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15日 06:43 2 admin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瑞典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爱情,或许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般不幸。尽管这位已故作曲家终其一生未能成婚,但在他书桌中发现的一封情书,却点燃了人们对他那段隐秘而禁忌的恋情长达数世纪的猜测。|国家地理图片集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在爱情里的失意,恰似他在音乐领域的成就那般瞩目。

1827年3月26日,这位享誉世界的作曲家离世时,身边并未有遗孀为他哀悼——只有满心崇敬的民众沿街列队,只为能在他的葬礼队伍中匆匆看上一眼。

可当贝多芬的秘书安东·申德勒(Anton Schindler)整理已故雇主的书桌时,却有了一个意外发现,自此拉开了音乐史上最浪漫谜团的序幕。

书桌里藏着一封满含渴望、深情又抒情的情书,看样子贝多芬始终没将它寄出。信中没有写下收件人的名字,他只称对方为自己的“永恒爱人”。“我要么完完全全和你在一起,要么就干脆活不下去,”他在信中写道,“没错,我决定暂时离开你,直到能飞奔着扑进你的怀抱,告诉你我终于找到了归宿,让我的灵魂裹着你的爱意,一同踏入精神的净土。”

这显然不是写给远方仰慕者的普通信件。“从贝多芬整封信的内容能看出,他的爱得到了回应,”波恩贝多芬故居藏品馆长朱莉娅·龙格(Julia Ronge)说。尽管如此,这段感情最终还是走向了尽头,贝多芬一辈子都没能结婚。

谁才是贝多芬的“永恒爱人”?这个称呼从此勾起了学者、电影人、作家和乐迷们的无限想象,他们从信件和贝多芬的生平中梳理线索,提出了不少可能的候选人。

梳理线索

贝多芬心仪之人并非只有一个明显的候选对象。维也纳大学高级研究员、音乐学家约翰·戴维·威尔逊(John David Wilson)解释,众所周知,贝多芬曾多次与女性相恋又分手,而这些女性都不愿嫁给他。

他“当时的收入比很多音乐家都高,但生活特别不稳定,这使得在很多他爱慕的女性眼中,他其实并不符合结婚的条件”。 而这封信的收件人,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位女性。 “过去200年里,陆续有人提出过13位候选人,”龙格表示。

候选人需满足哪些条件?

首先是时间要对得上。虽然贝多芬没写具体年份,但这封信分了几个部分,还标注了时间:周一(7月6日)和周二(7月7日)。对信纸水印的分析证实,这封信很可能写于1812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7月6日和7日恰好是周一和周二的年份并不多,1812年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永恒爱人”在当时必须与贝多芬有交集。

既然信的写作时间锁定在1812年7月,一些早期候选人就被排除了,比如朱丽叶塔·圭恰迪尼。她曾是贝多芬的学生,出身贵族,19世纪初贝多芬曾追求过她,还把《月光奏鸣曲》献给了她。

其次是地点要吻合。根据时间线,学者们得知贝多芬在写信前不久,刚从布拉格去了泰普利茨——这座温泉小镇如今位于捷克共和国。

指挥家、音乐学家,同时也是《贝多芬:一生》一书作者的扬·凯耶斯(Jan Caeyers)说,从信的语气能判断,贝多芬和收件人似乎“在布拉格共度了一个炽热的夜晚”。之后两人分开,贝多芬去了泰普利茨,而这位女性则去了卡罗维发利——也就是现在捷克共和国的卡罗维发利。所以,1812年7月,这位女性必须既在布拉格,又在卡罗维发利出现过。

第三,两人的关系必须存在某种阻碍。贝多芬在信中哀叹,他们没办法一起生活,还疑惑地问:“你能改变现状,让你完完全全属于我,我也完完全全属于你吗?”大多数学者认为,这说明这位“永恒爱人”是已婚女性。 结合这些条件,学者们找出了两位最有可能的候选人。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贝多芬写给其 “永恒爱人”的第一封信,落款日期为 7 月 6 日,开篇写道: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灵魂伴侣”。他在早年写给约瑟芬・布伦斯维克(Josephine Brunsvik)的信件中,也曾使用过部分相同的爱称,这让一些人推测,约瑟芬或许也是这封 “永恒爱人” 信件的收件人。|国家地理图片集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候选人一:贝多芬的赞助人

安东妮生于1780年,嫁给了富商弗朗茨·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10年,她第一次见到贝多芬,之后她和丈夫成了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为他提供资金和支持。

布伦塔诺对贝多芬感情很深。1811年,她在给一位亲戚的信中说,自己“深深崇敬”这位作曲家,还认为他“像神明一样行走在凡人之中”。

可她真的是那位“永恒爱人”吗?南安普顿大学讲师西尔维娅·鲍登(Sylvia Bowden)指出,贝多芬“显然和安东妮及其家人关系密切”。

“所有现有证据都表明,安东妮就是这封信的收件人,”她认为。1812年7月,布伦塔诺在去卡罗维发利之前,确实在布拉格待过。而且,布伦塔诺不仅已婚,还是贝多芬朋友的妻子,这无疑给这段感情设置了明显的障碍。

