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私生活混乱?被传10年换5任妻子,从央视离职的他,如今怎么样了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22日 01:52 1 admin

作为曾经《新闻联播》的标志性面孔,杨柳在央视的近 30 年生涯中,以沉稳大气的播报风格和专业的业务能力,成为无数观众熟悉的 “国脸”。然而,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他却毅然选择离开央视这一 “铁饭碗”,转身投入互联网创业与文化传播领域。比起他事业上的转型,外界更关注的是围绕他的感情争议 ——“10 年换 5 任妻子” 的传言曾让他深陷舆论漩涡。如今,距离他离职央视已过去多年,这位昔日的新闻主播,早已在新的赛道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那些谣言也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清晰。

私生活混乱?被传10年换5任妻子,从央视离职的他,如今怎么样了

央视生涯:从新闻 “国脸” 到主动求变的 “不安分者”​

1989 年,杨柳从专业院校毕业後,直接被分配至央视新闻中心,起点颇高。凭借清晰有力的嗓音、端正的仪态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他很快在众多新人中脱颖而出,先后担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 30 分》等重磅新闻节目的主播。镜头前的他,总是身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播报新闻时语气沉稳,吐字清晰,将新闻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 72 小时电视直播报道,成为杨柳央视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作为核心主持人之一,他连续多小时坚守岗位,面对复杂的直播流程和海量的信息,始终保持着冷静与从容,精准把控播报节奏,顺利完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报道任务。此次直播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他过硬的应急处理能力,也奠定了他在央视新闻领域的重要地位。​

然而,看似 “顺风顺水” 的事业背后,杨柳的骨子里藏着一股 “不安分” 的劲头。1997 年,在《新闻联播》主播岗位上已经站稳脚跟的他,突然提出调离该栏目,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不小的震动。“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说我是个‘大傻瓜’,放着稳定且光鲜的岗位不做。” 杨柳后来在采访中回忆道。但他有自己的考量:“我开始反思,难道一辈子就只做新闻播报这一件事?真正的‘本事’,应该是能在不同领域都站稳脚跟,而不是困在固定的框架里。”​

私生活混乱?被传10年换5任妻子,从央视离职的他,如今怎么样了

离开《新闻联播》后,杨柳调入央视文艺节目中心国际部,主持并参与编导《环球》节目。为了做好这档聚焦国际视野的栏目,他多次前往境外拍摄,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社会风貌,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也让节目内容更具深度与趣味性。随后,他又涉足文艺晚会领域,在《综艺大观》等知名节目中,以轻松活泼的主持风格与观众互动,打破了此前 “严肃新闻主播” 的刻板印象,展现出多面的主持才华。​

2002 年,杨柳再次挑战自我,调入社教中心西部频道,担任《财经前线》和《西部新闻》的主持人。从新闻到文艺,再到社教与经济领域,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主动向行业前辈请教,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相关书籍,很快便适应了不同节目的主持节奏。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为他后来离开央视后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离职转型:从体制内到互联网创业者的跨越​

2015 年 7 月,杨柳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张离职审批表的照片,配文写道 “人生一小步,当下一大步”,以这样低调却坚定的方式,正式告别了自己奋斗近 30 年的央视舞台。对于离职的原因,他并未过多解释,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与他 “不爱安分” 的性格密切相关 —— 在体制内待久了,他渴望更广阔的空间,去尝试那些在央视无法实现的想法。​

离开央视后,杨柳迅速投身互联网创业浪潮,第一个动作便是组建 “中国主持人联盟”。创业初期,团队只有几个人,办公场地也只是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为了拓展资源,他亲自上门拜访业内的主持人同行,向他们阐述联盟的理念 —— 为全国的主持人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凭借在央视积累的人脉和口碑,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加入联盟,短短几年时间,联盟规模便扩大到五千多人,建立了四十多个微信群,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主持人行业组织。​

在联盟稳步发展的同时,杨柳又推出了 “美声图书馆” 等一系列新媒体产品。他深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于播音主持专业,于是将这一优势与数字文化传播相结合,邀请众多知名主持人参与录制,把经典文学作品、国学典籍等内容转化为有声读物。用户只需打开手机,就能听到专业主播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朗读经典,这一模式在当时颇为新颖,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

私生活混乱?被传10年换5任妻子,从央视离职的他,如今怎么样了

除了商业创业,杨柳从未放弃对文化传播的追求。在现任妻子哈辉的影响下,他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系统研读《四书五经》等经典典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国学,他亲自参与国学有声读物的录制,用自己擅长的声音,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他还和哈辉一起,参与各类国学推广活动,走进学校、社区,举办国学讲座,向大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夫妇俩在文化传播上的默契配合,不仅让他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也让外界看到了他们感情和睦的一面。​

