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1996年李讷联系毛小青:让咱们毛家出个商人,不久毛小青辞职进京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11日 20:34 1 admin

1996年,中国大地正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热火朝天,市场经济搞得有声有色,那时候,谁能想到毛主席的后人也会卷起袖子下海经商?就在这一年,毛小青,在李讷的一句“我们毛家也得出个商人”的点拨下,扔下稳定的工作,带着一股子闯劲儿北上进京。

从稳定岗位到北上创业

1996年的毛小青,已经42岁了。那会儿她在湖南长沙的东方宾馆干得挺稳当,职位是总经理助理,工资不低,日子过得也算舒坦,可她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想找个更大的舞台试试身手。正好,她的弟弟毛坚平在北京一家餐饮公司当财务主管,眼瞅着“毛家菜”在北京火得不行。那公司的老板刘松涛是个精明人,瞅准了商机,想拉毛小青一起干,弄个正宗的“毛家菜”餐馆。

毕竟毛家这么多年都是革命的象征,谁也没干过买卖,她怕砸了招牌惹人说闲话。可这时候,李讷站出来了。她跟毛小青说,现在是市场经济的年代,竞争上岗、搞活经济是正道,毛家也得跟上趟儿,不能老守着过去的光环过日子。这话点醒了毛小青,她咬咬牙,辞了职,带着12万块启动资金和几个信得过的同事,坐上了北去的火车。


1996年李讷联系毛小青:让咱们毛家出个商人,不久毛小青辞职进京


身边不少人都觉得她疯了,好好的铁饭碗不要,跑去北京瞎折腾,可她自己心里有杆秤。她知道,改革开放不是喊喊口号就算了,她弟弟毛坚平在北京给她开了个头,说“毛家菜”有市场,她琢磨着这事靠谱,就豁出去了。租店面、买设备、找厨师,每一笔开销都得精打细算。她挑了个不大的地方,租金能扛得住,可装修和运营的钱还是不够用。

她知道“毛家”这招牌有分量,但光靠名头不行,得拿出真东西。她跑回湖南找原料,联系老厨师,把菜单捯饬得既有毛主席爱吃的味,又能让北京人吃得惯。她挑了个小店面起家,没排场,可她不怕丢人。她跟团队一块儿吃苦,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她常跟同事说,我们得对得起“毛家”这俩字儿,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创业初期的苦干实干

到了北京,毛小青才发现创业比想象中难多了。资金紧巴巴,店面小得可怜,生活条件也艰苦,团队有时候只能挤在店里过夜。可她没退缩,卯足了劲儿要把“毛家菜”做起来。为了保证味道正宗,她特意从湖南运来原料,还请了当年给毛主席做过饭的厨师坐镇。


1996年李讷联系毛小青:让咱们毛家出个商人,不久毛小青辞职进京


刚开张那会儿,生意不算好,毛小青心里也打鼓。但她没闲着,天天盯着店里的运营,想着怎么吸引顾客。她还搞了个聪明主意,把毛家菜跟红色文化绑在一起。店里摆上毛主席的照片,还有韶山故居的小模型,顾客一边吃饭一边还能感受点革命情怀。

这过程里,毛小青自己也下了狠功夫,从选材到服务都细致。慢慢地,餐馆在北京站住了脚,回头客越来越多。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毛家后人不是只能吃老本,也能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毛小青美食城”刚开业那阵子,门可罗雀。北京人挑剔,湘菜又不是本地主流,她得想办法把人拉进来。她灵机一动,决定拿毛家的红色背景做文章。店里挂上毛主席的照片,摆点韶山的小物件,弄得跟个小型展览一样。

生意慢慢好起来,可毛小青盯着每道菜的味道,顾客有意见她都记下来改。她还发现,北京人喜欢热闹,她就在店里搞点小活动,拉近跟顾客的距离。没几年,这小店就成了北京湘菜圈子里的一块牌子,连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她常说,毛家的名声是老辈人挣来的,她不能砸了锅。

创业头几年,毛小青没少碰壁。北京的餐饮市场竞争狠,她一个小店面想出头不容易。但她不光靠味道,还靠文化。她把店里弄得有点像红色教育的基地,顾客来吃饭还能顺便了解点历史。她保证菜好吃,还让文化不掉链子。生意火了以后,她盯着成本,盯着质量,盯着顾客的反馈。她还琢磨着怎么扩大生意,把“毛家菜”的名声传到外地去。

红色文化与商业融合

生意做起来了,毛小青琢磨着,餐饮不光是赚钱的买卖,她开始把毛家菜跟毛主席的精神挂上钩,搞起了文化传承。后来,她干脆成立了北京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开发跟毛主席相关的纪念品和文化产品。

毛小青没把生意局限在饭桌上,而是把毛家的历史和精神变成了能摸得着的东西。她做的纪念品,比如毛主席像章、韶山元素的摆件,挺受市场欢迎。她还通过这些东西,把革命年代的那股子精气神儿带到了和平年代,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她把毛主席的精神变成了商品,让人能买回家。她还带着团队去学校、社区讲红色故事,把生意跟公益掺和到一块儿。

她开发的纪念品,成了不少人收藏的宝贝。她还把利润拿出一部分,支持红色文化活动。她用自己的方式,把老一辈的精神传下去,也让更多人看到,毛家后人不是只会念旧,也能干新。她还把红色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她跑活动、做宣传,忙得不亦乐乎。她觉得,这不光是生意,还是责任。她还拉着团队去韶山考察,研究老一辈的故事,把这些东西讲给顾客听。


1996年李讷联系毛小青:让咱们毛家出个商人,不久毛小青辞职进京


现在的毛小青,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想着开饭馆的普通人了。她成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用商业的路子把老传统发扬光大。她的成功不是偶然。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也抓住了市场经济的脉搏。现在的她,不光是个生意人,还身兼好几个社会职务,忙着到处传播红色文化。

从长沙到北京,从稳定岗位到下海经商,她靠着自己的韧劲和对时代的嗅觉,把“毛家菜”干成了品牌,把红色文化传得更远。从一个小店面到文化公司,毛小青用事实证明,革命后代也能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1996年的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轨,大家伙儿都在摸索着怎么干。毛小青的创业,就是这大潮里的一个小浪花。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