已故学者梅纳德·所罗门(Maynard Solomon)是“布伦塔诺理论”的主要支持者,他称贝多芬“对安东妮的爱,不仅和他内心深处不愿结婚的想法冲突,还面临着背叛朋友的风险”。

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威尔逊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她和贝多芬的关系超出了友谊”。而且,他们觉得还有另一位候选人很有说服力。

候选人二:贝多芬的钢琴学生

“证据强烈指向一个人:约瑟芬·布伦斯维克,”龙格说。

1799年,20岁的布伦斯维克请贝多芬教自己弹钢琴,两人就此相识。多年后,布伦斯维克成了年轻的寡妇,他们的关系也逐渐升温。2005年到2007年间,两人互通了14封情书。贝多芬在信中用的爱称和“永恒爱人”信里的一样,比如“天使”和“亲爱的”。

这段感情还影响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他专门为约瑟芬写过几首作品,”凯耶斯说,其中有些作品“能让人听出贝多芬给她传递的隐藏信息”。《心爱的行板》就是为约瑟芬写的作品之一,它的开篇主题似乎呼应了约瑟芬名字的音节。

龙格解释,已故音乐学家丽塔·斯特布林(Rita Steblin)发现了一些文件,包括信件和日记,这些文件“表明她就是贝多芬的永恒爱人”。

“(布伦斯维克)满足信中提到的很多条件:她已婚,出身贵族,而且贝多芬信中提到的那个夜晚,她正好在布拉格,”龙格说。

凯耶斯也认为斯特布林的“论点很有说服力”。 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2007年两人停止通信后,贝多芬和布伦斯维克还保持着联系。而且,鲍登指出,“没有证据能证明1812年夏天她在卡罗维发利待过”。

不过,从时间上看,布伦斯维克作为候选人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她1810年开始的第二段婚姻,到贝多芬写这封信时已经出现了问题。当时她是不是和昔日的追求者重燃爱火了——这封信会不会是这段感情唯一留存下来的证据?

威尔逊承认,两人有可能重新联系上了,但他们的关系一直“处于隐秘状态”。凯耶斯认为,布伦斯维克的贵族家族可能故意隐瞒了这段关系,因为任何丑闻的苗头都可能“损害家族的声誉”。

有些学者觉得,她的家族确实有理由担心。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这幅插画描绘的是贝多芬与特蕾泽・布伦斯维克(Therese Brunsvik)—— 约瑟芬・布伦斯维克(Josephine Brunsvik)的妹妹。贝多芬曾为这对姐妹教授钢琴,而约瑟芬被广泛认为是他那封著名的 “永恒爱人”信件的收件人。不过,也有人推测,实际上特蕾泽或许才是他的秘密恋人。|国家地理图片集

解开谜团的关键?

布伦斯维克作为候选人,还有一个引人好奇的线索:1812年7月,她虽然和丈夫分居了,但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叫米诺娜·冯·施塔克尔贝格(Minona von Stackelberg),1813年4月9日出生,官方记录显示她是约瑟芬第二任丈夫克里斯托夫·冯·施塔克尔贝格(Christoph von Stackelberg)的孩子。

可有人怀疑,她可能是贝多芬的女儿。斯特布林提出,米诺娜的“名字有象征意义”,因为这是“极具影响力的苏格兰虚构吟游诗人奥西恩(Ossian)作品中一位音乐家女儿的名字”,而奥西恩是贝多芬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米诺娜1897年去世,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一处已知的墓地中。 凯耶斯建议,可以把冯·施塔克尔贝格的遗骸和贝多芬的DNA进行基因检测——2023年,研究人员已经通过留存的几缕贝多芬的头发,分析出了他的DNA。

“如果米诺娜是贝多芬的女儿,那很明显,约瑟芬就是那位永恒爱人。”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卡尔·约瑟夫·布伦塔诺(Karl Josef Brentano)——安东妮在这封信写成八个月后,也就是1813年3月8日生下的孩子。他的安葬地点也已知晓:法兰克福的布伦塔诺家族墓穴。

不过,凯耶斯也承认,要获取这些遗骸进行检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挖掘尸体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确切证明“永恒爱人”到底是谁。但有一个事实始终没变:两百年过去了,这封信依然能勾起我们的想象。

“这一切都展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在感情上遭遇的巨大挫折,”威尔逊说。“我们知道,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已经基本放弃了组建家庭、至少是结婚的希望,这也让他更加专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凯耶斯说,这封信也“改变了人们对贝多芬的印象”。“整个故事让他变得更有人情味,也更脆弱。”他不只是一位“超越平凡生活”的孤独音乐天才。贝多芬也曾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撕心裂肺的伤痛——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撰文:Parissa DJangi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究竟谁是贝多芬笔下的“永恒爱人”?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她的身份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