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08日 20:40 1 cc

来而不往非礼也。

自欧盟拒绝出席即将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外加对中企的医疗器械招标封锁后,中国财政部和商务部随即对欧盟的“公开性报复”同步出招,措施直指核心。

欧盟“公平竞争”说辞背后,是隐藏的贸易保护

欧盟的表述是“公平竞争”,但这分明是贸易保护。

6月20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国际采购工具》,宣布对中国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规定中国企业不得参与总额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类公共采购项目,期限长达5年。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被排除在欧盟主要医疗器械采购市场之外。

欧盟的理由是“中国限制了欧企在华发展”,但这个说法并不存在明确证据。因为欧盟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长期稳定,尤其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中德、中法多家企业也在中国设有研发和销售中心,享受完整的市场准入政策。

而且欧盟限制措施表面上针对的是医疗器械,但细读政策条款,会发现远不止如此。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根据欧委会公告,凡涉及中国企业提供的设备、配件、软件、系统集成服务等,只要属于医疗采购项目的一部分,都可能被限制。

这意味着波及范围从终端产品延伸至整个供应链上下游。

比如,一家欧洲医院采购CT设备,如果该设备中含有中国产图像处理模块,也可能被判定为“不符合资格”。

甚至一些中企通过合资形式参与的项目,也可能被排除在外,这类“灰色地带”的规定被外界视为隐性排他。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限制也并非仅限中央政府采购,还可扩展至地方公共采购,覆盖范围极广。

本质上,这是对“中国制造”在欧医疗市场的系统性封锁。

多线施压,欧盟正在系统性围堵中国企业

其实早在2024年,欧盟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就接连出台,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到针对中国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再到限制小额免税包裹进入欧盟市场。

这些政策碎片化、分领域,但最终作用是系统性压缩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空间。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尤其是小额包裹入欧门槛的提高,对中国跨境电商冲击极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包裹出口国,2023年对欧出口包裹超过23亿件。

欧盟取消免税政策后,跨境电商物流成本上涨,通关时间延长,部分小微企业已选择暂停对欧销售。

欧盟的“组合拳”,正在从多个维度重构对华贸易结构。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这次医疗器械限制,不过是系统性施压的又一环。

欧盟内部并不统一,德国在释放不同信号

就在欧盟委员会宣布限制措施之后,欧盟内部的分化也开始显现。

7月4日,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在柏林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内容虽然未公开详述,但其时间点极为关键。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这场会面发生在中欧高层对话被取消、欧盟对华政策趋紧的当口。

而且默茨在会谈中并未回避中欧之间的分歧,反而表现出愿意推动沟通的意愿,德国政府的态度与欧盟委员会的整体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德国是中国在欧盟内最大的经贸伙伴,2023年两国贸易额超过2000亿欧元,占欧盟对华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更现实的一点是,德国制造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极高,汽车、自动化设备、化工等多个领域,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占比远高于其他区域。

德国工业界担忧欧盟对华的强硬立场将推高成本、扰乱供应链,因此德国不愿意被拖入中美欧三方对抗的前沿战线。

这次默茨与王毅的会面,释放出一种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并不统一的信号。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欧盟目前的策略更像是一种“试探性强硬”,想压中国,又不想真正撕破脸。

中方沉默两周后出手,释放强烈信号

欧盟的决定发布后,中方并未立即反应。

在过去的两周内,商务部和外交部还曾多次通过正式渠道表达“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立场。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中方始终强调合作优先,呼吁欧方不要走程序化对抗路线。

外交部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点明,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本应是深化合作的时间窗口,而不是制造壁垒的节点。

但欧盟却选择了“断联”,直接取消原定于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英国《金融时报》在6月17日报道中引用欧盟消息人士称:“没有进展,就没有对话。”

一句话堵死了沟通的路,将中方此前释放的善意抛诸脑后。

面对欧盟的这一连串政策,中方的回应也不再客气。

7月6日,中国财政部和商务部分别发布通知,对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在政府采购中实施限制,并明确设定标准,排除欧盟企业参与,限制欧盟产品采购比例。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中方此次反制,不是“一刀切”的全面封锁,而是精准打击

第一,限制对象仅限来自欧盟的医疗器械产品,并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显示出中方仍然珍视与在华外资企业的合作。

第二,设定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采购预算门槛,有效聚焦在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上,避免对基层医疗采购系统造成冲击。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第三,为防止欧盟企业通过第三方“绕道投标”,还明确规定:非欧盟企业所提供的欧盟原产设备比例不得超过50%。

这是一场有计划、有尺度、有警告的反制。

对等反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中方此次出手,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

用沉默观察态度,用出手划清边界。

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开放、合作、对话,但不是无底线的忍让。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拒绝北京邀请,欧盟公开报复中国!商务部出手:对等反制即日生效

中方没有全面中止中欧经贸合作,也没有针对欧盟所有行业采取限制,而是用“对等”定义“反制”。

这既是回应,也是设限。

设的是底线,不容挑战。

欧盟若继续误判形势,恐怕后果不会止步于医疗器械。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