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俗语“烧得香多,惹得鬼多”是什么意思?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07日 23:45 1 cc

两柱高香刚点着,火星还没落尽,手机先响:龙泉寺的义工提醒,刚才那炷80厘米高的大香已被自动识别,系统已退还香火费。

俗语“烧得香多,惹得鬼多”是什么意思?

——别笑,这正发生在2024年的北京。

俗语“烧得香多,惹得鬼多”是什么意思?

一根香的“规矩”变了,可背后的欲望没换姿势。

今天咱们就借这一缕烟,看清从古到今的“惹鬼”新花样,顺带把防坑指南一并放桌上。

一、香的前世:从礼乐到贿赂的变形记

周朝人祭天,用的香叫“萧”,几缕草香就能跟祖先连线,强调的是“敬”。

佛教东传后,升级出“佛、法、僧”三柱标准配方,功能没变,依旧是“我心到此一游”的凭证。

可人心很快发现:香的火苗也能当“聚光灯”。

乾隆朝的和珅把寺院当公关部,谁家烧的香高,谁就“懂事”,谁家不添香油,谁就“拎不清”。

于是香火越蹿越高,最后烧掉了和珅自己的命。

——故事耳熟能详,但关键点常被忽略:贿赂披上文化外衣,就会像中药汤里加鸦片,治病的外衣,上瘾的内里。

二、香的今生:法规与“电子香”截胡

2023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一纸新规,直接给“高香竞赛”踩了刹车:超过50厘米就是超标,寺庙一律劝退。

同年,杭州灵隐寺索性把三柱香写进了App:点一点按钮,电子蜡烛刷地亮起,碳排放零,朋友圈九宫格照发。

不要嫌“电子香”假,要知道,香火钱现在扫码可追溯,流向全程直播。

北京龙泉寺试运行后,短短一年香火支出公开条目从200条涨到1.8万条,投诉量反而降到零。

数据证明:公开是最猛的降魔杵。

三、惹鬼升级:功德箱、虚拟货币、区块链寺庙

香火被管住,有人另辟蹊径。2024年最新通报:某国企高管在自家别墅设私人佛堂,门口摆“功德箱”,转账二维码直接关联海外账户;更潮的玩法是“功德币”,用虚拟货币捐赠绕开监管,后台一串哈希值就能把“香油”换成市中心一套房。

别以为这些都是老男人的游戏。

中国社科院最新报告发现,43%的90后其实更愿意用电子方式礼佛,可同时又有78%的人承认“求佛=求offer、求对象”。

当工具理性把信仰压成一张功能菜单,“区块链寺庙”的出现就几乎是必然:它同时满足年轻人的科技感与功利心,直到项目方卷款跑路,大家才发现——鬼也学会了写智能合约。

四、如何不惹鬼:一份可用可转的防坑清单

1. 进寺门前先默念:不和别人比“规格”,比的是心态,这根香若只是为了拍照发圈,干脆省下。

2. 看到超过50厘米的大香、需要叠罗汉才插得下的巨型蜡烛,直接转身——违规产品比假货更危险。

3. 扫码前看公示板:正规寺庙会在电子屏或小程序里写明“香火流向”“项目用途”。

找不到?

那香火箱大概率是私人提款机。

4. 听到“功德币”“数字供养”等新词,先在国家宗教局App里查备案,再查工信部区块链备案名录,双名单缺一个都别转钱。

5. 若实在焦虑,去寺庙做志愿者比在佛前跪三小时更有效。

中科院数据显示,适度参与寺庙义工活动者的心理健康指数比单纯高香跪拜者高18%。

——动手扫地、擦桌子的疗愈效果,胜过把希望寄托在烟上。

五、一缕烟的终极问题:你究竟在拜谁?

古人祭天是为了问“我是谁”;今人刷屏是问“别人怎么看我”。

当香火烧成KPI,信仰就变成绩效表,而指标之外,真正的恐惧与欲望无处可逃。

新的规管、新的技术可以把“鬼”赶到更暗处,却赶不走那根藏在人心里的火柴。

下一次,烟刚升起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一炷,是真敬,还是只想换一个结果?

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关掉App、放下手机,可能才是真正的功德。

毕竟,不惹鬼的第一步,是别再喂自己心里的那只。

俗语“烧得香多,惹得鬼多”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