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19日 09:31 1 cc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一场与元老政治人物金钟仁的午餐会上,终于就外界关于他“亲华”的传闻做出公开回应。

他表示,“韩美同盟始终是最优先考量,希望美国不要误解自己。”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金钟仁和李在明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韩国总统府至今未对中方发出的正式邀请给出明确答复,而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不出席”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外交礼仪的问题,而是一场政治较量的投影。

从竞选时主张修复中韩关系,到如今亲口否认“亲华”标签,李在明的立场变化,背后是韩国在中美夹缝中求生的真实写照。

“亲华”标签,成了李在明的外交负担

李在明上任以来,外界对他“是否亲华”的讨论从未停止。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竞选期间,他曾批评尹锡悦政府过度依赖美国,主张对台海事务保持中立,强调韩国不应“把所有筹码都押在美国身上”。

这些话,虽然在韩国国内获得部分支持,却也被保守媒体和在野党不断放大。

保守派甚至直接将他与“中国间谍”挂钩,用以打击其执政合法性。

金钟仁在会面中直言,“美国有一部分人误以为李在明是亲华派,这种误解需要澄清。”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这不是空穴来风。

美国政治圈对中韩互动的敏感性近年来不断上升,特别是在特朗普影响力回潮、对华政策强硬的大环境下,“亲华”标签成了外交谈判中的风险炸弹。

李在明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打破沉默,是为了止损。

外交部迟迟未表态,内部并不统一

截至2025年7月18日,韩国外交部对是否出席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仍未作出明确回应。

这不是拖延,而是分歧。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多家韩媒报道,外交部内部对此事看法不一。

一部分官员考虑到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担心出席阅兵会被美方解读为“选边站”,主张低调处理;

而另一部分外交人员则认为,当前中韩关系处于低谷,此时若连邀请都不回应,恐加剧中国方面的不满。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外交部的纠结,折射的是李在明政府在“中美之间如何自处”的根本难题。

在总统层面,李在明也没有明确说“拒绝”或“接受”,而是将任务交给了国会议长禹元植,准备由其作为总统特使代表出席。

这一安排既可以表达对中方的尊重,又能避免美方误判,属于典型的“外交平衡术”。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禹元植

但这也让外界看到了一个事实:韩国的外交自主权,仍受制于战略结构。

韩美谈判陷僵局,特朗普狮子大开口

就在是否出席阅兵的问题尚未解决之时,韩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也陷入僵局。

特朗普团队提出的要求令人咋舌。

美国要求韩国设立4000亿美元投资基金,用于支持韩企在美设厂。

这个数字,相当于韩国年度财政预算的80%以上

韩国国内舆论哗然,不少议员质疑,这不仅是不合理的经济要求,更是赤裸裸的政治勒索。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农业界担心成为牺牲品,财经界担心公共债务飙升,李在明政府则不得不在一边应付美国的胃口,一边防止国内炸锅。

正是在这种高压下,李在明才更需要向美方“表忠”,以减少对方疑虑——哪怕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忠诚”。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而这场谈判的另一项内容,也透露出李在明的真实想法。

李在明打“朝鲜牌”,想打开对美新通道

7月15日,被提名为新任韩国国防部长的安圭伯在韩国会国防委员会人事听证会上表示,李在明政府的目标是在任期内从美方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

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议题。

目前,美国驻韩部队依然掌握韩军的战时指挥权。

一旦朝鲜半岛爆发冲突,韩国无法独立调动军力。

收回指挥权,是李在明对“安全自主”的追求,也是进步派长期主张。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7月15日,韩国防部长提名人选安圭伯出席韩国会国防委员会人事听证会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这一提案,显然让华盛顿不安。

为缓解美方疑虑,韩国政府也开始在外交上寻找突破口。

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曾在公开场合重提其任内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良好关系”,并表示若重返白宫,将推动美朝重新对话。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李在明团队注意到了这个信号。

他们认为,“朝鲜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缓和韩美紧张关系的突破口。

李在明政府已着手评估,以朝鲜议题为媒介重新建立与特朗普团队的沟通机制,从而打破当前对华政策上“进退两难”的困局。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这一步虽然不容易,但足够现实。

战略排序:中韩关系排在第三位

从目前的行动来看,李在明政府对外关系有明确排序:

韩美同盟第一,美日韩合作第二,中韩关系排第三。

根据韩国外交部发布的外访计划,李在明的首次出访将是美国,随后是日本。

中方的邀请,则被挂起。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便中国提前发出阅兵邀请,李在明仍未正式回应。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他清楚,若在访问美日之前就前往北京,势必引发美方不满。

而在“亲华”标签尚未摘清的当下,这种外交优先顺序,是现实的选择。

李在明的沉默与发声,都是政治算计

7月17日的午餐会,不只是一次私下交流,更是一次对外界的“信号释放”。

李在明说:“希望美国不要误会我。”

这不仅是对金钟仁说的,更是对特朗普团队、对美国政界、对韩国保守派的公开表态。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从决定不出席阅兵、派遣禹元植代表访问中国,到提出收回战时指挥权、再到打朝鲜牌,李在明的每一步外交动作,都有清晰的因果逻辑。

他需要对内稳住基本盘,对外维持联盟稳定,同时不丢失中国市场。

每一个动作都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政治陷阱。

非此即彼的时代,最难的是“中间人”

李在明不是摇摆,而是现实。

在大国博弈的当下,韩国想要既保安全,又保出口;

既与美国维持军事实力,又不失去中国市场,每一个外交动作都必须经过精密计算。

“希望美国不要误会我。”这句话,是示弱,更是清醒。

被传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后,李在明打破沉默,希望美国不要误会自己

中美之间,韩国没有选边的余地,只有选时机的空间。

李在明的沉默与发声,其实都是在争取时间。

争取不被误解,也争取不被放弃。

不做附庸,不做棋子,能在巨人的夹缝中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