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21:20 1 cc

今年的夏天真的是太热了,仿佛从端午节开始,便热起来了,临近小暑时,便犹如进了三伏天一般,给人以潮热闷湿之感。今年的三伏天要比往年都来得迟一些,不过再迟也必定会在小暑入伏,而在头伏的第3天,便进入了大暑节气,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地表吸收的热量与散掉的热量差还会继续拉大,加上暖湿气流活跃,高温,多雨,潮湿,闷热将成为主要基调。

随着大暑的到来,暑热到达极致,“闷热交蒸”的模式自动开启,人们深感疲乏倦怠,没有食欲,辗转难眠,没有精神……各种不适之感让人倍感难熬,“苦夏”二字在此变得形象具体化。所以人们现在最盼望的莫过于大暑赶快过去,快点迎来立秋节气。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有六个节气,而大暑为夏季的收尾,之后便是立秋,为秋季的起始。节气是人们根据太阳在黄经的运动规律而制定,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其运动到黄经135度时,正是立秋交节的时间。秋者,是禾谷类作物长成的时候,因此其代表着收获。此后虽然属于秋季,但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即使在立秋后,暑热依然未散,往往还会出现“秋老虎”天,而且此后还有一个带“暑”的节气,也就是处暑,届时的天气依然炎热,不可忽视。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从阳历上来看,立秋是在每年的8月6-9日,是相对固定的,但实际上,民间一直有立秋早晚之说。虽然节气是参考阳历而划分的,但其也是传统农历的重要部分。所以节气来得早与晚,通常是根据农历时间来区分的。由于阳历与农历各自制定的依据不同,二者一直存在着时间差,因此阳历中的时间所对应的农历日期是一直在变化的。

众所周知,农历依照月相周期而制定,每月时间约为29.53天,在此基础上乘以12大概是354天。而阳历参考地区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一次为365.24天,二者之间大约相差11天,所以每隔三年,基本就会差出33天,相当于一个月,这样便会使农历与自然脱节,而不能准确地指导农耕。为此人们便想出了增加闰月的方法,在农历中补充一个月,来平衡二者的时间差。也正因如此,每年立秋的农历日期便会有早或晚,并且早晚之间相差的还不少。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通常情况下,立秋往往是出现在农历七月,且一般是在上旬。民间区分立秋早晚的方式之一也是如此,若是赶在农历六月则为早,而若赶在七月中旬,则为晚。

而今年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有闰月的年份,且是闰六月。而且今年的立秋恰好就在闰六月当中。那么今年立秋是早还是晚呢?依照规定,立秋逢六月时为早,而今年则是到了闰六月十四,是在六月的下一个月,且已经到了中旬,所以也是比较晚的情况了。

当然民间还有一种划分方式,便是依照立秋交节时间点来看,以当天的12点为分割线,在此之前为早,之后为晚,今年交节是在13:51:19,因此也属于晚立秋。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立秋后会很热吗?

根据民谚的说法“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当然冷飕飕和热死牛都是夸张的说法,人们以此来形容,目的在于更加清晰地对比出立秋的早与晚对于气候的影响。今年的立秋来得比较晚,所以依照民间来看,可能秋后依然暑热不减。

其实今年立秋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秋包伏,立秋后的第二天(8月9号)才开始进末伏,而且整个末伏都在立秋当中,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立秋以后,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秋阳肆虐,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依然比较高,有“立秋正当暑”之说,炎热的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而从今年来看三伏天恰逢闰六月,依照民谚有“伏在闰月雨不休”的说法,或许立秋以后降雨会比较多,也就意味着高温与高湿所带来的闷热之感依然会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今年属于“晚立秋”,而且遇到闰六月,所以立秋后大概率依然高温不减,且闷热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早做打算。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逢闰六月,是冷还是热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夏日生活打卡季#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