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2日 21:12 1 admin

安徽颍上县的玉米地快熟了,黄坝乡花毛村的老刘蹲在地头抽烟,烟卷烧到指尖才猛吸一口。"前几年谁敢提刘应成啊?"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现在不一样了,他成了阶下囚,咱才能说句实话。"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刘应成,就是释永信。这个名字在村里曾像块烫手山芋。有人说他出息了,给村里修了"永信路";有人骂他忘本,三万块就想把祖宅连根拔起。直到今年夏天,那个总穿着袈裟的和尚被带走调查,村口老槐树下的闲聊才敢扯开嗓子。

一、从刘应成到释永信

"小时候他总被欺负,抢他的红薯干都不吭声。"78岁的刘老太捏着针线簸箕,回忆里的少年和后来的方丈判若两人。1981年那个冬天,16岁的刘应成背着蓝布包离开村子,据说跟着一个和尚去了少林寺。再回来时,他成了释永信,穿着体面的僧袍,给父亲上坟都带着随从。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村里人第一次觉得"不对劲",是2010年修"永信路"的时候。路面刚铺好水泥,就有人扛着石碑来刻字,把路名凿得锃亮。"那会儿他大哥刘应保就开始在镇上盖楼了,"老刘磕掉烟灰,"说是开超市,谁不知道钱哪来的?"

二、3万块买一个村

真正让矛盾炸开的,是2018年那回征地。

"村支书带着几个陌生人来,说要建寺庙,每户补三万。"村民李大姐记得清楚,"我家五间瓦房带院子,三万块够干啥?"不同意的人家夜里遭了殃,柴火垛被泼了柴油,猪圈墙上被喷了红漆。有人认出领头的是刘应保的远房亲戚,"明着是建寺庙,实则是想把地圈走搞开发。"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那尊盖着绿布的佛像至今立在小店村的广场上,成了半截子工程的见证。"佛也看着呢,"老刘望着远处,"他连乡亲的根都想刨,能有好下场?"

三、袈裟里的生意经

少林寺的香火钱到底养肥了谁?花毛村的人说不清楚,但都知道刘应保的超市里常年摆着"少林素饼",包装上印着释永信的题字。有去少林寺旅游的村民回来讲,烧香要扫码,开光要排队,"比镇上的集市还热闹"。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释永信倒台后,有人翻出他2015年接受采访的视频,里面说"商业化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佛法"。这话在村里成了笑谈:"传承?他是把佛法变成了摇钱树。"

四、玉米熟了,路还在

秋风吹过玉米地,沙沙声里能听见远处"永信路"上的摩托车声。这条路还在用,只是没人再提名字的由来。刘应保的超市关了门,绿布盖着的佛像积了灰,就像这些年被刻意掩盖的真相。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其实咱不关心他是方丈还是阶下囚,"老刘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土,"咱就认一个理:做人不能忘了本,更不能拿着菩萨的名义坑人。"

释永信被抓后,老乡才敢说实话,当年他想买下整个村,一户给3万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远处的路、近处的玉米地连在一起。那些敢说的实话,就像刚灌浆的玉米,沉甸甸地挂在秸秆上,等着被更多人看见。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