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16日 00:39 1 cc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文、编辑|小娄

11月14日下午,神舟二十号乘组的航天员们终于凯旋!

对于他们的归来,大众首先是激动,其次是疑惑。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们“换乘”神舟二十一号回来了,那原飞船该怎么办呢?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顺利返程

2025年11月14日下午的内蒙古阿拉善盟,东风着陆场的戈壁滩上北风微拂,却挡不住人群焦灼地期待。

当红白相间的返回舱带着橘红色的焰尾划破天际,最终稳稳落在预定区域时,地面测控中心传来的欢呼声瞬间盖过了回收车队的引擎声。

舱门开启,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面带微笑出舱,向迎接他们的队伍致意。

这场中国航天史上首次“乘组换乘返回”任务,以完美姿态画上句点。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不同于以往神舟飞船的“专船专用”,此次航天员往返乘坐的是不同飞船。

出征时搭乘神舟二十号,归来时却换乘神舟二十一号。

这一特殊安排的背后,既没有突发险情的慌乱,也没有临时决策的仓促。

而是中国载人航天“零风险”原则与系统思维的精准体现。

当人们为航天员平安归来欢呼时,两个问题也随之引发关注。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为何要进行这样的换乘?

“负伤”的神舟二十号又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时间回溯到11月初,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空间站常态化驻留任务的最后阶段。

地面测控团队在对飞船进行例行巡检时,通过空间站机械臂搭载的超高清相机捕捉到一个细微异常。

返回舱舷窗的外层玻璃上,出现了一道不足2毫米的裂纹。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这一发现立刻触发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风险预警机制,一场覆盖多领域的评估工作迅速展开。

团队通过三维扫描建模、材料应力分析、热环境仿真等一系列手段进行了多轮验证。

最终结论明确:裂纹仅存在于舷窗最外层的高硅氧防热玻璃,用于承压的内层铝硅酸盐玻璃完好无损。

飞船舱体气密性、姿态控制系统等关键指标均正常,完全具备无人返回能力,但不符合“载人安全返回”的绝对标准。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载人航天的核心准则从来都是“生命至上”,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也绝不拿航天员的安全冒险。

此时,早已在轨待命的神舟二十一号进入了任务序列。

作为空间站的“应急救援船”,神舟二十一号自发射入轨后就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其任务设计初衷就是在突发情况下为空间站乘员提供返回保障。

此次将其从“备用”转为“主用”,既符合任务规划,也体现了中国航天的冗余设计理念。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11月4日上午启动了换乘相关的转移操作,航天员携带个人应急物品和重要实验样品转移至神舟二十一号。

历经将近10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终于在11月14日安全返回地球。

很多人都猜测这个过程会很可怕,但其实并非如此。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其实他们就像在太空完成一次特殊的“换乘登机”,神舟二十一号的座舱环境和操作界面与二十号基本一致,适应起来很顺畅。

可以说从发现问题到确定方案,地面团队的高效协同让航天员们心里特别踏实,没有什么紧张感。

11月14日11时14分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14时49分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之后经制动减速、穿越黑障等关键环节。

最终于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当回收人员打开舱门时,航天员携带的实验样品完好无损,其中包括实验小鼠、斑马鱼等9种生命实验样品。

还有钨铪合金、模拟月壤等多种材料样品,以及3种燃烧实验样品,这些样品对后续空间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而此时的神舟二十号,仍稳稳地停靠在空间站节点舱上,静静地等待着。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负伤”的神舟二十号怎么办?

看着神舟二十号乘组的航天员换乘回来了,大家很好奇一件事:“负伤”的神舟二十号怎么办?

放心,神舟二十号不会被遗弃,更不会像部分网友担心的那样直接烧毁。

这艘“负伤”的飞船将承担起一项新的使命,作为无人货运返回平台,携带高价值物资重返地球。

这一安排不仅让飞船“物尽其用”,更创造了中国航天的又一个首次。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神舟二十号因返回舱舷窗出现裂纹改为无人货运返回平台,其返回清单聚焦于无法随神舟二十一号带回的大型关键装备和高价值实验样品。

这样既能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还能为后续航天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清单内容主要包括两套第二代“飞天”航天服B款(蓝饰带)。

这类航天服因1.6米高的刚性结构无法折叠,且受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舱门尺寸和载重限制难以同步带回。

其被带回后,科研人员可分析防护层性能、关节灵活性衰减等数据,为月面航天服研发提供支撑,后续还有可能作为航天文物永久陈列。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另外清单内容上还有一批微重力环境下培育的高价值实验样品。

主要有经受空间辐射考验的生物芯片影响样本、微重力环境中生长的生物组织与新型半导体晶体,还有用于验证“太空3D打印” 技术的金属构件等。

因为神舟飞船出色的温控、减振、密封性能,能保障这些娇贵样品在下行过程中不受损。

这些样品的分析结果将助力破解太空环境对生物、材料的影响规律。

有这些“宝贝”在,神20一定能回来的。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中国航天解决问题能力令人惊叹

神舟二十号乘组的顺利返程和飞船的后续安排,不仅是一次技术操作的成功,更彰显了中国航天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国际航天史,便会发现这种“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在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员的应急救援始终是世界性难题。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历史上,多个国家都曾面临过类似的突发情况,但处置速度和效果却相差甚远。

2018年,俄罗斯“联盟MS-10”飞船在发射过程中出现故障。

航天员紧急弹射逃生,虽然人员安全获救,但后续的空间站驻留任务被迫中断近两个月。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而在去年,美国两名年过六旬的航天员因为波音“星际航线”飞船因氦气泄漏与推进系统故障而滞留空间站。

但是救援决策花了四个月左右才终于有了眉目。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再看中国航天,从发现神舟二十号舷窗异常到完成乘组换乘返回,仅用了9天时间。

这9天里,不仅完成了多轮技术评估、方案制定,还顺利实施了换乘和返回操作,整个过程无缝衔接、有条不紊。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这种速度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完整的技术体系、高效的协同机制和充足的预案储备之上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以来,就构建了“天地一体”的风险管控体系。

从飞船设计阶段就考虑了各种突发情况,形成了上千种应急预案,这才是快速响应的底气所在。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神舟五号的首次载人飞行,到神舟二十号的“换乘返回”,中国载人航天用二十余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数十年的路程。

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更是建立在科学规律基础上的系统思维和理性决策。

神舟二十号在不久后重返地球时,相信它除了带回珍贵的科研数据和航天文物,也将带回中国航天的自信与担当。

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二十一号回家,“负伤”的原飞船怎么办?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央视新闻2025-11-14 18:29--视频丨实验小鼠、斑马鱼、金鱼藻等 多种科研载荷随神二十乘组返回

【2】央视新闻2025-11-14 19:18--视频丨返回全记录!顺利完成太空之旅,神二十乘组回家了

【3】央视网2018-10-12 19:08--俄罗斯载人飞船发射失败,两宇航员承受6倍重力加速度死里逃生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