杨柳还十分重视对后辈的提携,这些年,他频繁参与播音主持行业的培训活动。在四川的一次培训中,他面对台下数百名年轻学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不要被‘名人’的头衔束缚,觉得自己成为主播就高人一等。要常常从 60 岁、80 岁的视角回望现在的人生,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走得更远。” 这番肺腑之言,既是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也饱含着对年轻一代的期许。​

2016 年,杨柳还尝试跨界演戏,在电视剧《十二少年漂流记》中饰演角色。从主播台走到镜头前,从播报新闻到演绎人物,对他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为了演好角色,他提前研读剧本,向专业演员请教表演技巧,拍摄时反复琢磨台词与神态,最终的表现虽算不上惊艳,却也得到了剧组人员的认可。这次跨界,让他又多了一个 “演员” 的身份,也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2019 年 6 月,杨柳举办了从业 30 周年纪念活动,现场星光熠熠。央视名嘴康辉作为他的校友兼前同事,特意到场祝贺,回忆两人在央视共事的时光;朱军则上台演唱了自己作词的歌曲,用音乐表达对老友的祝福。众多行业大咖的到场,足以证明杨柳即便离开央视多年,在圈内依旧拥有极好的人缘,而这一切,都源于他过往待人接物的真诚与专业。​

感情争议:“10 年 5 任妻子” 传言背后的真相​

比起事业上的顺风顺水,杨柳的感情生活却始终被外界的争议包裹,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 “10 年换 5 任妻子” 的传言。这一传言始于 2012 年,当时杨柳刚与现任妻子哈辉结婚,两人正处于甜蜜期,网络上却突然出现大量帖子,称杨柳 “私生活混乱,10 年内先后结婚 5 次”,帖子还配上模糊的照片,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

面对突如其来的谣言,杨柳与哈辉起初选择沉默。他们认为,清者自清,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但事与愿违,随着帖子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传言,甚至有媒体就此进行报道,对杨柳的个人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眼看谣言愈演愈烈,在传言出现一个月后,杨柳终于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公开澄清。​

“我确实经历过两次婚姻失败,这是我人生中真实存在的经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杨柳在节目中坦诚地说,“但所谓‘10 年 5 任妻子’,完全是无稽之谈,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谎言。” 他还呼吁公众:“希望大家能对公众人物多一份理解和宽容,不要被网络上的谣言误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过度窥探和编造谣言,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在这场谣言风波中,哈辉的态度始终坚定。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两人确定恋爱关系时,杨柳就主动向她坦白了自己过往的感情经历,没有丝毫隐瞒。“他告诉我的时候,很坦诚,也很真诚。我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他说经历过两次婚姻,那就一定是两次,绝不会像网上传的那样。” 哈辉还笑着说,“没有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做好丈夫、好妻子,大家都是在婚姻里慢慢成长,慢慢学会包容和理解。” 她的这番话,既展现了对杨柳的信任,也体现出极高的情商与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哈辉自身也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她出生于陕西,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副教授,同时担任中国第一位国学形象大使,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两人相识于一档节目的录制现场,因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而结缘。杨柳曾在采访中说,第一次见到哈辉时,就被她身上的文化气质吸引,“和她聊天,总能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力量,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确定关系后,杨柳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最终打动了哈辉,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如今,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事业上的伙伴,一同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这样的相处模式,让他们的感情愈发稳固。​

私生活混乱?被传10年换5任妻子,从央视离职的他,如今怎么样了

如今的杨柳,早已褪去《新闻联播》主播的光环,成为一名专注于文化传播与新媒体创业的从业者。他不再需要每天按时出现在演播室,却依旧保持着规律的生活 —— 早上会抽时间阅读国学典籍,上午处理工作事务,下午要么参与有声读物的录制,要么去各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晚上则会和哈辉一起做饭、聊天,享受平淡的家庭生活。​

偶尔,他还会被邀请回央视参与一些节目的录制,再次站在熟悉的演播室里,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只是多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从容。面对镜头,他不再仅仅播报新闻,更多的是分享自己对文化传播的思考,对年轻一代的建议。那些曾经围绕他的谣言,早已在他的坦然与坚持下不攻自破,而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轨道,只要敢于突破、勇于尝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未来,杨柳还计划推出更多国学相关的有声产品,让传统文化以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传播;他也希望能继续提携后辈,为播音主持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这位昔日的新闻 “国脸”,正以全新的身份,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