7的联合声明中,泽连斯基屡次强调,“没有完全撤军,就没有谈判桌。”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他还曾在基辅对国内媒体表示:

“我们不会在敌人拿着枪站在我们土地上的时候去谈什么和平。这不是和平,那是投降。”

这一强硬立场得到了部分西方国家的公开支持,尤其是在德国、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东欧国家的呼应下,“先撤军,再谈判”几乎成了乌克兰政府的外交底线

此外,泽连斯基还推动通过“十点和平方案”,要求“俄罗斯必须全面撤军,恢复乌克兰边界至1991年状态”。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他变大这么大呢?

是无奈,哈尔科夫方向防线吃紧,俄军推进节奏加快。

乌军的空中力量明显不足,尤其是F-16战机。

但根据目前公开信息,乌克兰接收的F-16数量有限,飞行员培训进度缓慢,尚未形成规模作战能力。

更别说这些战机还面临跑道改造、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泽连斯基显然已经意识到,要想争取更多援助,外交必须先行。

所以,他同意俄方提出的先举行双边会谈,再开展三方峰会的结构性安排。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外媒“逼问中国”:安全保障者这一角色,中国为何不接招?

可就在普京、特朗普纷纷主动时,外媒却连续两天向中国发问。

8月18日、19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多个外媒记者提出相同问题:“中国是否愿意成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者?”

所谓“安全保障者”,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概念,主张战后由欧洲国家或国际力量进驻乌克兰,确保停火协议落地。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但目前,德国、意大利、美国都明确表态,不会派兵。

欧洲自己内部都没达成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被动“入场”

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非常明确:

中国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

中方愿根据当事方意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不拒绝,不承诺,不入局。

这不是回避,而是战略克制。

从外交部到特使斡旋,从发声到劝和,中国始终在背后推动局势降温,而不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外媒的“逼问”,从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影响力的承认。

但中国清楚,一旦接受“安全保障者”的角色,就意味着必须承担战后安排的政治成本与军事风险。

这,既不合时宜,也与中国一贯的外交原则不符。

普京变了,特朗普变了,外媒已经连续两天,逼中国回答同一个问题

外交不是表演,态度不是姿态。

在这场大国角力中,中国的“不动”反而成为了最大的稳定器。

正如古人所说:“不偏不倚,不疾不徐,方能掌控全局。

在普京变、特朗普变、泽连斯基变的背景下,唯有中国,稳如磐石。

如今,五常国家中,只有中国还没有正式入局,中国仍然稳得很。接下来,就看局势还将如何发展了。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